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2013中国改革新论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以探讨、宣讲中国改革红利问题为主题,约请了成思危、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高尚全、周小川、陈锡文、周瑞金、张卓元、樊纲、汪玉凯、熊澄宇、杨伟民、常修泽、郑新立、贾康、宋晓梧、迟福林、  相似文献   

2.
"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跃过中等收入陷阱。"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表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以后长期停滞不前,人均GDP在四千美元到五千美元之间徘徊。支撑唱衰中国论调的理由有三个:分别是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的消失。  相似文献   

3.
《改革是最大红利》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内容简介]《改革是最大红利》鲜明地定位于通过改革推进中国全面发展的主题,从“凝聚改革共识”“推进全面发展”“改革惠及民生”“改革红利专家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阐释。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改革的阐释,也可看到当前中国社会关注的重大改革问题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改革红利就是制度红利,而制度红利最大的两笔分别来自农村土地承包制改革和所有制结构改革。这两项改革解决了几千年不曾真正解决过的粮食产量最大化的问题,使中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跨地区跨行业流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弘韬 《党史纵横》2002,(8):17-21
厉以宁,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推动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开拓性贡献,在学术上取得了多方面丰硕的成果。因其较早提出并一直坚持将股份制作为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被人称为“厉股份”。1厉以宁原籍江苏仪征,1930年11月22日出生于南京。4岁那年全家迁往上海,住在租界里。6岁入上海中西女中附小…  相似文献   

6.
数字     
《廉政瞭望》2009,(5):5-5
经济学家厉以宁日前表示,在受到世界金融风暴冲击后,社会上有一种所谓暂时放缓改革步伐的观点。其实,继续推进改革是治本之策。中国经济至今属于非均衡的经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地区收入差距问题、内需扩大不易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困难问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推行缓慢问题等,无一不同体制方面的阻力或障碍有关。改革的推进与改革的审慎是不矛盾的。  相似文献   

7.
2012年儿月,李克强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这一论断甫一提出,旋即引起社会共鸣,如何理解改革红利这一概念,改革红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释放改革红利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该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8.
理论新视点     
《前线》2001,(1)
名家辩正现在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加入WTO以后,中长期利大于弊,而短期是弊大于利。对此,《经济政策信息》2000年第五期刊登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不同观点。厉以宁:无论中长期还是近期中国“入世”都是利大于弊因为,以开放促改革,开放是不能掺假的,但改革可能有假,表面上叫改革,实际上维持原状,甚至是倒退。例如,行政性公司翻牌,改成所谓的集团公司,又如用拉郎配方式搞什么兼并、重组,都是换汤不换药。加入WTO后,必须进一步开放,改革必须来真的,不能再用假改革来糊弄人了。企业非改不可,改了才有前途…  相似文献   

9.
<正>据12月12日新华网"思客"报道,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新的人口红利正在产生。农村经济活力提升的同时催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城归"。什么叫"城归"?厉以宁表示,"城归"是农村出去打工的农民经过了10年、20年,少的七八年,积累了经验,认识了朋友,有了点储蓄,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王爱莲 《实践》2014,(5):28-29
<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改革的要求更加紧迫。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正确认识、把握和回答什么是改革红利、为什么要强调释放改革红利、如何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等问题,对于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有力地推进改革,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是一本最能反映厉以宁关于当代中国经济之学术观点的著作。1990年,当它在经济日报出版社首次出版后,就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学术界和实际经济工作部门的广泛关注。作为厉以宁老师的一个学生,我当时曾经拜读过,深受教益。10年过去了,本书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不是偶然的,说明它得到了经济学界的高度认同。但是,如果说本书已经对中国经济改革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话,还不如说本书必将对未来中国经济改革产生更加重大的影响,因为本书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其中很多观点不仅将在未…  相似文献   

12.
国情     
高层 李克强:体制的改革包含着巨大的潜力 去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务院副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之后他义频繁提及“改革红利”,人民网评论为“观点正在变为更加清晰的路径”。曾有地方负责人“诉苦”说,西部边境地区的一些建设项目,需要千里迢迢跑到中央汇报审批。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4):51-51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和今后最大红利所在。回顾起来,过去多年来中国经济成就的取得,都与改革红利的释放密不可分,其甜头每个人都感受得到。但改革到今天,剩下的任务难度更大,从核心要素市场化到金融体制改革,再到收入分配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每一关都是“硬骨头”,牵一发而动全身,都需要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以更大勇气去打破长时间形成的部门、行业利益和固有格局。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改革红利——十八大后转型与改革的五大趋势》主编:迟福林出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是改革重要的"窗口期",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以改革的最大红利,抓住国内需求潜力最大的战略机遇,释放人口城镇化的最大潜力,人们对此寄予厚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该书主编迟福林介绍,这是国内第一本论述改革红利的  相似文献   

15.
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考量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道路。从经济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改革的路线图到改革的突破点,从人口红利到利益逻辑,从转型期的社会稳定到政府职能转变,各路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是。本书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克服当前面临的阻碍、如何有效推进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对未来改革道路进行展望、分析和设计,以期让民众渎懂中国改革,成为大众把脉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相似文献   

16.
<正>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05月本著作是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教授最新作品,60多年改革历程深度解析,未来10年改革前程如何把握。中国的改革已经走了60多年,城乡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股份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都经历了很多变化,也面临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9):4-5
获取改革红利,方向首先要对。“红利”来源于制度创新,要靠开放促改革。开放本身也可以带来很大红利。  相似文献   

18.
新书     
《改革红利——十八大后转型与改革的五大趋势》 主编:迟福林 出版: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年,是改革重要的“窗口期”,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相似文献   

19.
郭奔胜 《唯实》2013,(4):20-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再次成为时代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后即南巡深圳、珠海、顺德等中国改革前沿地区,并发表关于推动中国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启动新一轮改革的顶层意志;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后的记者见面会上首次阐述关于改革红利的内涵,并表示虽然改革中要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改革必须推进,没有退路,显示了国家推动改革的高层决心;同样,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得到高票通过,凸显了新一轮改革政府带头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20.
新书架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 本书为英汉对照札书中选取了厉以宁自1980年到1998年之间发表的经济论文的一部分,反映了这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作者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环境,乃至中国经济如何发展等课题的思考。这本书也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的“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系列中的—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