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部署。河南在"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中,最突出的难题是城镇化滞后,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徘徊在城乡间和工农业间,成为"四化同步"发展的瓶颈制约。这一难题"倒逼"河南必须转变发展思路,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将农业剩余人口转移出农业农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加快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促进现代工业发展,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充分就业;创新城镇公共服务体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均等的市民权,加快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6)
中国有64%的人口为农村人口,所以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环境下提高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改善农村学校教育环境势在必行。我国自2005年10月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农村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探索解决对策如下:发展现代化教育理念;切实保证合理投入教育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两比趋近"规律,把思想和认识坚定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实施农业就业人口转移;认真研究和抓紧建设承载人口转移的有效载体,把加快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当成大战略;积极创新城乡统筹系列化政策,鼓励人口转移,确保转移人口有比例按规划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正>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我国转型发展的"最大红利"实现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山东调研时指出,"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首要任务是推进人口城镇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将释放出新的发展红利,不仅有利于拉动消费,还有利于拓宽投资空间。1、人口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优势。首先,人口城镇化是扩大投资的重要载  相似文献   

5.
孙燕 《民主》2013,(7):56-56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中国"三步走"的关键时刻,做出这样"五位一体"的重大决策,真是意义深远。不可否认,这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巨大的资源支撑和人口红利的滋润,但遍地存在的粗放经营也让我们忽视了生态文明的建设,并为此付出了沉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7,(9)
<正>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发动机",雄安新区的设立意义非凡,其建设必定举世瞩目。一、雄安新区设立的背景1.破解人口密集城市发展难题。根据"适度城市化"理论,当人口增长超出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出现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较差、环境恶化、犯罪率上升、社会秩序混乱以及大量的贫民窟等现象时就被称为"没有充分工业化的低质量城市化",也叫"消极的城市化"或"过度的城市化"。目前北京  相似文献   

7.
测算农业人口转移规模与二、三产业接纳容量,对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中接纳农业人口转移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加快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推进试验区建设和构建"和谐成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解决人口问题,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我们的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和"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等重要论述,始终注意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规划之中.无论是全国发展战略,还是地区发展战略,都必须把人口问题考虑进来.我们要自觉实行"两种生产一起抓",既要坚决把经济搞上去,也要坚决把人口出生率进一  相似文献   

9.
崔英芬 《学理论》2015,(2):122-123
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是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而阜新是蒙古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对藏传佛教文化在阜新地区的传播进行细致的陈述发现其对阜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剖析阜新地区藏传佛教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措施如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挥佛教文化中的积极理念,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积极倡导"依正不二"、"身土不二"的佛教环境理念;佛教团体和寺庙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市、县(区)应进一步加强对佛教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人是生产活动中能动的"活的劳动",劳动力的供给能力和素质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中原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推进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人口,充分利用好人口红利,对提高中原经济增长具有深远影响。因此,中原应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投入,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管理人才,使中原人口红利为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阳泉市矿区位于市区西部,面积19.17平方公里,人口近23万,辖区内有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阳煤集团,是典型的工矿型城市区。近年来,阳泉市矿区区委、区政府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提出了打造全市"经济发展首富之区,资源转型首创之区,社会和谐首善之区"的"三区"建设目标,为加快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14,(7):30-31
<正>大城市人口多,引发了住房、交通、教育、空气质量等一系列问题,集中的人口需要疏散,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不能人为设置条件"驱赶",国内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建议:1.结合旧城改造进行新城建设。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意识的将教育、科研单位、农牧产品等大型市场向近郊疏散;将城市  相似文献   

13.
赵丽丽 《学理论》2015,(6):79-80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党十八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事关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重点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问题,首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介绍了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再次,介绍了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郭文婧 《民主》2014,(1):59-59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在2013年12月23日召开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市长王安顺、市委书记郭金龙都表示要坚决遏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要切实把北京常住人口增速降下来。人口必须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人口过于庞大,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视角考察新型城镇化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发现新型城镇化能够释放有效总需求和长期总供给能力,并产生相互促进的耦合效应,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条件,并提出如下建议:以产业化和服务化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结合,重视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坚持市场主导的内生发展路径;以服务化带动产业化,推动人口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正>一、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不仅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只是基本要求,核心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社区建设,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特别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措施。为此,一要加强领导,健全综合协调机制;二要明确职责,健全共驻共建机制;三要增强动力,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四要夯实基础,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五要提高素质,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宋亚平 《理论探索》2015,(1):10-12,22
城镇化是多种要素向特定区域集聚的过程,特别是经济要素和人口要素,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是产业上实现从事农业向从事包括工业和服务业在内的非农产业的转换,从居住和生活方式上实现由农村向城镇空间的转化。推进城镇化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十分重要,但它不应是城镇化的源动力,城镇化建设和"三农"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函数的性质。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引发了包括农业经济比较效益低、农村社会治理状况堪忧、土地城镇化大于人口城镇化等诸多问题。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明确认识,准确把握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实事求是,从具体实际出发,精心绘制城镇化建设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其朝前走。  相似文献   

19.
人口安全问题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人口增长低干更替水平、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质量下滑以及家庭风险加剧等问题使得人口安全承受了巨大压力.我们必须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划,完善有关法律和政策体系,并通过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积极构建养老保障体系等措施,逐步减少我国的人口风险,使人口发展走上有序、健康、安全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永增 《瞭望》2005,(12)
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到能源不足、资源短缺严重束缚的状况,引起"两会"的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代表委员发言要求,将节约能源上升为与"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并列的三大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