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红岩春秋》2013,(3):F0003-F0003
大溪文化是广泛分布于两湖地区、重庆东部的一种远古原始文化。处于距今约6800-53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重庆地区目前发现的大溪文化遗址有4处.其中巫山县大溪遗址是大溪文化的命名地,是最早发现的大溪文化典型遗址。大溪遗址从1958年被发现至2003年被淹没时止。历经8次考古发掘,收获十分巨大。考古发现表明,大溪文化原始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纺织、制陶、制骨、制玉、石器等的专门化生产有了巨大进步,已进入初级商品化生产阶段。研究表明,远古时期长江三峡峡内的人们利用丰富的动植物和石料资源。生产大量精美的石器和骨器,与两湖地区的居民进行交换。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10,(7):50-50
澧阳平原位于湖南省北部,是史前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澧县车溪乡南岳村,地处澧阳平原中部、澧水北岸,包括汤家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发展阶段,基本上涵盖本地区新  相似文献   

3.
张晓莲 《新湘评论》2010,(11):46-48
出澧县县城西北约10公里,便是闻名中外的城头山遗址。这是一座大溪文化早期距今6000多年的古城遗址,也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有“华夏第一城”的美誉。由于它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因而被中国考古学界称之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4.
祁剧五百年     
周伟 《新湘评论》2005,(1):62-62
城头山是中国南方大型和重要的史前古城址.形成于大溪文化早期,沿用至石家河文化中期(距今约6000-4000年之前),占地面积18.7公顷,位于澧县车溪乡南岳村境内。古城遗址于1979年夏在文物普查中被澧县文物工作者所发现,1991-2001年,经过连续11次考古大挖掘,已揭露面积7000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正>巴渝地处崇山峻岭,揽大江大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着无数穿透历史嬗变和岁月兴衰的传奇。曾几何时,以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命名的大溪文化,建造了距今6000余年的东亚年代最早的古城,开中国文明进程之先河,堪称长江文明之母。这个逐渐远去并以稻作、城壕、彩陶等闻名于世的古老文化,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正>大溪文化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变革时期,此时聚落的数量、面积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大型中心聚落逐渐形成,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史前城址。墓葬随葬品也出现多寡不一的现象,说明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并且有了明显的贫富分化。祭祀坑和祭坛的发现,显示"大溪"先民的原始信仰和宗教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种种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大溪文化时期的社会正处在  相似文献   

7.
<正>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众多的史前文化,它们或昙花一现,或流传千年,共同汇集成为中国南方文明进程中的文化因子,在中华文明的血液脉络中绵延万代。大溪文化即是其中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发现至今,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艰难探索,逐渐揭开了大溪文化的神秘面纱,将距今五六千年的城址、稻田、彩陶、饰品、屈肢葬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呈现在我们面前。它用分布广泛但风格统一的陶器与石器实  相似文献   

8.
<正>大溪文化是中国长江三峡与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6500—5300年。它的发现,揭示了长江中游及峡江地区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大溪文化的命名及分布大溪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四川省巫山县(今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1925年至1926年,美国人纳尔逊在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和湖北宜都之间的长江  相似文献   

9.
边冀 《实践》2010,(2):53-53
<正>2009年岁末,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赤朝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发现的一处聚落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后发布消息称,这是一座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距今约4200年——3600年由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类型。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的这处遗址,是一座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10.
朱鸿伟 《先锋》2017,(5):66-67
新津新平镇宝墩村,有一处奇特的地貌,平坦的田野上,突然耸起一道高4~5米、宽十多米的黄土埂子,俯瞰呈巨大的横折形状,犹如一段残垣短墙。此处就是宝墩文化遗址,距今4500-4300年,早于三星堆文化和金沙遗址,是成都平原上最早的史前文明遗址。就此,宝墩文化遗址堪称古蜀文明发祥地。以考古价值而言,宝墩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确认。  相似文献   

11.
杨富有 《实践》2009,(5):52-53
近年来,元上都遗址的申遗工作引起了各方面广泛的关注,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涉及历史遗址的文化保护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涉及地方提高知名度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的问题;上都遗址是元代文化的象征和集中表现,当然也是那个时代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凝聚;并且,鉴于元代一度是一个横跨欧亚两大陆的帝国,上都文化更带有当时世界文化交融的特性.所以,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其实更是一个涉及元上都文化历史定位和现实价值认识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汪兰 《先锋》2022,(4):66-68
2021年3月,在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宝墩古城,油菜花开得热热闹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三星堆考古新发现进行全国直播。宝墩文化作为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宝墩遗址是非常重要的直播点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成都平原相继发现了八座比三星堆古城更早的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找到了三星堆青铜文化的源头,并以八座古城中发现最早的宝墩古城,为这一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命名——宝墩文化。  相似文献   

13.
马家窑文化     
《党的建设》2008,(2):44-44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  相似文献   

14.
高家鑫 《实践》2010,(3):49-49
<正>近年来,正蓝旗依托闻名中外的元上都遗址,深入挖掘元朝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元上都文化品牌,加快建设京北文化旅游胜地步伐。保护元上都遗址,加快申遗步伐。近年来,正蓝旗投入5000余万元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保护。制定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对遗  相似文献   

15.
民和,位于青海省东陲,素有“青海门户”之称。西邻乐都,东界甘肃,北望海北,南通临夏。至今考古发现的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青铜文化”等遗址遗迹884处。其中,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23处,县级文化保护单位24处。在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瑞典人安特生在甘肃洮河流域的临洮马家窑发现了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马家窑文化”之后,  相似文献   

16.
<正>距今五六千年的大溪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的三峡与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增加,农业快速发展。原始人群在渔猎取薪的同时,也开始了刀耕火种、驯养家畜。此时手工业分工逐渐细化,陶器的制作工艺大幅度提升,纺织业也有所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溪"先民鱼米之飨、衣食之安的生产与生活轨迹,在时代的潮流中跨越江河,绵延了近千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20,(4):58-58
古遗址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留下的遗迹,既包括人类为不同用途所营建的建筑群体,以及范围更大的村寨、城堡、烽爐等各类建筑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目前,我国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在千处以上,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85处,包括各种有條性的遗址。甘肃历史悠久,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多达7000余处,数量居全国第二位,且种类繁杂,特征典型.保存完好。以在甘肃境内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命名的古文化类型达10个,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属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主要有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属青铜器时代的遗址有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四坝文化、沙井文化等,其年代从距今82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3000多年前,具有完整的发展序列,为国内独有。从本期起,本刊将对甘肃境内的重点古遗址进行介绍,以繪读者。  相似文献   

18.
辛店文化     
《党的建设》2008,(4):47-47
辛店文化是商周文化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种表现,年代约为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600年,因1924年在临洮县辛店镇的辛店遗址首次发现而命名。迄今已发现辛店文  相似文献   

19.
火烧沟文化     
《党的建设》2008,(3):46-46
火烧沟文化因发现于玉门市清泉乡火烧沟遗址而得名,发掘于1976年,属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1700年左右,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在遗址中心边缘发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铜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银器。  相似文献   

20.
<正>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过程",原始艺术更是与自然、生存紧密相连,它以热烈的色彩和琳琅的饰品为文字,以巫术为语言,沟通天地,表达夙愿。在生产与生活之间,大溪文化的先民用彩陶描绘山川河流的曲线,用黑石雕刻自己形象的轮廓,用玉、骨饰品敬献神灵,点缀生活,用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向我们展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长江流域彩陶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艺术浪潮中,大溪文化是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