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湘评论》一班人非常敬业,是在把党刊作为一项事业来做.全身心地投入,有追求,有想法,措施也很得力。现在媒体都在“抢”新闻.如何在服务性上“做”得更好些.“做”得更精些,《新湘评论》可以进行探索。在知识性上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要争取将刊物做成一本提高全省党政机关干部甚至农民文化素养的必读刊物。要有更高的眼光,要有国际视野,借脑借智。积极组稿,让“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为我所用。多一点释疑解惑的深度解读。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评论,可以像《人民日报》一样设一些角度小的栏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媒体间竞争的加剧,新闻评论近几年在国内各媒体上已呈快速发展之势。可以说,如今的媒体竞争已由新闻竞争逐步转变为观点竞争。报纸是新闻纸,也是观点纸。与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相比,报纸(尤其是党报)在资讯的短平快、形象传播和编读互动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只有靠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张力赢得读者。  相似文献   

3.
《思考与运用》2007,(1):46-51
作为一个做新闻的人,现在有一个新的兴奋点,就是手机。手机作为媒体,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未来的空间。手机媒体现在叫做第五媒体。第一媒体是报纸,第二媒体是电视台,第三媒体是电台,第四媒体是互联网,那第五媒体应该就是手机。媒体的威力,我在北京就深有所触:现在许多北京人都接到一条短信,内容是说北京现在的猪肉有一种叫做化脓性脑炎,医院已经开了会,然后马上要怎么样,宁信其有,叫大家不要吃猪肉。该事传播了几天,市政府发现不对头了,卫生局、农业部纷纷出来澄清。可以说这个事情闹得整个北京沸沸扬扬。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关注,后来新华社发了很长的评论,就是因为手机短信——它的传播威力。在北京这个地方,一份报纸的读者可能几十万;一个电视频道、一个节目,在北京的观众估计是几十万、百万:但是一条手机短信几乎传遍了所有的人群,这就是第五媒体的威力。  相似文献   

4.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旗帜。报纸要是没有烛照社会、引导舆论、启迪读者的好评论,就没有权威性和战斗力、生命力。因此,早在二三十年代邹韬奋同志就提出:“言论要作人民的喉舌,新闻要完全作人民的耳目”。然而,现在一些报纸的言论形同鸡肋,嚼之无味,弃之可惜,显得过于刻板、古板和呆板,人们渴望喉舌能够发出鲜活的、有个性、感情充沛、发人深省、足以引起共鸣的声音。本文试就党报言论如何突破框框,变得新鲜、有活力提些拙见。长期以来,在党报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少人认为,党报评论传达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只能依葫芦画瓢,不容有个人风格、感情色彩。这种对新闻传媒喉舌作用的简单片面理解,直接造成言论的僵化现象,主要表现为: 1、重要评论官样化。有些党报的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连篇累版地照抄领导讲话,原搬照套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首家县级日报——《威宁每日新闻》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逆势突围,将一份"内部交流、免费赠阅"的报纸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成为全省县级报纸的典范。随着电视、网络、广播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普及,对传统报纸媒体产生了强劲的冲击。贵州首家县级日报——《威宁每日新闻》却在这一冲击下逆势突围,将一份"内部交流、免费赠阅"的报纸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成为全省县级报纸的典范。用全国的高度和眼光做新闻2013年,《威宁每日新闻》大胆提出了自己的办报理念:"用全国的高度和眼光来做威宁新闻,竭尽全力将威宁形象推向全国。"坚持这一办  相似文献   

6.
现代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催生了新媒体,也对传统媒体的内容与形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媒体新闻评论的格局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变动,并顺应了新闻媒体的大众化潮流。文章在评述媒体新闻评论变局的基础上,分析新闻评论变局的动因,探讨变局后的走向,以期对当今媒体新闻评论的“中兴气象”有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报纸通过新闻话语,向人们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传播”是报纸的基本形态,这里有个怎样“传播”即怎么“说话”的问题,党报作为机关报,不仅要“站”在党委和政府的角度发言,更要贴近百姓、为群众着想;既要把好“话语权”,主动说话,还要注重效果,善于说话,使新闻传播更具有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时下,无论是各级党报,还是各地都市类和晚报类报纸,陆续推出了社区新闻专版或专栏,赢得了广大读者和报业界的认同,这是办报理念的一种改革创新,也是都市类和晚报类报纸对党报主流媒体地位形成的挑战。《郑州日报》是郑州市委机关报,2007年就开设了“区街新闻”版,专门报道社区新闻。采写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想做好做大做强党报社区新闻,必须凸现以“民”为本的操作理念,  相似文献   

9.
新闻贵在“独家”,新闻竞争的关键就看谁先喊出“第一声”。在当今的地球村时代,仅靠抢在别人之前,提前发布消息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以日为计的报纸新闻,在网络时代时效性已无优势可言。网络媒体有24小时滚动刷新的信息平台,电视屏幕也在不停地滚动发布新闻,报纸何以在“以快制胜”之外找到自己的“独家”?突破口何在?作为新闻媒体,过去强调的独家新闻更多的是依靠第一时间采访获得。在当今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传播环境中,仅强调新闻第一时间采访已无法满足需求,更难发挥报纸优势。作为报纸媒体,应该“刷新”独家理念,在众多新闻媒介中扬长避短,不断调整自己的功能,突出自己的特点,在竞争中展示自身魅力,立于不败之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占领“眼球经济”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作为报纸媒体的重头戏,每天都在以数以万计的篇幅传播给受众.即使在我国报纸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仍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即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还有相当女性受众往往处于缺位状态.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我国新闻、报刊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思想。他提出:报纸是组织和教育群众、指导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武器;党报的使命就是共产党的使命,要增强报纸宣传工作的党性;办报要面向群众、走进群众、依靠群众;报纸要以事实说话,好、坏典型都要报道,要开展批评和讨论;报纸要既务实又务虚,要有恰当的议论和评论;报纸要重视理论工作,增强对理论的宣传;要培养出色的编辑和记者,提高报纸的编排水平。  相似文献   

12.
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一家媒体想独享某新闻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同题竞争的态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这几年,各家媒体都把做好新闻策划作为争夺市场份额、提高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法宝。对新媒体来说,大量成功的新闻报道策划则可以迅速扩大报纸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成为打响社会影响力的制胜之道。在无锡,同城之内参与新闻竞争的报纸多达六、七种之多。作为2007年年初新亮相的《无锡商报》,一年多来该报在新闻报道上坚持策划领先,每月推出专题策划报道,放大新闻价值,既把握了新闻舆论的引导权,又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利用地方新闻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但并非任何事情都能成为新闻,因为新闻具有时效性和公众关注性,同时,地方新闻还有地域性(接近性)。报纸要办好,增强可读性、地方新闻资源决不能忽略,必须用足用好。转变观念是充分利用地方新闻资源的前提新闻资源是有限的,而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资源的利用在认识上又有许多狭隘片面之处,这样更制约了我们对有限的新闻资源的利用。过去、地市报在地方新闻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主要是依靠本地区的党委和政府。什么可以报,什么不能报,什么要强化,什么要弱化,走的是“指令性”的路子记者也习惯于往政府扎口部门跑这样办出的报纸每天版面基本雷同,消息程式化,一厂一店的颂歌多,很难吸引读者、占领市场。有  相似文献   

14.
新闻和评论是新闻报道的两翼,新闻是叙述一件事,评论是对新闻事实发表看法、见解,并进行分析、议论。在报纸上发表评论稿件的除了记者,还有专家、学者、热心市民等,网络上  相似文献   

15.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已为更多的办报人所接受,近些年又有了“读图时代”的说法。读者对图片新闻的读解需求,无论从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比过去更高了。电视和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在这种情形下,报纸对图片新闻的处理,如果仍然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仅仅满足于“有大照片”或“多用照片”,就很难满足读者不断提高的阅读需求。如果不在图片新闻的编辑方面下大气力,就很难在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报纸的版面上来。加强对新闻图片的编辑工作,对于充分提升图片的新闻价值,提高报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一、读图时代需要图片编辑  相似文献   

16.
高叶 《唯实》2003,(1):83-86
新闻 ,作为报纸媒体的重头戏 ,每天都在以数以万计的篇幅传播给受众。即使在我国报纸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 ,仍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 :即在新闻传播过程中 ,还有相当女性受众往往处于缺位状态。那么 ,是什么造成报纸媒体新闻受众中的女性缺位现象呢 ?其原因是多层次的。在这里 ,试作如下剖析 :一、新闻文本中的女性缺位是受众中女性缺位的表层原因首先 ,相对男性而言 ,女性较少地出现在报纸媒体的例行性新闻报道中。据首都记者协会妇女传媒监测网在 1 996年3月对《中国日报》、《文汇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报》、《工…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一张报纸的副刊作为正刊的补充和延伸,具备有正刊新闻版不可替代的特性和作用,在中国新闻史上有过辉煌的成就。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媒体发展的多元化,人生价值的多元化,报纸副刊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于是有人感叹副刊的“没落”、副刊的“沙化”、副刊的“悲哀”,于是也就发出了“重振”副刊的呼唤。特别是地市级报纸副刊更是面临着  相似文献   

18.
任何时代都需要有代表那个时代的先进典型,需要有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示出那个时代的风采。而报道出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不仅是新闻工作自身特性的基本要求和体现出新闻媒体的社会价值以赢得读者,也是今天信息化时代广大读者对媒体的期望。特别是作为主流媒体的地方党报,它所拥有的新闻和信息资源,又远远少于中央和省级媒体,因此,如何用足用好现有新闻资源做好新闻的典型报道,更显得尤为重要。一、地方党报做好典型报道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地方党报在做好新闻的典型报道中,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毫无疑问,抓新闻的典…  相似文献   

19.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一个重要内容,它以报道内容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受到读者的关注。政法新闻的采写与其他新闻在方法上大同小异,但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一个“度”。站在大局的制高点,审视其指导性。这是新闻媒体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重任所决定的,丝毫马虎不得。政法新闻因其宣传内容的特点而决定其更需如此。采写政法新闻,在选材方面要有所取舍,坚持导向性和典型性,不能逮着什么就采写什么。若是正面报道,要看是不是能供人学习和借鉴;若是反面内容,要看是不是具有代表性,报道后能不能让人引以为戒,能不能促其整改,能不能弘…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党报的主流舆论场的营造工作要弘扬和谐精神,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的过程中,应主动成为“国家话语”与“民众话语”之间的桥梁,让民众的多种声音有更多的表达时空,为国家与地方的决策者们提供“博听众议”的机会。这需要有效利用新闻资源来营造主流媒体舆论场,需要媒体在评论工作机制和方法上更新观念,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