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知·自胜     
宏图 《瞭望》1991,(33)
鲁迅先生“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钢弊常取类型”,因此,梁实秋先生即以“恶辣”、“著名的‘刀笔’”品评他的散文。显而易见,此系梁氏之“偏见”,忽视了鲁迅先生的另一面——更重要的一面,即“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历史每每重演。钱钟书先生学术力作《谈艺录》、《管  相似文献   

2.
宏图 《瞭望》1990,(18)
1940年初,梁实秋氏奉命参加国民参政会之华北视察慰劳团,先后访问了七个集团军司令部。时已流行“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之口碑,梁氏在《记张自忠将军》一文中也并未讳言“名为慰劳将士,实则受将士慰劳,到处大嚼……”之严酷现实。唯视察慰问近尾声时,至简单朴素的张自忠将军司令部,“这才心安理得的享受了一餐在战地里应该享受的伙食”。坚毅温恭的张将军以四碗菜、一火锅招待慰问团,菜  相似文献   

3.
宋凤英 《侨园》2005,(1):32-34
对于今天的大陆青年来说,“梁实秋”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许多“文革”前后成长起来的人,很早就从中学语文课本上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知道了梁实秋其人。梁实秋在大陆顶着“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帽子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而在海峡彼岸却声誉日隆,台湾报刊称他为“文学大师”、“一代宗师”、“国宝级的作家”……他的《雅舍小品》1949年出版后,一直风行不衰,创中国现代散文集发行的最高纪录。这位“国宝级作家”,70多岁时,与台湾影视歌明星韩菁清,发生了一段惊世骇俗的恋情,在台湾新闻界、文化界、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4.
张丽华 《侨园》2013,(10):51-51
<正>鲁迅和梁实秋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文化名人。只是,这两个人却代表着中国文化两个截然不同的层次和境界。鲁迅是中国文化史上锋芒毕露的人物,他敏锐的目光时刻关注社会和人性最疼痛最真实的地方,这是人们喜爱、佩服鲁迅的所在。梁实秋则是当时的散文作家,他的目光所及,多是对柴米油盐酱醋茶充人了小资情调的感悟,深得许多时尚男女的青睐。人生态度和生活立场的不同,使鲁迅和梁实秋之间并不和睦,他们有过非常激烈的论战。当年,梁实秋从美国回来后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卢梭论女子教育》的文章,把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得一无是处。鲁迅对梁实秋的观点深  相似文献   

5.
如何鉴别领导者真实的品德和才华 ,我国古代先哲们提出的主要方法就是听其言 ,察其行。对此 ,古人的论述颇多。择其大要简介如下 :“八征”。姜尚指出以“八征”即八种方法予以考察。“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详 ;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 ;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 ,则贤、不肖别矣”(《六韬·龙韬·选将》)。其意为 :一是提出问题 ,看他回答得是否清楚、详细 ;二是详尽追问 ,看他的应变能力是否强 ;三是用计谋考察 ,看…  相似文献   

6.
在位·谋政     
宏图 《瞭望》1988,(52)
孔夫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换言之,则在其位,必谋其政。 法国《巴黎竞赛画报》刊载《里根总统的保镖丹尼斯·麦卡锡谈美国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有二、三例,洋为中用,似可作“子曰”佐证。 约翰逊总统想让保镖替他遛遛狗,保镖理所当然地拒绝了总统的“非分”之想。基辛格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城市?恐怕连许多城里人也难以一下子答得上来。 其实,在我国卷帙浩繁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城市的详细解释。我国古代的“城”和“市”并不是一个概念。关于“城”,《管子》曰:“内之为城,城外之为郭。”《古今注》曰:“城,盛也,盛受国都也。”早期的“城”只是一个由环墙围起来的城堡,其职能主要是为了防卫。“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关于“市”  相似文献   

8.
校稿琐言     
“校对”以前称“校雠”。《风俗通义》:“按刘向《别录》: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一说“雠”足“仇敌”,校稿时要把错别字当作仇敌一样来加以消灭。前人出书,十分重视校对工作,不但把错别字当作仇敌看,还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载:“蔡葛山先生曰:  相似文献   

9.
宏图 《瞭望》1991,(29)
名医、名票何时希先生《梨园旧闻》记武生名家盖叫天曾陪一代宗师杨小楼演《莲花湖》,或以为杨著厚底靴必不能逮“短打”盖五之迅捷。其实不然,于腾挪搏斗间,杨却快人半步,使对手每每无所措手足。此无他,全在杨“脚下无废步”。 演剧、为文,虽曰二事,其理则一。有识者早已指明“为文之道……曰‘割  相似文献   

10.
《阅微草堂笔记》有段讽“好访”的文字: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愁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掌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遣应曰:“太守且(将)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  相似文献   

11.
鱼的考验     
有两则典故,对照来读,颇有意思。 据《太平广记·御史台记》记载:武(则天)禁屠杀颇切,吏人弊于蔬菜。(娄)师德为御史大夫,因使至于陕。厨人进肉,师德曰:“敕禁屠杀,何为有此?”厨人曰:“豺咬杀羊。”师德曰:“大解豺  相似文献   

12.
宏图 《瞭望》1989,(38)
小说是假的。清人陶家鹤序《绿野仙踪》云:“世之读说部者,动曰:谎耳!谎耳!”然古今中外说梦之痴人,钩沉索隐,迷不知返。《围城》迷竟然感动了“确也手痒”的杨绛先生,一篇《记钱钟书与〈围城〉》,拆穿了钱先生笔下《围城》的“西洋镜”。  相似文献   

13.
近读两则随笔式的小文章,分别见诸《参考消息》和《北京青年报》,前者叫做《认清美国的真面目》,是美国人赵景伦在香港“首发”的;后者曰之《我为什么不买日本货》,是国内名作家张贤亮所作,也已几经转载.两篇的“矛头”,都是指向当今世界炙手可热的美国和日本——并及其面目、货色,对于我们这些时常“胸怀九州、放眼世界”的芸芸众生也很有点启迪似的.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关于“王霸并用”的统治方略,引了大量典籍中的例证,进行剖析。一是贾谊的《过秦论》下篇曰:“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二是《史记·陆贾传》贾答汉高:“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攻守异势、取治殊道,  相似文献   

15.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选自《孔子家语》)[译文]子路去见孔子,孔子问:“你爱好什么?”子路答道:“我爱好长剑。”孔子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有那么一部分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但不知何所据而云然。龙,象征帝王,始见于《易·乾》“龙飞在天”,疏:“龙飞在天,犹圣人之在王位。”世俗因谓帝王登极曰:“龙飞”。秦始皇自称老子天下第一个皇帝,“上应天心,真龙下降”,故称“祖龙”。《尚书考》:“秦王政以由璧玉沉河,有黑头公从河中出,呼政曰,‘祖龙来授天宝’。”《史记》载:“始皇三十六年秋,使者夜过华阴舒平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战争就离不开兵器。几个有名的战将中,张飞用丈八蛇矛,这没有问题;吕布用方天画戟,就要打问号了;关羽用重82斤别号“冷艳锯”的青龙偃月刀,舞台上和各地关帝庙中的关王刀那样的玩意,就完全是《三国演义》里的虚构了。 古代的长兵器有蟊矟,《艺文类聚》引《通俗文》曰:“矛丈八  相似文献   

18.
黄进 《党政论坛》2003,(9):41-42
“惟楚有才”和“楚材晋用”是两则成语典故。一曰楚国地灵、人才济济;二曰楚国人才、尽为晋用。两个成语串连起来理解,虽有明抬暗贬之意,但于历史上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国公子归生访晋归国,令尹(楚相之称谓)子木向他了解晋  相似文献   

19.
闻斯行诸?     
【原文】子路问;“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仲由,字子路)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冉求,字子有)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公西赤,字子华)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迟之。”(选自《论语·先进篇)、) 【译文】子路问孔子:“一听到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身边,怎么能一听到就擅自行动呢?”冉有问:“一听到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起来。”公西华问道:“仲由问您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有父兄在,不能这样’;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  相似文献   

20.
说说标语     
近日读《文汇报》,看到这么一则趣闻:上海某工厂在进行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期间,厂内同时张贴了两条标语:一曰“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一曰“顾全大局,服从分配”——各执一端,让人无所适从。事情的原因,是标语设计者的“潜意识”里发生了新旧观念的碰撞呢,抑或纯属“巧合”?我们不得而知。可以断定的似乎只有一点:在宣传改革的过程中,标语仍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