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与保障》2012,(10):15-16
厦门市人社局系统单位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以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契机,马上就办,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厦门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钦辉表示,要充分发挥厦门市人社局系统单位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切实落实"马上就办"服务承诺,对承诺审批办结时限要压缩到法定时限的40%以内,进一步提高当场办结比例和网上申报、办结的比例,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厦门市人社局系统近100人入驻政务中心,在二楼的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大厅设立了28个窗口,具体办理企业工资使用手册报备、特殊工时工作制审批、外国人和港澳台人员入境就业许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民政局不断强化"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平、以公平树公信"的工作理念,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提升服务,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全力打造"阳光、诚信、亲情、高效、廉政、幸福"的新型民政,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平稳定。  相似文献   

3.
徐慧 《重庆行政》2011,(5):61-6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日益成为公众关注和政府自身建设的关键词。实践证明,政务的公开透明和服务的高效便捷,不仅是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重要标准,并且在提高执政水平、扩大人民民主、加强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深化政务公开和加强政务服务的意义深化政务公开和加强政务服务,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公众对人工政务服务与智能政务服务的感知差异和选择偏好,采用混合纵向研究设计,剖析服务特征从IHIP转向IHSD后公众的认知变化。首先,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相较于人工政务服务,智能政务服务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然后,通过两个调查实验进一步评估公众对智能政务服务的认知和选择。实验1采用2(服务方式:人工服务/智能服务)×2(事项类别:服务类/监管类)四个实验,探究不同服务方式、不同事项类别对公众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智能政务服务的感知便利性、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和独特性忽视都比人工政务服务更高,存在“双刃剑”效应。实验2讨论了政务服务效能感的调节作用以及公众对不同服务方式的选择偏好。研究发现,政务服务效能感可以缓解智能政务对感知风险和独特性忽视的影响,并增强公众选择智能政务服务的意愿。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迭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正在成为塑造政务服务智能体的新型引擎,构思并衍生出行政领域的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GovGPT。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政务服务主要体现在:空间场景的虚拟,政务情境的自动化与虚实共生;虚拟公务员的兴起,政务管理的无人化与政府“智”转;组织和资源要素的集成,政务运作的整合化与无缝隙政府;政务服务的技术主义范式,服务供给的智能化与需求革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塑造了政务服务智能体的通用模型,作为推动数字政府“智能化”建设的先导和理念,其仍有赖健全的行政生态维系,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融入新一轮政府数字化转型中。从ChatGPT到GovGPT,需要树立数智化政务服务生态的理念,构建智能政务服务生态的行动共同体,促进政务运作的虚实共生与智能联动,打造全方位智能政务服务生态的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开拓创新服务为本——广西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 《传承》2011,(2):34-35
三年前,我区坚持"便民、高效、规范、廉洁"宗旨,将十七大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念,创造性地浓缩于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当中.这一重大改革举措,成为广西充分贯彻法治政府理念、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一宏伟目标的新起点. 经过坚持不懈、开拓创新的努力,自治区、市、县三级电子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如今已经建成,全区125个政务服务中心矗立在八桂大地.  相似文献   

7.
杨妮娜 《前沿》2013,(20):25-26
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我国各级政府为民服务的有效平台,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却也遇到发展瓶颈,文章从法律、管理、职能、规模、网络方面展示了政务服务中心的可持续困境,对政务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限制因素进行非分析,以促进政务服务中心更好地发挥作用,保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直各委、办、厅、局:经研究,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务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政务服务活动,推进依法行政,改善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移动政务的应用,加速了政府信息化、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并能随时随地为公众服务的特点,为构筑高效政府、服务型政府打开了新通道。移动政务真正实现了政府与公众的直接沟通,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政府服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政务微信账号数量的迅速增长,政务微信的服务质量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明确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提高政务微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从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服务方式以及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对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公众的视角出发,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政务微信公众号的认知、阅读、关注、可用性评价及感知价值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个体因素与政务微信因素对关注行为、可用性评价及感知价值的影响。最后,针对政务微信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服务好不好,请您来点评!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建立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的“好差评”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夯实服务责任,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面规范、公开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移动政务和移动政务平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以中国17个已开通的省级政府移动门户为样本,借鉴澳大利亚移动政务专家El-Kiki和Lawrence教授提出的移动政务用户满意度和使用分析模型,逐一获取和体验政府移动WAP门户和APP客户端提供的信息和服务情况,指出当前移动政务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在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推进中国移动政务平台建设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微信是政府提供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新型平台,顺应了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与要求。基于微信平台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模式的特点表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便捷性、微信信息发布的精准性、微信支付功能的即时性以及微信互动的私密性等方面。借鉴"武汉交警"政务微信平台的运营经验,可从完善政务微信互动形式、拓展政务微信服务范围、构建政务部门配套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基于微信平台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模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兵团驻京办作为兵团的派出机构,承担着多项兵团政务活动服务保障工作。为了更好服务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兵团驻京办明确提出“以政务服务为主要职能,增容提质、倾心服务,发挥桥梁、纽带、窗口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2021年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53号)发布,该意见指出,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是反映问题建议、推动解决政务服务问题的重要渠道,同时要求优化政务热线运行机制,加强热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加强办公楼的日常管理,营造和谐、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树立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良好形象,宁波市江东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着眼于各单位的共同发展,以“环境共创、秩序共管、资源共享、活动共谋”为目标,创新后勤服务管理模式,建立了福明路办公楼共创共管体系,促使各单位实现从服务客体到管理主体的转变,有效提升了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闻背景】自治区部署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活动以来,各级机关紧紧围绕“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这一主题,突出抓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转变干部作风,扎实开展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开展党员义工服务社区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推进“三项制度”贯彻落实的制度化、规范化,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办事时限,规范审批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建立了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初步完善了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赢得了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是反映问题建议、推动解决政务服务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对于有效利用政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监督考核、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海南》2008,(6):I0003-I0003
海口市政务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政府联系群众最密切的零距离通道;打造最有影响力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椰城最靓丽的政务服务窗口”目标,坚持“规范、便民、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不断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杨杰  胡郏生 《重庆行政》2019,20(3):48-50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等国家重要基本方略实施部署进一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和政务处分制度建立,深刻体现出“权力受监督”的法治精神。作为效力强大的国家监察权能,政务处分自身是否公正、合理也应受到适当自我监督与外部监督。研究政务处分制度纠错程序的不足并提供对策思路,对完善公职人员的权利保障设计和政务处分理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