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人心目中,黄克诚大将和诗词似乎沾不上边。1992年4月,我为筹办《纪念黄克诚大将九十诞辰图片展览》去北京,找黄克诚夫人唐棣华征集历史照片,意外见到黄老1966年2月填的两阕《水调歌头》词,甚为惊奇。经唐大姐介绍,我才知道黄老闲暇时亦喜写诗填词,由于战争年代环境险恶,黄老随写随丢,至今仅存一首题为《思亲》的七绝,是1937年黄老为怀念前妻所作。诗曰:大雪纷飞冻难支,衾单炕冷晓更迟。长夜不眠忆往事,铁石征人也相思。黄老和前妻结婚仅数月就远离家乡参加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他怕误了妻子青春,写信回…  相似文献   

2.
黄克诚于1986年12月28日与世长辞。我们在医疗护理黄老4年多的工作中,对他的高风亮节,坦荡胸怀以及和疾病顽强作斗争的精神敬佩不已,感受很深,至今仍在缅怀着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相似文献   

3.
赵树宴  严冰 《党建》2010,(11):41-42
提起著名剧影艺术家黄宗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黄老编剧的电影《柳堡的故事》和唱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插曲《九九艳阳天》。通过朋友介绍,我们辗转找到了黄宗江的电话,怀着忐忑的心情拨了过去,话筒里传来洪亮的声音,热情、健谈,但对我们的采访,老人婉拒:“最近太热,身体又不太好,等凉快点再说。”在我们的一再坚持下,老人同意和我们见面,但表示,这是最后一次接受采访了,时间定在7月热天里一个下午的3点。  相似文献   

4.
拜访黄宗汉先生,是在一个冬日阴霾的早晨。记者本有顾虑:这么旱来会不会影响老人休息?轻轻敲了两下门,“快请进来!”中气十足的应答声中没有一丝倦意,记者的顾虑随之消退。一进房间,满眼望去都是书:书架上、书桌上、枕边……“以前没空读书,现在可要认真读一读喽。”记者这才知道,黄老在书桌前已经工作近两小时了。  相似文献   

5.
江南的初夏,万木葱笼,生机盎然。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一天天临近之际,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访问了40年代在香港工作和生活过,90年代又数次去过香港的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黄道奇同志。黄老73岁高龄,精神矍铄。走进他的家,墙上一面书有“门球高手”的锦旗昭示着他丰富的晚年生活。谈起不同时期在香港的经历、观感,抚今追惜,黄老惰不自禁背着手,在客厅踱起步采,陷入了对往事的深深回忆。随着谈话的深入,黄老的脚步渐渐加快。看得出,他的内心很不平静。40年代黄老在重庆和广东读书,参加了两地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加入了中…  相似文献   

6.
王英娜 《理论学刊》2023,(1):145-152
黄老思想融通了黄帝、老子及诸家思想,以治世之道为主要内容,并因此而成就了汉代的“文景之治”。武帝独尊儒术后,黄老思想逐渐化入道家、道教的文化发展之中。宋初,在统治者的推重之下,黄老思想再度以显明的姿态参与政治,具体表现为对黄老治道的接受运用、对老子之言的政治省思、对黄帝其人的尊崇效法,以及对道教文化辅治作用的重视发挥等多个方面。可以说,黄老思想参与了宋初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对于宋初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喂,小龙,我家里的灯不亮了,你能来帮我看看吗?"正准备吃晚饭的岑巩县水尾镇长坪村半坡组巡护员龙延斌接到该村黄九元老人的电话,说是家里电灯泡坏了,还没吃晚饭。"最近黄老腿不方便,如果再次摔倒,就麻烦了。"想到这里,龙延斌立马放下了刚刚拿在手里的碗筷,动身前往黄老家。换好了灯泡,龙延斌又帮着老人做  相似文献   

8.
马凤兰  杨友谊 《党史纵横》2000,(4):27-29,26
1999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同志走完了99岁人生之旅,永远离开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人们缅怀黄老丰功伟绩的同时,更不能忘记他对辽宁工运事业的关心。关怀和具体帮助指导。悠悠岁月难以割舍黄老对辽宁工运事业的深厚情谊、漫漫历史将永远铭记黄老对辽宁工运事业的巨大贡献。黄火青亲自为辽宁工运事业树立起两杆大旗六十年代初期,我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国际风云变幻,年轻的共和…  相似文献   

9.
黄克诚大将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在世人的心目中,他和诗词似乎沾不上边,笔者也有这样的印象。1992年4月,我为筹办《纪念黄克诚大将九十诞辰图片展览》去北京,找黄克诚夫人唐棣华征集历史照片,意外见到黄老于1966年2月在山西晋东南地区领导人民抗旱时填的两阕《水调歌头》词,甚为惊奇。经唐大姐介绍,我才知道黄老闲暇时亦喜写诗填词,由于战争年代环境险恶,黄老随写随丢,至今仅存一首题为《思亲》的七绝,是1937年黄老为怀念前妻所作。诗曰:  相似文献   

10.
乡情难忘     
今年6月6日,甘肃省纪委、省监察厅收到了陕西省清涧县石盘乡上坪村党支部、村委会和上坪学校特意寄来的一封言真意切的感谢信,赞扬甘肃省纪委副省级离休老干部、92岁高龄的黄恩明同志,“虽身居高位,不忘家乡,自愿捐资助学的高贵品德和奉献精神,令全村父老乡亲敬仰”。黄老出生在陕北的清涧县石盘乡上坪村,于1934年2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跟着党东征西讨,到全国解放时,已由一个普通的“放牛娃”成长为我党的一名高级干部。离○家几十年,虽然职位变了,可黄老始终难忘故乡的养育深情。去年初,黄老从…  相似文献   

11.
杨善洲同志是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他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88年退休,先后在施甸县和保山地区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在职期间,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干部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冬,原保山地委副书记、离休干部杨茂春,被保山地委、行署授予"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称号。杨茂春虽然曾任领导职务,却时时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把自己置于普通百姓之中,处处为百姓着想。1994年2月的一天,保山城郊红花村农民曾长顺,骑自行车违规,在市区撞倒迎面而来的杨茂春,经保山地区人民医院检查,他大腿骨折须住院治疗。肇事农民深感自己闯了大祸,惊惶不  相似文献   

13.
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以后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O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衣户,通电通路。“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这就是杨善洲老人的“退休观”。  相似文献   

14.
黄老思想在汉初政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初年,汉中央采用了黄老思想,这种思想的运用,对汉初较快的稳定和繁荣起了一定作用。采用黄老思想取决于当时的经济、政治条件。汉初为什么要采用黄老思想?黄老思想在当时如何起作用?本文试从政治角度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民主,反腐倡廉的根本途径陕西商业专科学校高泉成1945年,在隐隐闪耀着新中国曙光的延安,中国民主建国会的老前辈黄炎培先生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老提出了一个严肃而深刻的问题,即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中国历史上"一人、一家、...  相似文献   

16.
近日读到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园社区,一对七旬夫妇义务照看一位86岁的空巢老人,每天给老人送上一碗热乎乎的米粥,一送就是两年。在东城区南池子社区,年过七旬的老李为一名瘫痪老人义务理发,已经坚持了13年。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年仅24岁的宋桂玉来到莱西市老年福利公寓,当上了一名专职服务员,照顾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人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好这些老人不容易,让每个老人都满意更不容易。但是,宋桂玉却做到了,而且赢得了老人们的齐声叫好。16年来,她与100多位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俺的好闺女”。  相似文献   

18.
文心 《大特区党风》2003,(12):28-32
在成都,市民们传扬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名叫石桂芳的大妈,为了报答一位曾经在她家当过保姆的老人,她不仅义务赡养老人,视老人如亲人,自己和家人还人老人当保姆;当自己年过七旬,担心对老人照顾不周,她又为老人请来了一位又一位保姆……  相似文献   

19.
河南新郑市人民法院院长吴景禹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被当地百姓誉为“群众的好依靠”。2000年元月,春节即将临近,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粒像尖刀一样向人袭来。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的吴景禹走进办公楼一楼大厅,发现一位老人满面愁容地坐在冰冷的地上。他连忙走上前去将老人扶起,并把老人领到办公室,给她倒上一杯开水。老人嘴唇抖了老半天,终于说出了原由。老人叫李美英,河南焦作市郊区九里山乡农民,1996年7月卖给新郑市辛店镇靳某水泥,靳某欠老人货款7600元,经数次催要未还。老人1997年起诉到法…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和有关同志到保山地区进行了调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保山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1996年以来,保山地区在农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把"十星"同农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激活了农村社会的细胞,找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使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通过"十星"有机结合起来,成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启动器、加速器。保山被称为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去年4月,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保山隆重举行。目前,保山地区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完善"十星级"文明户管理办法,并在此基础上,在农村地区开展"十星级"文明新村、文明乡镇建设的试点工作,以期全面开创保山地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