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后汉书·循吏列传》“孟尝”一节记录了“合浦还珠”这个为国人所熟知的历史故事。说的是东汉合浦郡(在今广西)海边盛产珍珠,当地百姓因土地不产谷实,多以采珠为生,通过贸易换取粮食及日用品。可是这里的“宰守”多贪秽之辈,为了多榨取钱财,责令采珠人无限度地拼命多采多捞,竞使合浦的珠蚌纷纷迁徙至相邻的交耻郡去了。百  相似文献   

2.
合浦珠还     
“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生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术,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址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踰岁,去珠复还,百姓皆返其业,商货流通,称为  相似文献   

3.
陈延昌 《当代广西》2012,(21):15-15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是广西各族人民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生息奋斗,逐步积淀孕育而成的精神品质。这一精神品质在广西的港口建设中得到生动展示并不断发扬光大。创新争先赶超跨越,是广西港口的灵魂广西南临北部湾,千里西江横贯八桂腹地,港口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合浦人首拓"海上丝绸之路",北海港成为中国南方郡治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而有"西江明珠"之称的梧州港则为粤桂水运枢纽。  相似文献   

4.
正四南流江终点是合浦。由于腹地有着发达的水运,从秦汉到明清,合浦一直是岭南的重要郡县。首先,通过南流江流域既可运兵运粮至合浦,出合浦港,可达交趾(今越南北部)等东南亚各地,因此,古代南流江以及合浦在军事上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其次,中原与岭南的货物,通过南流江得以互通有无。再次,东南亚的朝贡者、商人等,通过合浦港沿南流江、北流江水路可到达郁江,然后直通中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促进了合浦港  相似文献   

5.
南阳地区历史沿革考略——以考古发掘资料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怀满 《前沿》2013,(8):155-157
南阳历史悠久,是国务院较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50万年前的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上古三代时期,南阳是商周王朝高度重视和重点经营的"南土";秦汉为南阳郡,全国五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有"南都""帝乡"之称。之后历代仍是郡、州、府治所。从地理上看,南阳"南敞荆襄,北控汝洛","西通武关、郧关,东受江、汉、淮",是衔接我国大江南北的战略要冲和联结中原与关中的孔道枢纽,历来乃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本文主要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对其历史沿革,地名渊源给予梳理,以期揭示该地区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广西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始发于广西合浦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把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联系在一起,从此广西与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7.
<正>2000多年前,合浦古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如今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内,玻璃器皿、水晶玛瑙、琥珀松石……一件件当地出土的舶来品,见证了当时合浦对外贸易、商贾往来的喧嚣和繁华。在历史的长河里,合浦古港几经沉浮,光辉不再。而当前,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合浦古港相连  相似文献   

8.
谢冬 《当代广西》2012,(19):34-35
南珠之乡、北海老街、合浦汉墓群"、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北海文化厚重、丰富而多元。北海市在加快发展经济、增强城市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用先进文化塑造精神,凝聚人心,提升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把文化张力变成城市活力,把文化影响力变成城市竞争力,把文化软实力变成社会生产力,并以这种薪火相传的文化"定力"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07,(8S):69-69
广西合浦自然条件得天得厚,是优良珍珠最理想的生长地,历代被视作国宝的南珠即产于合浦。  相似文献   

10.
<正>合浦是汉代中西贸易交往网络的重要节点。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合浦港这一水路交通枢纽,向内陆及沿海辐射和延伸。汉以后,海路贸易持续扩大和发展,其繁荣的历史基础,正是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陆上丝绸之路(也称"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西南丝绸之路等,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东西贸易网络。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  相似文献   

11.
卢平 《前进》2011,(8):52-52
从一名地方官员晋升为中央领导,吴官正同志的经历印证着那句古语——"宰相起于州郡"。尽管他已经退休,但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却难以将他遗忘。《正道直行》,是吴官正同志2008年底出版的一本书,书名取自宋代包拯《书端州郡斋壁》中"直道是身谋"的佳句,寓意为正道直行是立身的纲领,体现了吴官正同志无私奉献、公正廉洁的思想,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有的境界和品格。  相似文献   

12.
唐碧江 《传承》2010,(21):166-16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合浦实现跨越发展就要用"三真"对待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真学,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第二,要真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三,要真用,结合合浦的实际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合浦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浜尚亮 《人民公安》2013,(11):56-61
"财田川啊,若能说话,请告诉我真相吧。"因为这句话,发生在日本香川县三丰郡财田村的这个事件,后来没有称作财田事件,而是被称为"财田川事件"。在这一事件中,勇敢挑战日本司法制度的律师矢野伊吉,在孤立无援、脑血栓右半身不遂的处境下,用左手奋力完成《财田川暗黑裁判》一书,为当事人寻求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合浦实现跨越发展就要用"三真"对待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真学,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第二,要真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三,要真用,结合合浦的实际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合浦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健 《中国人大》2012,(19):42-42
九江地处赣、鄂、湘、皖四省通衢,背倚庐山,襟江带湖,历来是鱼米之乡、湖山之郡。近年来,九江市以农业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着眼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着手于农业的发展方式转变、经营体制改革、科技挖潜增效和依靠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在"强工兴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逐步实现了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子荷 《中国减灾》2011,(1):52-53
"消防"的由来"消防"一词最早见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武州新仓郡的《王人帐前书》中有"发生火灾时,村中的消防就赶到"的记载。而据《中国消防通史》记载,我国消防一词的出现,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清政府决定创设警务总局和警务学堂,在《警务学堂章程》中规定:“救火灾法别有专门操作,各国名为消防队”。故将救火队改名为“消防队”。  相似文献   

17.
梁智华 《传承》2009,(17):46-47
历史悠久鬼门关鬼门关,位于今玉林市玉州区与北流市交界处的天门山,两侧为海拔170米的泥盆纪(距今4亿年)灰岩形成的嶂林,中为10多米宽的隘口,地势十分险要。鬼门关曾一度是通往钦州、合浦、海南、越南的干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段,至圭江登岸后,即经此关入南流江,再抵合浦出海。  相似文献   

18.
甘卫华 《传承》2010,(21):162-16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在各项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有着两千多年文化底蕴的合浦,需要牢牢把握十七大的主要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文化大县"建设步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合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刘忠焕 《当代广西》2013,(19):52-53
行走在莽莽苍苍的廉阳大地上,不经意间你会看到一座座耸立着的封土堆。那些如小金字塔般的封堆,就是合浦独有的汉代墓葬。在这一带的秀水青山,集中有近万座汉墓葬,默默地守候着过往的时光。它们是两千年来合浦历史悠久和经济繁荣的见证,也彰显了汉代王朝的辉煌与强盛。经过岁月的孕育与洗礼,现今,那些汉墓群已  相似文献   

20.
王怀满 《前沿》2013,(6):121-126
两汉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也是南阳盆地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西汉时的南阳郡,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以"南都"和"帝乡"之盛名而著称于世,南阳籍的达官显贵比比皆是。再加上厚葬之风盛行,因此在两汉时期,作为财富和身份地位象征的画像砖石墓在这里流行一时。画像墓作为当时社会信息的载体,不断积累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成为探索南阳地区两汉时期历史原貌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本文对历年来南阳地区画像墓葬的发现、发掘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以后需要探索的方向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