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  相似文献   

2.
韩静  韩晔 《中国保安》2012,(19):20-2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这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名篇《望月怀远》的前四句。中秋时节,月圆情浓。几乎没有哪一个节日,如中秋般被文人反复吟咏,刻下深深的文化印记;也没有哪一个节日,如中秋般充满离情别绪,充满对团圆的期盼。按照旧时的说法,每到中秋之日,家人必须团聚。待皓月当空,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20)
正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06,(10):58-59
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因了花而美丽,秋却应了月色而充实。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被称为团圆节的中秋节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寄托着两岸同胞深厚的情感,蕴含着中华文化优秀的内涵。花好月圆,亲人团聚,不但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共同的节日祝福,也是为世人所向往的温馨景象。每逢中秋,海峡两岸的同胞就会更加思念对岸的亲人,许多人越过海峡,探亲寻友,共度佳节;许多人隔海眺望,默默许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在这花好月圆的中秋时节,本刊特选发一组有关中秋的文章,以此送上我们的问候与祝愿,祝您中秋团圆,吉祥万福!  相似文献   

5.
又到中秋月圆时,回家团圆的诱惑早已让人按捺不住,它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也使城市里的交通变得拥堵。对于从事保安这份职业的人来说,节日里的坚守是责任与使命,此时此刻,他们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妆点着这一片片热土,维系着一份份团圆。中秋节,是亲人的团圆的节日,保安员们虽无法到场,但他们一直惦记着家人。心中的思念与问候比任何人都执着、强烈;中秋夜,他乡的月光在他们眼中是否也曾由于离家的忧伤而残缺黯然,还是因为第二故乡的包容而月明如昔?  相似文献   

6.
暑去秋还,中秋节到。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是祭月、赏月。出于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祭月的习俗很早就在我国流行《,礼记》中就记载了有关祭月的活动。在台湾,中秋节的民俗活动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独特有趣。台湾同胞习称月亮为“月娘妈”,对月亮十分崇拜。每到中秋之夜,几乎家家户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0,(25):65-65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中秋月圆被视为亲人团聚的日子,故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周代已有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  相似文献   

8.
张鹏 《两岸关系》2011,(9):63-64
又到一年中秋时。月圆,人也期待圆满、团圆。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如果按照亲近感排排坐的话,春节和中秋节应该与我们情感或心理上最亲近,因为他们代表着温馨和睦、幸福团圆;其次是清明节,年轻人可能体会不深,  相似文献   

9.
虽然同为中秋,可是各地过中秋的方式却各有不同,各有各的味道。 不同一:中秋不吃月饼吃什么 日本“月见节”:吃团子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见节”。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  相似文献   

10.
八月十五,中秋月央。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史称“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中秋时分月形圆满,“团圆”一说便从此而来。  相似文献   

11.
肖军 《台声》2008,(10):36-36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是一年一度的月圆时分.这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企盼团圆.庆祝团圆的节日。9月9日,由台盟中央、全国台联主办的“2008在京台胞中秋茶话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  相似文献   

12.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民谚道出中秋之夜两岸同胞品赏月尝饼的传统节俗。自古至今,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节日食品,犹如春节要贴春联,端午节要吃粽子一样,  相似文献   

13.
韦苏文 《当代广西》2004,(23):30-31
节日,亦称“节今”,是指历法上固定的节气之日和民间约定俗成的纪念日。节日文化被称为“岁时节令习俗”。  相似文献   

14.
林长华 《黄埔》2014,(5):91-94
正金风送爽,菊桂飘香,我们又将迎来象征团圆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传统大节,也是仅次于春节的团圆节,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中秋之夜,月色比平时更亮,宋代林光朝的《中秋月夜》诗写到"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如今,手足同胞团圆夜盼华夏聚,两岸联欢共中秋。中秋节起源于崇拜月亮三千多年前的《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众多古代传统节日中,天穿节、观音会、碧霞元君庙会、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寒衣节等节日都是以女性为核心人物的节日,这类节日以其来源传说或礼仪习俗表现了对某一女性的礼拜和祈祝.在这类节日中,亦包涵了古代中国对女性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修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残疾人》2008,(10):43-44
9月14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村中特意组织各国记者采访残奥村中秋之夜活动。村里透出节日气氖:中国代表团楼前挂起红灯,张贴着“中秋月圆”红字,代表团给每人都发了月饼。主餐厅一进门,设置了花台,摆放月饼、水果和插花,旁边有中秋节和月饼中英文介绍。桌前放了把古筝,演奏者奏出悠扬的《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17.
中秋之夜,玉兔上升。在月圆人尽望的良辰佳夕,一览我国民间的赏月习俗,堪称五彩缤纷。 走月 苏州赏月的习俗叫  相似文献   

18.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秋月饼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 中秋之夜,地球上的华人,无论何国籍,讲何种方言,中秋之夜,在家的,合家团聚,共庆花好月圆;出门在外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聚中秋之夜月朗风清,世道升平。无论在家的、出门在外的。都喜欢聚家人或三朋五友品茗赏月,可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待说是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  相似文献   

19.
福建民间岁时节庆习俗源远流长,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旦)、元宵、拗九、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冬至、除夕等。各地许多节日习俗多姿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成为福建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过年、  相似文献   

20.
中秋月饼     
提起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饼。其实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要迟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应节的瓜果为主。至于月饼的起源,民间有一则流传甚广的传说:在元朝末年,汉人想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条计策。说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大家回到家中,咬开月饼,发觉里面藏张条子,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这个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留下来。月饼种类的特色,因地而异。苏式月饼多是酥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