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个世纪来,排犹运动和犹太复国主义成为国际社会中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为何要移居巴勒斯坦?以色列国是怎样建立的?帝国主义又如何利用以色列的扩张野心制造中东动乱等等?剖析犹太复国主义及其历史背景,有助于认清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
朱虹 《理论前沿》2002,(14):24-25
自从19世纪末出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因此而产生巴勒斯坦问题以来,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矛盾为核心的中东地区各种矛盾不断分化组合,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战乱。一、巴以冲突的由来1.历史的演化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  相似文献   

3.
1991年10月30日,中东和会在马德里举行,这是43年来阿以冲突双方第一次同堂聚会,在寻求解决中东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此事顺应了对话谈判解决争端的潮流,引起举世瞩目。一、阿以冲突的症结何在素为世界“热点”之一的中东地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插手和争夺,使得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究其症结所在,应简略回顾阿以矛盾冲突发展的历史。中东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然资源丰富,其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列世界榜首,是西方工业国能源的主要供应地。巴勒斯坦是中东地区的组成部分,巴勒斯坦国是21个阿拉伯国家中的重要国家之一。长期以来,西方列强竞相向中东扩充势力范围,巴勒斯坦成为必  相似文献   

4.
中东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是当今世界最为突出的热点地区。文章从历史、民族、宗教以及外来侵略等多个层面分析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指出中东情况错综复杂、矛盾冲突众多、战乱持续不断、形势反复多变。文章着重阐述了巴以矛盾的由来和现状,指出美国在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问题上推行自相矛盾的政策,使它更深地陷入中东旋涡之中。  相似文献   

5.
王晋 《外交评论》2013,30(2):143-158
作为推动中东和平的重要的民间力量,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以色列和平主义运动先后经历了萌芽、兴起、发展、高潮和衰微五个历史阶段。在不同阶段,以色列和平主义运动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并深刻影响了以色列社会对于战争与和平、巴以冲突的认识和理解,其所提出的有条件承认巴勒斯坦独立、放弃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等主张,已经成为当下以色列社会的共识,并表现在以色列具体的对外政策之中。以色列和平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为我们观察巴以问题、阿以问题等中东热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以色列社会对于巴以问题、阿以问题的态度,准确把握以色列社会对于中东和平问题的认识和立场。  相似文献   

6.
试析穆斯林兄弟会与哈马斯的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斯林兄弟会在政治、社会和宗教事务上对巴勒斯坦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哈马斯的成立与兄弟会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政治伊斯兰运动经由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兄弟会组织而逐步渗透到中东其他国家内部,但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的执政,并不代表政治伊斯兰势力在q-东取得新的发展,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陆京 《外交评论》2005,(1):28-35
阿拉法特辞世后,阿巴斯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完成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领导人的代际更替,沙龙组成新的联合政府,布什完成连选连任,巴、以、美三方的变化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实现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以巴恢复和谈势在必行。但由于三方特别是以巴双方各自面临重重困难,因此,在形式上恢复和谈容易,就实质性问题达成协议难。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协约国召开的许多会议上,有关瓜分原奥斯曼亚洲阿拉伯属地的问题被称为“叙利亚问题”。由于该问题是《对土和约》的一个附带问题,在长时间内并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了解巴勒斯坦问题、超级大国争霸的背景,有关“叙利亚问题”的研究专著才开始逐渐增多。不过,囿于阶级的局限及民族的偏见,西方学者的著作往往就事论事,看不到“叙利亚问题”与当今中东局势  相似文献   

9.
国际犯罪是现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同国际犯罪作斗争,是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我国刑法中增加惩治国际犯罪内容的问题作初步探讨。一、增加惩治国际犯罪内容的必要性 (一)从国际犯罪的现实情况来看,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犯罪有增无减,特别是劫机、贩毒、恐怖等犯罪活动,肆意横行,严重危害了人类社会的安全,损害了各国的共同利益。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行,我国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犯罪的危害。为了维护我国的利益,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各国人民的正当利益,我们必须积极  相似文献   

10.
巴以冲突是当今世界最热点的问题之一,其持续时间之长,频率之高,伤亡人数之多,均位于各地区冲突之首。用公正的立场,从以色列方面、巴勒斯坦方面和美国方面等多角度探讨巴以冲突再度升级的原因,可以看出,只有使巴以双方走出本民族、本宗教的圈子,从大局出发,以两国人民的利益为重,通过和平谈判,才能公正、合理地解决彼此间长期存在的矛盾,以造福两国人民,维护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11.
处于巴以冲突夹缝之中的以色列阿拉伯人与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的关系有其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以色列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识在巴勒斯坦解放运动中被唤醒,并逐步成长;以色列阿拉伯人将谋求巴勒斯坦问题的公正解决和巴勒斯坦国的建立作为其政治斗争的两大目标之一,在政治斗争中与被占领土的反以活动相互配合。不过,以色列阿拉伯人始终处于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的外围,这是由以色列阿拉伯人与被占领土巴勒斯坦同胞不同的身份、地位及前途安排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在宗教矛盾、民族冲突、政治动乱持续不断的中东,恐怖活动十分频繁,其中以色列、巴勒斯坦尤甚。以色列建国后,犹太恐怖分子的极端做法为以色列军事领导人所采用,成为以国防战略的一部分。为了打击和瓦解巴解组织,以色列针对巴解领导人阿拉法特策划了一系列暗杀活动,但均被阿拉法特机灵地躲开。本文是其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一、以色列谍花“赎罪日”蒙难 1985年9月25日——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批总部设在北美地区的犹太基金组织不断向以色列境内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援助,对其援助动机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意识形态说,即认为援助阿拉伯人非政府组织是为了推动以色列的民主、自由和多元化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提升作为整体的以色列的力量;二是控制与削弱说,即认为财政援助只是犹太基金组织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控制并削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非政府组织。但无论“意识形态说”还是“控制与削弱说”都很难做到独排众议、一语中的。追究援助动机本无意义。只要这种援助有利于弥合阿犹两族人民之间的历史裂痕,维护以色列的国家稳定和繁荣,缓和当前紧张的巴以局势,就是成功的援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与国际定位以及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决定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主要是经济发展利益,而非地缘政治利益。中国在应对中东剧变中既坚持了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立场,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同时又采取了符合实际需要的灵活性方法,有力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中东变局是对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一次重要提升。  相似文献   

15.
自2010年12月突尼斯政局动荡开始、迅速波及北非和中东国家的动乱,深刻影响着当前的国际关系。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此次北非中东动乱背后有其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它是美欧地缘战略诉求矛盾、争夺北非中东地区主导权的体现,是大国"货币权力"在世界体系转型过程中的地缘冲突表现,是美国努力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体现。此次北非中东动荡,一是使中小国家可能对美欧采取制衡战略,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可能恶化;二是导致产生了"卡扎菲悖论",破坏国际核安全态势;三是冲击国家主权理论,消极影响未来的国际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16.
在近年来中东地区恐怖势力聚集的背景下,中国新疆地区的"东突"恐怖势力打着"迁徙圣战"的旗号偷渡出境,辗转西亚和中东等地区参加国际恐怖主义战争."东突"势力参与"迁徙圣战"不但是其在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化演变阶段的最新表现,而且体现着国际势力的角逐和意识形态的竞争.我国要采取积极措施谨防"东突"势力以极端主义推动"东突问题"国际化,破坏新疆的和谐稳定,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相似文献   

17.
从1948年联合国中东停战监督组织成立至今,联合国维和行动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而敦促有关各方遵守和适用国际人道法始终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个重要话题。如何确保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直接参与冲突的各方,尤其是东道国中央政府及其军队,并通过他们促使反叛组织及其武装力量,了解、遵守和适用国际人道法,以减轻冲突受难者的痛苦,需要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从中东现实问题可以看出西方文明正成为美国等大国控制中东甚至是全世界的有力武器,文明冲突下面掩盖不了国家利益冲突这一本质冲突;在当今,全球化也越来越强化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因此,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跳出文明必定冲突的思维,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积极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这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向国际社会系统阐述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和政策的庄严文告,也是中国人民决心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严正宣示。白皮书的发表,有助于台湾同胞和国际社会准确理解一个中国原则和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策主张,了解李登辉“两国论”的分裂本质和对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虽然美国赢得了最初的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四年过去了,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陷入一种"撤不得、留不得、打不赢"的尴尬境地。美国之所以在伊拉克陷入困境,主要是由于布什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对伊拉克占领政策的制定、执行方面出现了偏差。为了应付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双层压力,在过去几年中,布什政府不得不不断调整其对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政策,改组其外交决策团队,排除新保守主义分子,逐渐向现实主义回归,但却始终未能稳定伊拉克的局势。伊拉克战争已经并将继续对美国、中东格局和世界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