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的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法国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多的银款。毛泽东去上海找章士钊求助,章士钊立即发动社会各界名流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滴水之恩,涌泉相报"。40多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2.
千里寻故地 1965年5月中旬,毛泽东在长沙结束会见前来请求中国援越抗美的越南胡志明主席的外事活动后,对胡志明说:“我要驱车千里,带上我的竹拐杖.重访井冈山.看望老区人民。”胡志明当时也带着一根精致的高级木拐杖,提出与毛泽东交换。毛泽东说:“不换,你的太漂亮了。我还是用我的‘讨饭棍’好。”  相似文献   

3.
换井水     
1929年7月中旬,毛泽东来到上杭蚊洋石龙窠红军医院慰问伤病员。他巡看病房出来,正欲往“医官处”了解情况,只见医官谢运源一手叉腰,一手指着一位小战士大发雷霆。小战士被骂得涨红着脸,眼泪“卟哒卟哒”往下掉。原来,今天清晨,勤务员小姜到村里水井打水,不小心让口袋里的两块银元掉到水井里。他急得圈着井台团团转,银元是部队发给伤病员的特别营养  相似文献   

4.
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只有一条毛巾。早上洗脸,晚上擦脚,都要用那条毛巾。说是“毛巾”,其实早就没“毛”了,象块麻布片。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主席,领条新毛巾吧!这条毛巾也实在太旧了。以后就用它擦脚吧!再说,擦脸、擦脚也应该分开嘛!”毛泽东沉思了一下,说:“分开就不平等了。现在每天行军打仗,脚比脸辛苦多了。我看不要分了,分开脚会有意见的。”工作人员“卟哧”一声笑了,说:“那就用新毛巾擦脚,旧毛巾擦脸,这样,脚也许就不会有意见了。”毛泽东摇了摇头,说:“帐不能那么算。我领一条新毛巾好像不值多少钱,…  相似文献   

5.
抗战初期在长沙创办的《大众报》,版面设计和插图标新立异,别开生面,令人喜闻乐见。担任该项工作的便是钱君先生。钱君是中国新式书刊装帧的开拓者之一.他擅长绘画、书法和篆刻,30年代在上海滩为鲁迅、茅盾、巴金、夏衍、丁玲、叶圣陶、郁达夫、郑振锋等著名作家的书刊搞装帧,被誉为“钱封面”。有一次,他给一本刊物的封面题了四个字,获得稿酬5块银元,“雨巷诗人”戴望舒见了即说:“君,你这钱太好赚了,我写一千字才得稿费三块大洋,你写一个字就得一块多大洋,真不简单。”由此可见,这位在上海开明书店担任美术编辑的“钱封面…  相似文献   

6.
邓伟志 《求贤》2010,(3):29-29
最近报刊上,就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交谈中.说到中国历史上不少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兴亡周期率”的“率”字.展开了争论。我这里说点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7.
哲人毛泽东     
刘火雄 《党史博采》2013,(11):11-17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由此正式开启了中美之间的“破冰之旅”。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尼克松、基辛格等人.互致问候后,毛泽东对尼克松笑谈:“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问题。”“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读过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尼克松答道。在随后的会谈中,毛泽东几次对客人表示:具体问题可同周恩来总理谈,我只讨论哲学。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卫士田云玉的工资为每月37.5元,到1956年工资调整时,他所在的组里评议给他升两级,后来经上级有关部门全面比较平衡,结果只给他升了一级。为此,田云玉找了局领导,并且还哭了鼻子。“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毛泽东知道此事,幽默而不乏同情地说。轮到小田值班,毛泽东把他叫到身边,沉吟了半天,言语恳切地说:“小田,我跟你商量一件事。我准备从我的工资里拿出钱来给你发工资,你的工资不要国家来负担,我来负担,你看多少钱合适?”毫无心理准备的田云玉一时语塞。“你现在多少工资?”“43…  相似文献   

9.
1959年.毛泽东视察济南.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陪同毛泽东去郊外参观一座寺庙中古人留下的墨迹.由此两人谈起了书法。毛泽东说:“我练字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1年以前,打下书法基础;第二阶段是建党后到抗战爆发.由于流动性和严酷斗争环境.留下的作品不多;第三阶段是1938年到1949年.我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的四大家族;第四阶段是进北京城以后.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我的书法也就欢快飞动了。”  相似文献   

10.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结束的时候.秘书将一本纸张已经变得发黄的《调查工作》小册子,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见到阔别数十载的这篇文章后.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对自己调查的成果非常珍惜。他丢失《调查工作》这本小册子后,就像丢掉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常想念,并多次说:“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并不喜欢,但这篇《调查工作》我是喜欢的。”  相似文献   

11.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结束的时候.秘书将一本纸张已经变得发黄的《调查工作》小册子,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见到阔别数十载的这篇文章后.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对自己调查的成果非常珍惜。他丢失《调查工作》这本小册子后,就像丢掉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常想念,并多次说:“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并不喜欢,但这篇《调查工作》我是喜欢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和斯大林作为中苏两个大团、两个大党的领导人,曾经有过不寻常的交往,结下了不平常的关系。透过这些关系,折射出中苏两党、两日之间的许多恩恩怨怨、去非曲直。“一生写过三批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曾经坦言“一生写过三篇歌颂斯大林的文章”,但“老实说,我都不愿意写。”毛泽东解释三篇文章写作的深层背景说:“第一篇在延安,1939年斯大林60寿辰时写的”,当时欧战爆发,苏联需要我们的支持,我“抛弃个人感情,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祝寿”。“第二篇在莫斯科,是1949年他70寿辰…  相似文献   

13.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述这样一段往事。 抗战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回国慰劳抗战军民,分别来到重庆和延安。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银元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之后,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这一顿饭,只花了1.5元钱。  相似文献   

14.
一块银元每逢过春节,太行山上的左权县西河头村的韩荷花老人,总要意味深长地将自己保存多年的一块银元拿给儿孙们看。“这是咱家的传家宝,这是刘帅赐给咱的福”,她永远不让孩子们忘记这块银元的来历。1937年11月,日军大举进攻山西,国民党正规军节节溃退,八路军129师开赴太行山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要来的消息传到了西河头村,国民党顽固分子和旧势力大肆散布谣言,说“共产党就是共产,共产党杀人如割草”,西河头村及附近群众被谣言盅惑,纷纷逃离躲避。曾给刘伯承师长拆洗过被子的韩荷花也躲藏到离村十多里的小…  相似文献   

15.
1932年10月3日至8日.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小源召开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对于这次会议.毛泽东一直以来都是耿耿于怀并曾多次提起。1964年,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就曾谈道:“宁都会议后,啥人也不理我,就剩我一个孤家寡人。我说,有一个菩萨,本来很灵,但被扔到茅坑里去,搞得很臭。  相似文献   

16.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从西柏坡到北京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说是“进京赶考”,并提出“两个务必”,“希望考个好成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继续“赶考”,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向中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相似文献   

17.
<正>毛泽东与账本的渊源已久。1936年9月,毛泽东在保安窑洞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还说到他父亲脾气暴躁,常常打他和两个弟弟。“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从9岁到17岁,毛泽东一直给家里记账。1910年秋毛泽东留下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的诗,  相似文献   

18.
龙之剑 《前线》2014,(3):112-112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那是1949年4月的一天中.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的第一站香山双清别墅内,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他吩咐李银桥说:“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家底”里翻了又翻,竞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他苦笑道:“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却说:“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事能成,我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我的名字叫毛泽东,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普照东方”毛泽东,字润之。后来又取字润芝。他曾对自己名字作过有趣的解释。1951年11月,毛泽东巡视古都安阳,当知道陪同的地区专员叫程耀吾时,他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名字不如我的名字好。”“我的名字叫毛泽东,泽东就是光泽大海,普照东方。”中国人传统名字从来是互补的,因此取名“泽东”,取字为“润之”。而毛泽东对自取的“润芝”来源,又作了另种说明。那就是在他青年时期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时,老师杨怀中推荐《胡文忠公全集》。毛泽东说:“我反复阅读后,觉得胡林翼确实值得…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底,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在周恩来等陪同下,亲赴重庆与蒋进行和平谈判。一天,陪都文艺界名流邀请毛泽东去作演讲,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从容回答:“国共两党的矛盾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讲到这里,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接着慢条斯理地说:“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颗草,他不过是草头将军而已。”说完,他发出一阵豪爽的笑。“那毛字又作……”不等那人问完,毛泽东便风趣地说:“我的‘毛’字可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