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公平 教育先行——对教育资源不公平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育公平”主要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平等和待遇公平,依照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教育的公平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起点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 目前,城乡间的教育不公平与高考中各高校在录取名额分配上的不公平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中国社会,起点不公平,规则不平等,结果严重悬殊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着重探讨起点公平与底线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车鸣 《群众》2006,(2):38-39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利益冲突加剧的阶段。加强多元利益整合,维护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中,权利公平是前提,规则公平是保证,分配公平是基础,机会公平是核心。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存在的许多社会不公平问题,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发展机会的不公平。因而要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解决机会公平入手。  相似文献   

4.
经济公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方面,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几方面。只有与生产效率结合起来并置于一定生产关系和一定阶级中,才能对经济公平做出最终判定。经济公平以发展生产力为物质基础,以社会调节为重要手段,以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前提,经济公平思想有助于抑制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公平及其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公平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促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充分与自由发展。教育公平具有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结构可以划分为宏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和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宏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又包括教育权利的公平和教育机会的公平。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包括课程中的公平、教学中的公平和教育评价中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竞争规则平等、机会均等、分配公平、结果平等是现代社会公平的四个主要维度。而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公平的一般含义,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教育公平内在地蕴含着对人的关怀、教育利益的分配、教育现实的超越三重理论向度。从教育实践主体看,教育公平直接表现为师生关系的公平;从教育活动过程看,教育公平包括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从教育操作看,教育公平包括教育原则公平、教育操作公平、教育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7.
排污权初始分配是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的有机统一。作为利益分配的一种方式,初始分配强调公平,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市场机制,初始分配关注效率。公平原则包括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其中拍卖规则着眼于机会公平,而平均主义规则则专注于结果公平。效率原则要求初始分配应减少制度变迁成本并带来整体制度效率的提高,当前占有规则正是效率原则的具体体现。公平和效率原则的指导下的排污权初始分配格局应当是一种分配规则为主,多种分配规则共存。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在国家治理中具有制度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承载着国家治理的内涵理念,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包括保障多元治理主体的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促进治理结构多元化;健全民主公开、程序公平等规则公平制度,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规范化;建构平等的利益竞争机制和公平的利益博弈机制,实现治理权威的合法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结果的公正化。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时代诉求。本文从教育公平的内涵、和谐社会的时代需求、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与原因、增进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及其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表明构建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平  张传萍 《政策》2007,(4):40-42
一般认为,社会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障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教育公平的工作重点,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教育公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教育公平指的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接受相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公平。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教育公平问题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是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接受教育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教育机会均等就是要使每一个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都能依法享有平等的、充分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道德基础和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温家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开幕式上致词:“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刻地认识到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社会公平是包含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在内的系统工程,其中,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实际体现和最终归宿,它必须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为前提.社会主义公平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三个公平"可谓说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5.
公平与机会均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均等的公平观是与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的。在市场经济的分配领域,市场的分配是公平的基础。社会公平首先就是要求在市场经济中竞争起点上的机会均等和竞争环境的机会均等。在残酷的竞争中,社会公平要求在竞争结果中保证人的基本生存权利。除此以外,社会公平还应考虑到竞争优胜者与社会的关系。总之,只有能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公平观才是健康的、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6.
骆娟 《青年论坛》2007,(1):69-71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国公共政策都应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重点学校制度、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以及教育腐败都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需要对我国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进行调整,做到公平与效率并重,真正实现我国教育政策的大众取向;做到城市教育反哺农村、均衡分布教育资源以及建立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公平的表述,引发会内外的关注与讨论。 从上学到看病.从就业到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十八大代表们讨论的很多问题都链接着社会公平。他们普遍表示,“三个公平”从制度设计的角度传递出社会公平新希望。  相似文献   

18.
论机会公平     
张艳 《前沿》2006,(8):132-134
机会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公平的灵魂,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由于机会不公而导致的社会不和谐现象,我们必须通过推进社会机会公平,进而实现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玲珑 《前沿》2007,(4):184-187
公平一词具有多维涵义。经济公平、法理公平与效率的要求具有同一性。社会公平才与效率构成矛盾统一体。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长期践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过不少偏差。现在,理论界都在诘问忽视社会公平的问题。但实际上,除此之外,这些年来,对经济公平、法理公平的维护也有不力之处,并在一些领域造成了机会不均等、规则不一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收入差距,才是对社会稳定的最大危害。据此,展望今后的实践,在微观层面,即私人资源配置和初次分配领域,应更加信任市场机制,进一步追求经济公平和法理公平,以继续催化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在宏观层面,即国家资源配置和二次分配领域,则应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适度打破经济公平和法理公平,以维护社会公平,保证国家整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殷旭辉 《前沿》2013,(15):128-130
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我国城乡教育在教育经费、教师资源、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是教育不公平的突出表现.要从树立和落实教育公平理念、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法规、拓宽农村教育供给渠道等方面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