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成武:夺取泸定桥的飞将军 开国上将杨成武可以说是一位少年英雄.当年他在担任红十五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委时,年仅17岁:担任著名的红四团政委时,只有19岁:担任红一师政委和红一师师长时,也才22岁左右。  相似文献   

2.
<正>胡耀邦到三纵搭档郑维山1947年6月2日,晋察冀野战军重新组建,总兵力12万人,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委,杨成武任第二政委,耿飚任参谋长。该野战军又被称为"杨罗耿兵团",下辖3个纵队,纵队首长作了调整,分别为:二纵司令员陈正湘,政委李志民;三纵司令员郑维山,政委胡耀邦;四纵司令员曾思玉,政委王昭。  相似文献   

3.
杨成武将军和他的家庭(连载之四)叶运均的确,十年动乱开始时,杨成武因身居要位,成了各方注目的人物。当年林彪、"四人帮"猖镢一时,把个好端端的国家搞得内乱四起,怨声载道。杨成武看不惯他们一伙的所作所为,每每暗中掣肘,因此越来越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相似文献   

4.
杨成武将军和他的家庭(连载之五)叶运均担任两帅联络员,为粉碎"四人帮"立新功1974年,杨成武重新回到总参谋部,担任了常务副总长、党委书记,主管总参的日常工作。1975年总参谋长邓小平再次落难后,杨成武所处的位署显得更加重要.他的担子也更重了。此时,...  相似文献   

5.
董恒峰 《湘潮》2008,(11):20-23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袁国平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和政委、西北抗日红军学校政委、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步兵学校(第三科)政委、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第二校(又称抗大步兵学校)政委,为我党我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干部,其中不少人成为共和国的将军和新中国建设的栋梁。  相似文献   

6.
入绥作战纪实(上)杨成武[编者按]在炮火连天的三年解放战争中,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率部转战华北,指挥或参与指挥历次华北战役、正太战役、青沧战役、清风店战役和解放石家庄等战役,连战连捷。为配合辽沈战役,率部进军绥远,解放集宁、包头等城,后又回...  相似文献   

7.
开卷有益     
王平(1907——)湖北省阳新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冀中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杨成武(1914——)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8.
1948年11月,对归绥开展总攻的前夕,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接到军委主席毛泽东的指示:“缓攻归绥,撤围归绥,到集宁、丰镇地区集结待命.”11月24日,杨成武又接到毛泽东电令:“率主力于25日出发,六天之内赶到张家口附近.然后,以两个纵队围住张家口西南周家河、怀安两地之敌;以一个纵队插人张家口、宣化之间,隔断张、宣之敌的联系.”与此同时,毛泽东电令北岳部队监视大同之敌,防止窜出;三兵团政委李井泉率八纵留在绥远与敌周旋.  相似文献   

9.
周重礼 《党史纵横》2001,(10):16-17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简称红四团)是红军长征中的先锋团。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在长征途中战功显赫,出现了突破乌江天险、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英雄群体,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谱写了光辉壮丽的诗章。这支先锋团的政委是曾任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的开国上将杨成武。可团长黄开湘的姓名却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鲜为人知。 黄开湘,1901年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便开始承受生活苦难,学木匠以箍桶为生。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中,由方志敏介绍加…  相似文献   

10.
自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胜利完成了自己的战斗任务,许多部队已陆续奉命离开朝鲜回国。至1958年初,留在朝鲜的志愿军还有5个军,即第九兵团所辖的第十六军(军长潘焱、政委戴润生)、第二十三军(军长吴瑞山、政委谢福林),第二十兵团所辖的第二十一军(军长谢振华、政委吴融峰)、第五十四军(军长丁盛、政委谢家祥),志愿军总部直辖的第一军(军长唐金龙、政委颜金生)。商谈撤军大计,杨勇、王平、谢振华等在朝鲜迎接周恩来谢振华是1957年7月从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后,奉命出任第二十…  相似文献   

11.
淮驹 《党史纵横》2015,(4):7-11,43
<正>"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是一家!"1935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人迹罕见的夹金山。6月12日,担任开路先锋任务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在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夹金山北麓一条深沟的沟口与奉命前来接应的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三营胜利会合。黄开湘和杨成武及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的官兵,在红四方面军七十四团官兵的簇拥下进入了达维小镇。6月24日下午,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师长韩东山,在达维列队欢迎从雪山上下来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领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代表长汀县委和杨成武同志的家乡人民,参加纪念杨成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杨成武同志的光辉业绩,追思学习杨成武同志的革命精神、崇高风范和优秀品质。长汀是杨成武同志的故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  相似文献   

13.
因"福"得祸 1967年11月,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法学院的李必达奉调到广州军区当秘书.十天后,他就被调到黄永胜身边.1968年3月24日"杨、余、傅事件"(总参谋长杨成武、空军政委余立金、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被诬陷撤职)发生后,经林彪提议,黄永胜取代杨成武当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李必达随黄永胜进京,继续当黄永胜的秘书.那年他27岁,可谓少年得志.  相似文献   

14.
正杨成武,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14年10月27日,杨成武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宣成乡下畲村。在革命战争年代,杨成武的出色指挥才能受到毛泽东的器重。毛泽东曾四次在关键时刻召见杨成武,亲授使命,可见毛泽东对杨成武的信任。这几次重要的召见无疑成了杨成武将军不平凡一生中的闪光点,也是将军引以为豪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罗荣桓要亲自经受一番革命风雨的洗礼罗荣桓(1902-1963)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曾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第四野战军政委,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刘华苏,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原政委.少将军衔,系老一辈革命家刘毓标将军之子。刘毓标(1908—1997),江西横峰县人。1927年4月参加革命,1928年入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委书记、中心县委书记、皖浙赣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团政委、旅政委、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政委、华东军区装甲兵政委,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省长级待遇)。  相似文献   

17.
杨成武将军he他的家庭(连载之三)叶运均第天,北京城就铺天盖地地响起了"打倒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的口号声。事情发生得这么突然,真是令人费解。然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副统帅"的指示,促使那些不明真相的狂热的人们涌上了街头……从此,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11日上午,杨成武将军铜像在红色革命土地——闽西长汀落成并揭幕,同时杨成武将军纪念室也落成剪彩。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宏,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张燮飞,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朱光泉,原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刘波,杨成武将军夫人赵志珍及子女,驻地各级主要领导及杨成武将军生前好友等200多人参加了落成仪式。  相似文献   

19.
杨成武,福建长汀人。生于1914年。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中任团政委,与团长王开湘率部夺取泸定桥、攻占腊子口。1936年任师政委,同年入红军大学学习,后任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率部收复涞源、广灵、蔚县等七城。1937年秋任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师长,同年兼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和一支队司令员,后  相似文献   

20.
1936年春,为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和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决定:红军由陕北东渡黄河,通过山西,开赴冀、察前线,直接对日作战。红一方面军主力编为抗日先锋军。红一军团决定由红十三团、红三团和红一团为基础组建一个师。恢复红一师的番号。任命陈赓为师长、杨成武为政委、杨得志为副师长、耿飚为参谋长、谭政为政治部主任。全师约3000多人,任务是打头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