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犹太人”、“纳粹”、“集中营”这几个名词放在一起,你应该会立刻想到发生在1941年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公众的意识中,那一场大屠杀业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灾难、文明的损伤.如果有人说,“大屠杀是现代文明的必然产物,即使是在现在,再次发生大屠杀的可能性也没有消失”,你会相信吗?还是会觉得荒谬?  相似文献   

2.
6月28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77岁的南京市民夏淑琴离开中国,赴日出庭应诉,以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3.
邢五一 《中国律师》2007,(12):35-37
历时7年的诉讼终于取得了胜利,这让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和他的代理律师谈臻无比喜悦和兴奋。他们相信,全中国人民和他们一样,都会为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做出的符合历史真相的判决感到欣慰。对于日本右翼学者和出版社对南京大屠杀的质疑.中日两国司法界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和维护了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4.
相关连接文档: 2006年7月1日晚,日本“维护南京大屠杀史实会”的朋友在东京举行了“南京大屠杀不容否定”的群众集会,王竟成、谈臻、朱成山在集会上分别作了发言。各位日本朋友:夏淑琴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我们一行是被东中野修道请到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的。作为被告,我们必须向法庭表明:出庭作证的,包括坐在席上的夏淑琴就是当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夏淑琴,东中野修道把自己制造的谎言强加在夏淑琴身上,把事实当成谎言是不能允许的。  相似文献   

5.
南京大屠杀,这是留在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1937年12月13日,大约30万无辜南京市民命丧侵华日军屠刀之下,一时间,六朝古都处于血泊之中,幸存者寥寥无几。日本侵略者这一灭绝人寰的罪行早在战后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上得以认定,成为无法更改的历史。而幸存者夏淑琴也作为南京大屠杀的证人载入历史当中。如此确凿的史实,在60年后的日本,竟有人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提出质疑,他们从质疑幸存者的身份入手,臆想推测其中的细节,达到否认南京大屠杀存在的目的。这种行为不仅对幸存者夏淑琴的名誉造成侵害,也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就在幸存者夏淑琴…  相似文献   

6.
袁支  晓春  心皎 《中国公证》2004,(6):54-55
2004年4月3日.清明节前夕.当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湖山村村民准备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亲人时,江苏省公证处委派副主任徐曼和公证员潘静.驱车来到该村.为村民的16份“侵华日军湖山村暴行证词”义务作了公证.  相似文献   

7.
今年12月13日是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60周年祭日。日冠投降后,大屠杀魁首谷寿夫被押解来华,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相似文献   

8.
吴意 《中国律师》2005,(1):30-32
“我今年已经75岁,丈夫去世后,我抚养三个孩子,尽管艰难,但我还是走过来了。现在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我也有了孙子,生活得很幸福。2000年以后,我的生活压力突然增大,日本有人出了一本书,说我是南京大屠杀的假证人,是培养出来的,我受不了了。在南京大屠杀中,我家死了七口人,我就是见证人,我有权利、有责任说出真相。”法庭上,75岁的夏淑琴老人情绪激愤,呜咽的话语断断续续。2004年11月23日、25日,南京市玄武区法院受南京市中级法院的指定,公开开庭审理南京市民夏淑琴诉日本国民松村俊夫、东中野修、日本展转株式会社名誉侵权案。这是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9.
50多年来,我国学术界部分学者认为,东京审判的《判决书》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虽作出了"20万人以上"的总体估计,但连同文件中所称被毁尸灭迹者及其他因素,对中国法庭关于"30万人以上"的判定本质认可或并不排斥.2005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东京审判》对《判决书》作了新译,进一步明确了其认定人数,连同毁尸灭迹的数字为"超过20万".因此,学术界有必要实事求是地重新解读东京审判的判词.对《判决书》判定屠杀人数作出新的解读,并不影响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继续坚持既往的认识与判断,也并不影响对东京审判的总体评价;但是,不宜再过份强调东京法庭与南京法庭在判定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上的一致性,应当如实地承认这两者之间事实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律师》2006,(7):76-76
6月28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77岁的南京市民夏淑琴离开中国,赴日出庭应诉,以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日本最高法院2009年2月5日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状告<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书作者和出版社侵害名誉权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定原告胜诉,判令被告赔偿原告400万日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律师》2002,(6):46-46
2002年5月14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在北京举办“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名誉权东京胜诉案报告会”,李秀英的辩护律师渡边春己先生自日本专程来京介绍本案的胜诉经过。1999年日本人松村俊夫、相泽宏明和展转出版社出书,否定李秀英等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身份,对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夏淑琴等证人证词的真实性提出置疑,指责她们是假证人。此事在日本社会造成极坏影响,也给这两位古稀老人心灵带来极大的创伤,严重的侵犯了老人的名誉权。李秀英遂于同年9月在日本“中国人战争受害事件赔偿律师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从旭普林公司案看我国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的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国际商事仲裁的一般理论和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结合我国法院就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庭根据该院仲裁规则就德国旭普林公司案在我国上海作出的仲裁裁决所实施的司法监督,探讨了国际商事仲裁裁决与涉外裁决、外国裁决和《纽约公约》项下的非本国裁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由此认为本案项下的裁决,既不是我国裁决,也不是外国裁决,而是《纽约公约》项下的非内(本)国裁决。  相似文献   

14.
以史为鉴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陆良民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长达6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期间我国同胞有30余万人遇难。侵略者气焰之嚣张,手段之残忍世所罕见。1937年12月26R身为侵华日军...  相似文献   

15.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在南京城乡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大屠杀刚结束,金陵大学美国社会学教授史密斯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目的对南京及周边县城进行了十分广泛的社会调查;战后国民政府为了调查战争损失和东京与南京法庭的战犯审判进行了专题调查.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南京市常住人口中,97%以上遇难者是平民,男性遇难者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其中乡区女性遇害比例则高于城区.遇难者中80%-90%是20至60岁的青壮年,而在乡区60岁以上老人死亡比例超过了20%.随着大量第一手资料的不断整理出版,将会极大地推动南京大屠杀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法律援助体系相当发达,这与美国的历史有关。美国最早的法律援助组织出现于1876年的纽约。当时,德国移民组织“德国人社团”在德裔穷困执业律师和威斯康星前州长的帮助下,成立了为德裔穷困移民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  相似文献   

17.
留下历史铁证———南京市公证处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办理公证纪要□陈平以中、日两国学生首次携手寻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为主题的“留下历史的见证夏令营”,8月15日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营。江苏省副省长王珉出席了开营仪式并为营员代表授营旗...  相似文献   

18.
■南京法院判决夏淑琴诉日作者侵犯名誉权胜诉8月23日,南京市玄武区法院一审判决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起诉日本作者东中野修道和松村俊夫侵犯名誉权案胜诉,这是中国法院首次受理和判决涉及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涉外民事案件。■广州“苏丹红案”主犯一审被判15年罚金230万因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含有“苏丹红”成分而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原田洋公司总经理谭伟棠、总经理助理冯永华制假一案,8月25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2被告人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刑15年、10年,并被各处罚金230万元、100万元。■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监督法等三…  相似文献   

19.
从2000年至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名誉权案可谓跌宕起伏:先是夏淑琴老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在中国的南京法院起诉《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和《对南京大屠杀的大疑问》的作者——日本右翼历史学家东中野修道、松村俊夫和出版机构——日本展转社,时隔4年法院开庭审理,被告置之不理;后是在中国法院尚未判决之时,东中野修道、展转社在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起诉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夏淑琴在作出应诉的决定后,又反诉了东中野修道和展转社。夏淑琴之所以如此愤怒,不仅仅为自己被污蔑为“南京大屠杀的假证人”使名誉受损,更是为了  相似文献   

20.
代颂娥 《刑警与科技》2005,(6B):127-127
4月20日.南京菲尼克斯电气工业连接器研讨会在深圳投资大厦举行。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是1993年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和当时的电力工业部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南瑞集团)合资组建的.公司主要生产并经营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各种高质量的电气连接件、电子模块、信号变送器、现场总线、防雷浪涌电压保护系统等产品。公司成立以来.仅用三年时间市场占有率际跃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并先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12个销售办事处和80多家分销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