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儒家是一种仁爱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道家是一种超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为主义生态伦理观,佛家是一种破妄型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这三种生态伦理观对全面深刻地认识当代持三种不同立场的生态伦理学说,即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反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和超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生态伦理学说,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供借鉴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明确了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哲学底蕴,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根基;提出了生态文明的伦理遵循,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伦理价值;指明了生态文明的审美向度,即实现绿色发展的生态美学取向。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从哲学底蕴、伦理遵循、审美向度三个维度整体考量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含五重视域:"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文明视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生产力视域;"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民生视域;"整体谋划国家生态安全"的安全视域;"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的制度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和具体的实施路径,把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作为执政为民的基本内容,加强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让生态文明意识充分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完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支撑,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涉全球环境的价值意蕴;在走“三条道路”,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道路的过程中实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架构路径。厘清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学理逻辑、价值意蕴、架构路径,不仅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内涵,还为建设美丽中国擘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相似文献   

5.
正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必须要构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确保我们党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一、警惕党内政治生态不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生态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经济发展含义的演进逐渐深入。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它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可通过构建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环境和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载体建设机制、资金投入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绿色是青海的底色,是最靓的幸福色。要坚定生态自信、增强生态自觉、实现生态自强,坚定不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维护中华民族生态安全做出更大贡献。为此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精神,高度认识青海生态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青海的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三江源""中华水塔",维护好生态  相似文献   

8.
冯昕 《奋斗》2013,(1):40-41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写入党章。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虎林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的信心。虎林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市,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立足生态、资源和口岸优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载体,科学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和具体部署,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进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绿洲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过度资源开发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构建和谐的生态文化有利于新疆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对于实现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生态文化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先导;以新疆地区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为基础;要强化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环保立法,为培育生态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中国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解决日益严重和复杂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生态治理理念、生态治理能力与生态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2.
李建功 《共产党人》2007,(23):33-34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大型造纸企业是如何学习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本刊记者专访了党的十七大代表、中冶美利纸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崇喜。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新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努力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同共生.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建设的定位、思路与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显捷 《探索》2004,(5):126-129
现代生态经济是“后工业社会”经济平台的基础支撑,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相关一致的。三峡库区未来的生态经济应该定位为现代“后工业社会”知识型生态经济、科技型生态经济、远离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建设的基础起点是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并行不悖;库区生态经济的直接内容是工业生产清洁化、农业产业绿色化、城市建设环保化、家庭“可持续消费”化、环保产业集约化、环保政策综合化。  相似文献   

15.
相互制约的领导主体与领导客体耦合构成基层党组织生态,我们可以通过构建评价模型(由组织间生态、组织内生态、组织外生态三个维度及其分解出来的九个生态因子构成)来评估其健康状况。基层党组织生态可以从可靠性、多样性、适应性三个层面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人类面临着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我国政府应当从战略高度对公众进行生态教育,培育公众的生态意识,提高公众的生态素质,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探讨生态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选择,从而为我国生态教育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人类文明形态转变的新文明观,是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转向的总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思想根基,以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为文化底蕴,以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为实践基础而形成的有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蕴丰富,主要包括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球共赢观,具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双重时代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新飞跃、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新转化,同时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指南,为破解全球生态难题提供新智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形势下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意义非常重大。由于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全面而深重,有些区域已带有毁灭性,因此必须积极应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修复生态、优化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学理支撑,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文脉根基,以中国历届主要领导人的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积蓄,形成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理念和践行方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多重价值意蕴,该思想的提出和践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赓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为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路径选择。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政治向度、经济向度、文化向度三个方面探寻践行路径和架构举措,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系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汲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及承续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以个人高瞻远瞩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了内涵对立与统一的辩证生态文明理念、整体与局部的系统生态文明战略、历史与现实的当代生态文明治理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满足人们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价值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