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     
澜涛 《新青年》2005,(4):11
我对父亲有着天生的嫌弃和厌恶。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夏天,因为突然下雨,我没有带雨具,放学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在校门口等我,就躲在收发室里不出来。透过收发室的窗玻璃,我看到父亲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抱着雨衣,目光在放学的学生中搜寻着,间或向校园里张望着。我在心底恨恨的想,父亲怎么来了呢?时间在一点点过去,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学生走出校园,雨也越下越大,我注意到父亲的裤子、胳膊都已经被淋湿了,他的身体似乎在发抖,我心里不禁窃喜起来,暗想,这下父亲要回去了吧!可是,我错了,学生已经几乎走尽了,校门外只剩下他一个接学生的家长了,…  相似文献   

2.
姜钦峰 《新青年》2006,(11):6-7
一 父亲当过兵,是个随和的实在人,在一家煤矿工作.闲暇时,同事老爱跟他开玩笑:"你当年那些战友都当了县长、局长,你怎么跑到这鸟不生蛋的地方来了?"父亲从不生气,总是那句理直气壮的话:"老子不行儿子行啊,你们等着瞧吧,我儿子一定会有出息的,窝囊了大半辈子,全指望儿子翻身了."  相似文献   

3.
贫民风度     
永兰 《新青年》2006,(6):31-32
早晨上班,走到车站办公楼大门口,前面两步远一个男人,停下,开门,等待.我微笑,"你先进吧.""你先.""谢谢.""不客气."这时我大致看清了该人样子,一身年代久远的棉衣,一个很不合时宜的棉帽,样子20多岁,皮肤黝黑,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第一感觉有些落魄.这个大门,走了无数遍.一般来说,大家都会注意,不在后面紧跟着人时"咣当"一声把门关上,但是也有那种看上去分秒必争的,哪怕你前脚尖快碰到他后脚跟了,他仍会及时地留给你一个冰冷的大铁门.当然,我不以为意,这些年一路风雨地走过,早修炼出来,懂得把不愉快的记在沙上,愉快的刻在石上.  相似文献   

4.
排骨煨藕     
爹见我们一副愁眉苦脸相,爹说,我们今天就杀猪吧!在乡下,一年到头最喜庆的日子莫过于杀年猪了.可眼下,还不到二十呢,按规矩,过了二十才动刀的.  相似文献   

5.
爹与半截钱     
《新青年》2005,(9):9
大学学费每年要6000元. "我连假钱都没有一张."爹说. 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饭,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  相似文献   

6.
父亲与山     
魏鹏 《新青年》2004,(12):16
离开苏北老家来到省城,转眼间已3个年头了。3年来,我无时不在思念年过花甲的父亲。3年前,母亲病故,父亲退休,我是他们惟一的儿子,又外出谋生,家中空荡荡的。父亲一人在家,让我放心不下。我曾想方设法让他来城里生活,但他不肯。2002年春天来城里一回,不到一周就回去了。他说他要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爱     
正我父亲上世纪40年代出生在北京普通百姓家庭,在我看来他是既普通又不普通,普通的是他生活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并且还有些穷,不普通的是他考上了公安学校并且是便衣警察。上世纪四十年代北京叫北平时的事他什么也没记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他应该记住了吧,可他什么也不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多热闹,我不信他什么都不知道,就  相似文献   

8.
清理耳朵     
一位智者突然要静养数月,舍下妻女、家产隐入山川之中.仆人苦寻数日,终于在深山茂林之中找到了他. 智者一袭青衣,端坐于一泓湖面之边,不断晃动自己的头部,嘴里念念有词:"去吧,去吧."  相似文献   

9.
父亲去世多年了,他那间房子没人再去惊动,很多资料和他用过的东西依然和原来一样,虽说时常有灰尘,但母亲和我也很少进去,总觉得父亲没有离开,还在那间屋子里,还有他苍老略有微弯的身影。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快到了,我想为父亲整理些那个年代遗留下的故事和资料。前些天,我翻开了父亲的老照片,有些发黄,有些残破,但依然可见父亲年轻时英武的身影,这身影勾  相似文献   

10.
一 母亲盼我们回去,每次打电话,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回来?小虎子长多高了?"小虎子是我的儿子.我们在电话里告诉了她,那头,母亲略带一丝伤感地说:"有空就回来,不然,小虎子回来,怕我都认不出来了."我们应承着,说一定回来,到了暑假,一准带着孩子回来.母亲沉吟了一会儿,大概在计算着我们回归的日子吧,如果时间还长,就会长叹一声:"还要那么长时间啊.  相似文献   

11.
《新青年》2005,(8):11-12
我在许多篇的文字中,都提到了父亲,那个在塞北青灰的天空下,奔波了一生的男人.我太多地选取父亲的最后一个冬天,作为叙述的背景,或许就是因为在这一段文字中凝结了家庭太多的悲苦和不幸.在那个凛冽的阴历11月,父亲走向了生命的终结,走完了他卑微而平淡的一生.就像村庄的其他生命一样,父亲走的时候悄无声息,平静而又匆忙.过后,大地静悄悄的,村庄也静悄悄的,父亲开始像渐去渐远的风一样在人们的脑海中消失.很多的时候,甚至包括他的儿子,在忙乱的生活中也忘掉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2.
冷战进行了一个月,彼此都有些倦了。两个人在一起久了,终会厌倦的吧。是什么时候起,他不再守她的厂门口,急切地从涌出来的人群中搜索她的身影;什么时候起,她不再听到他上楼的脚步声就心跳加速,及时地为他打开门……日子就像一只漏斗,滴滴答答”,漏走了激情和甜蜜,剩下的,就只有  相似文献   

13.
偷走的年华     
许久不联系的儿时伙伴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他要结婚了,问我是否回去参加他的婚礼。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感到很震惊,除此之外,还有些感伤。  相似文献   

14.
28岁那年,她第三次换工作,办公室就在他的隔壁. 公司集会,其时已是6月天,酒店走廊上盛开的栀子花香气逼人.他说,他们学校也有一棵很大的栀子树:"是清朝年间的吧.粗壮得需两双手臂方能合拢."她接口道:"是明末的,国家二级保护文物."他惊诧不已,小公司能遇到校友,几万分之一的概率.她还知道他那时在栀子树下与不同女子的约会,拥抱,甚至接吻.  相似文献   

15.
原谅父亲     
父亲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他结婚了。那是在前年冬天的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父亲在电话那边淡淡地说他结婚了,但是怕影响我工作,所以没告诉我。一切都如我预料的那样,自从父亲认识了那个小他十几岁的女人,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的。我记得当时我沉默了一下,我说是吗?我相信父亲能听出我语气中的冰冷和鄙夷。我说现在我很忙,就这样吧。然后我就挂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16.
母亲去世后不久,他把父亲接到了城里。父亲一开始不愿意,说城里太远,他一走,怕母亲在乡下孤单。他知道父母感情很好,母亲的去世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太好,他说:“就到城里去散散心,过些日子再回来。”父亲这才没有坚持。他在家陪了父亲两天,然后就上班了。他很忙,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着部门经理,事情千头万绪,烦杂缠人。他想请个保姆,但父亲没有同意,说又没有什么事,不必花那个钱,再说,自己还不习惯有人伺候。“要不你下班的时候带份报纸来。”父亲说。他上班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看电视,有时也会下楼,到附近走走。他生…  相似文献   

17.
勇气     
电话里的留言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留言的人是克尼里斯·阿伯拉罕姆.他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叫我给他打一个电话. 这位年轻人在电话里对我说:"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我?"我对他说:"我当然记得你,克尼里斯."  相似文献   

18.
暗恋的罐头     
他把罐头递给她,你的.突然绅士起来.她说不,你先拿到的,是你的.两个人彼此推让着,直到招来超市的服务员.服务员对他们说,等等吧,5分钟后,也许还会有这个牌子的罐头摆上来.那时罐头正好被让到她手里,他说你先走吧,我再等一会儿.她说好,却不走,陪着他等.两个人开始闲聊,却突然发现,原来他们,竟租住在同一个小区!  相似文献   

19.
我与父亲     
尽管做了二十多年父子,我还是读不懂我的父亲。对于父亲,我想我是永远也读他不懂的吧,谁叫他是我的父亲呢!我的记忆追溯到最远大概也就是父亲打我那一次吧。那年我4岁,抑或是5岁,挨打的原因可能是我撒尿和泥然后全部抹在了正在午睡的爷爷脸上,不过,这是母亲后来回忆我孩时趣事时说的。至于我,却只记得打得我嗷嗷乱叫而其他人哈哈大笑的情形了,是否作案,我倒忘光了。或许做了吧,不过,也说不准。我7岁的时候,父亲留给我的记忆还是拳头落在身上的滋味,不过这次的原因我已能记得起来,就是因为我不敢去上学,把自己藏在床下不…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使命 1967年初的一个寒冷的日子,周(恩来)办公室来电说我父亲即将到来,要怀和我一起到澳门去接,然后陪他一起飞返北京。1956年以来,我们和父亲还没有见过面。 怀和我都搞不清楚他来干什么,我们猜想他可能是来接我们回去的。对他的历史我们虽然知道得清清楚楚,但对他的形象,尽管我搜索枯肠也还是模模糊糊。怀不无信心地预言,“我们会认出他的。”远离父亲如此之久,这时再去认他好像很别扭。 老赖开车送我到廖(承志)家去研究我父亲的旅程,在车上我尽力试图集中精力考虑必须商讨的问题,可是当我们接近廖家院子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