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实质是依宪治国,法治与宪法和宪政有着天然的联系。法治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而这一目标,只有在宪政条件下,才能真正完全地实现。法治的落实,首先要求有一部合乎宪政精神的宪法,只有在宪政条件下的法治,才是完善的法治;只有宪政保障的法治,才是真正的法治,只有实行宪政,才能真正推动法治的发展,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我国已经开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要实行法治,就必须坚定地贯彻实施宪法,实行宪政。  相似文献   

2.
宪政——政治文明的基础及精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宪政是政治文明的基础 ,是依宪治国的关键。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是宪政的基础性资源 ,宪法、宪政、宪政精神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是政治文明的价值体现。宪政的生命力和活力来源于良好的宪法秩序、有限政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转和宪法至上权威的不可撼动的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的宪政建设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建国初期,毛泽东开创了民主施政、民主建国的道路.邓小平确立了法治的方向,促进了我国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江泽民、胡锦涛确立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奠定了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的宪政建设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建国初期,毛泽东开创了民主施政、民主建国的道路。邓小平确立了法治的方向,促进了我国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江泽民、胡锦涛确立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奠定了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宪政、宪法的概念入手说明两者的关系 ,并进一步论述符合宪政要求的宪法应具备的功能 ,从而使我们对宪政和宪法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国际体系在规则选择与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具有宪法性质的规范,这些宪法性规范决定和支配了国际体系的结构和根本属性,并建构着整个国际宪政秩序的基础。而宪政主权原则是这些宪法性规范的最集中表述。从权力结构和价值基础看,现行国际体系属于“国家主导型”模式,保障国家价值是国际宪政的首要目标。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巩固主权地位和加强体系权威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宋鉴 《党政干部学刊》2007,(8):13-14,44
近代中国(1840-1949年),代表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封建政权曾宣称推行宪政,却屡屡受挫。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相继推出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施政纲领,并颁布宪法,实施宪政。本文探讨了中国宪政演变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其曲折发展的原因,为今天实行宪政提供了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陈纯柱  林莘 《探索》2012,(2):61-65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主宪政的道路,虽然遇到了许多坎坷,但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政体制。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宪政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制定出好的宪法是宪政建设的前提;坚持宪法至上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保障宪法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宪政发展带来了支撑和动力;完善法制,构建制度化、程序化的执政机制是宪政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晓群 《唯实》2005,(6):54-56
“宪政制约民主”只是一种假象。宪政与民主是高度一致的,美国的宪政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尊重宪法、遵守宪法,首先应当尊重、遵守宪法所确认的民主程序。  相似文献   

10.
现行宪法之修改是社会需要的必然性结果,其修改的主要内容为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确定了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权及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宪法保障地位;宣示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承诺,等等.宪法是宪政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宪政的实现有赖于宪法的充分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已开始,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我们 与宪政一次次擦肩而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提高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 力,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按照有关学者的说法,今天,我们又站在历史的关节点 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国家权力提出新的变革要求,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需要进一步的保护,多 元化利益格局的形成需要一套能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机制。解决这些问题,走宪政之路是 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何平 《探索》2004,42(2):52-5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从人类社会政治历史的进程来看 ,政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以宪政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中的重要成果 ,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政治文明是宪政的前提和基础 ,宪政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显著标志。当代中国应当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和宪政建设的有益经验 ,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 ,在政治文明建设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之路。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宪政紧密相联,宪政是民主的保证,民主是宪政的依归;法治是宪政的运行机制,本文对宪法、宪政含义、宪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进行探讨,并试探性地对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推进宪政建设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把政党排除在宪政之外,是与现实政治过程不相符合的。在中国,要想把执政党排除在宪政之外,更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共产党要把自身作为宪政的构成要素,在宪法的框架内活动,通过修宪推动宪政建设,并在政治活动中扮演宪政实践者。  相似文献   

15.
殷啸虎 《唯实》2004,2(2):57-59
中国宪政运动如果自戊戌变法算起 ,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然而 ,严格意义上的宪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1 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 ,1 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2 0 0 2年中共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切 ,标志着中国正朝着宪政的道路迈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宪政制度建设的今天 ,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正确处理宪政建设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 ,是我们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 ,就是宪法工具主义…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纪念我国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就要继续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全民的宪法意识;同时,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我国宪政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韩慧 《发展论坛》2003,(5):26-27
一宪政,是指宪法或民主政治的操作与运行过程,包括创造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等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就政治与宪法的关系看,宪政实质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的,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是被宪法所体现的民意限制的,在政府权力之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政府在法制下行使权力,才构成宪政。宪政与民主、法治一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宪政以宪法为前提,宪政是宪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18.
刘武俊 《唯实》2005,(3):51-55
备受瞩目的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已经尘埃落定,宪法修正案以高票获得通过,宪法文本又一次刷新。修宪之前,有关修宪的话题几乎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法治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更是令人欣喜,倘若以宪法修正案的表决通过为"分水岭",将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面临的压力较大,往往会表现出迷茫、焦躁、自卑、郁闷、攻击、盲目等诸多的心理挫折问题.高校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去帮助学生进行心态调适,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现,最终实现平稳就业.  相似文献   

20.
挫折是大学生成长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挫折,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及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提高大学生的耐挫力,积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努力帮助他们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并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