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从 19世纪 40年代创立至今已有 15 0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 ,社会主义事业有过辉煌 ,也经历过严重挫折。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 ,回首百年历程 ,有人认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苏东剧变说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注定要失败 ,并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表示担忧。因此 ,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增强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就必须对上述问题有个清醒的认识。一、马克思恩格斯并不认为西欧道路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走上社…  相似文献   

2.
"某某领导因贪污受贿被抓起来了!"对这类消息,人们有各式各样的反应:有人痛恨——放着正道不走走歪道,该抓!有人痛心——领导走上这条路,太可惜了。也有人怀疑——不会吧,没听说他犯过什么错误,也没听说党组织对他进行过什么批评教育,怎么一下子就抓起来了呢?痛恨也好,痛心也罢,都属正常。这怀疑可就有些文章了,至少,它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领导干部在走上犯罪道路之前,他(她)所在的党组织是否已经尽到了帮助教育的责任?按说,党员犯法有个过程,往往是从思想上的演变开始的。先有了动机,尔后才会有行动。就其行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3,(10):61-61
8月17日的《环球时报》刊登社评指出,中国改革开放道路整体上是超越左右的。有过那么多经验和教训之后,中国主流社会对"左"和"右"都有较高的警惕性,国家政治路线朝着其中任何一个方向猛摆都缺少群众基础。关键是什么是"左"和"右"?反对改革开放,无疑是"左"。但有人把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成"左",把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我们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在这条道路上能走得稳、走得好?关键是中国道路立足于中国的独特国情。独特国情不仅指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还包含着我们独特的文明、独特的历史、独特的奋斗,这些都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中国道路。在道路问题上,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5.
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为什么会这样?这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如果一味指责公民素质不佳,  相似文献   

6.
陈桂林 《理论导报》2010,(11):11-12
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之时,有人重新鼓吹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必须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在其主张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以及如何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几个方面的原则界限,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陈晋 《学习导报》2012,(24):12-13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以来,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的认识,根据实践的发展,逐步丰富和深化。历次全国党代会报告,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标题和主题,对中国道路的认识,都有标志性的进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突出地强调,“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而且在如何概括、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这个问题上,作出了迄今为止最系统、最为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4,(32):1-1
正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贯穿全会决定全篇的一条红线,是管总的东西。在走什么道路这  相似文献   

9.
辛鸣 《唯实》2013,(5):9-1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不断探索、丰富、完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也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事情。作为一个党校的理论工作者,谈一谈自己的思考。反腐倡廉要有一种理想主义反腐败是中西方政治发展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但由于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决定了其应对之策也不  相似文献   

10.
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和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都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提出的。提法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从学习、照搬苏联的模式和经验,到开始认识到苏联经验的局限,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创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转变。 为什么在提法上会有这个变化?其理论和实践的根据是什么?又如何看待曾经提出并实行过的以俄为师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前进道路上辉煌与失误的交叉点。围绕着是否“走自己的路”和怎样“走自己的路”,党内发生过多次分歧,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开创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所未有的中兴局面。本文拟对“走自己的路”及其经验教训作一界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4,(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访问欧洲的演讲中指出:让13亿多人都过上好日子,还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这是基于对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清醒认识的科学论断,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正确指引。一、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让13亿多人都过上好日子,就是实现共同富裕。所谓共同富裕,是指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营 《北京党史》2013,(3):33-35
20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下,从民族独立到四个现代化,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越来越明确,中国梦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在逐梦的道路选择上,从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到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中国人民走中国特  相似文献   

14.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无论是在其进程、规模、布局、方式上,还是在其建设上都必须贯穿着协调发展这根主线。  相似文献   

15.
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探索,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向着光明的未来努力奋进。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陈薇 《世纪桥》2014,(9):33-34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本文从三个维度诠释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中国道路必须走"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道路,在一个组织内,任何一点的单一冒进或塌缩,都会破坏组织内部相互之间的平衡关系。中国道路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因为封闭必然挨打。中国道路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系统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7.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我们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在这条道路上能走得稳、走得好?关键是中国道路立足于中国的独特国情。独特国情不仅指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还包含着我们独特的文明、独特的历史、独特的奋斗,这些都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中国道路。在道路问题上,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决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不能指望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路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基础上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伴随着现代性在中国历史演进的民族化过程。中国现代性建构既要重视人类现代性孕育与成长的一般性规律,也要关注中国现代性生成的民族特殊性。在中国道路的进程中,不能因为现代性危机而摒弃现代性建构,也不能走西方现代性生成之路,而应发挥后发优势、道路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从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现代性反思的成果中吸取智慧,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其实也就是中国道路的四十年。中国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建设实践共同演绎的产物,它在时间上体现了传统、当代与未来的前后贯通,在空间上体现了中国一国发展实践与全球化一般性特征的辩证统一。它不仅是中国理论、制度和文明的优化整合,同时也是本国、本民族和全人类的智慧结晶。其中,极具包容性、充满辩证法和富有吸引力是中国道路的三大中国特色。并且,中国道路的成功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其内容和形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圆好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阐发了中国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系统论述了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丰富内涵,"中国梦"的激励作用更加强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走中国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也是改革30多年伟大实践的深刻结论,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揭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