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列宁晚年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经济思想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均作为反思的结论产生在基本相似的背景下.在思想和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两位伟人始终坚持了实践高于理论、目的高于手段的原则."建立实事求是的经济关系"①,是列宁对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社会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新的突破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学者们对列宁党建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选取列宁党建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某一时间段进行研究,如十月革命前、十月革命后、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逝世前夕,以及列宁遗嘱中的党建思想;二是选取列宁党建思想中的某一具体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如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方式、党的监督思想、党的组织原则、党群观、廉政观以及思想建党理论等。但是列宁党建思想的系统化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意义做出了相应的评述,对于深入理解新经济政策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思想,并付诸了苏维埃俄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实践。邓小平在领导和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系统地提出了对外开放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直接来源于列宁思想,而且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实践性,是对列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给当时的俄共(布)党建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列宁为此提出了应在党内实行广泛的民主选举、加强和完善党内民主讨论、加强和改善党内集体领导、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等一系列思想。学习列宁党内民主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着相应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道主义是适应于市场交易和商品生产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列宁也是否定市场经济并力主计划经济的,于是,当他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时,也把人道主义看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物;当他把当代市场经济即股份制大公司看成帝国主义经济基础时,也把当代人权视作资产阶级专利品.这是列宁的两大理论失误.问题是,作为生活在市场经济及其文化积淀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列宁又不时地以人道主义和人权作为自己的价值判据,因而,列宁在人道主义上又存在着自相矛盾的论述.这是列宁的第三个失误.列宁的失误也说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笼统否定和批判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十月革命后的新闻思想是我国新闻学研究中一个被颇为看重的话题。列宁提出苏维埃俄国报刊和广播思想的历史背景,以及大量关于报刊工作的论述,这些论述与无商品交换的共产主义试验的关系,以及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后有限地体现了他新闻思想变化的论述。在这里应当明确列宁是从政治家角度而不是从学术角度提出新闻的问题,他的一些关于报刊、广播的论述要解决的是眼前的现实困难,而不是在给媒体下某种定义。  相似文献   

8.
消灭私有制的“军事共产主义”作用是有限的,无法持续。新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小农特点的社会主义”,实质是加强与农民的联系,巩固工农联盟;加强与资本主义的联系,同资本主义开展经济竞争。当时共产党人对新经济政策极不理解,认为它将导致资本主义在俄国复辟。列宁对各种疑问作了精辟回答,实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就已经开始探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他构想以"国家辛迪加"形式取代马克思所说的合作联社。政企合一的"国家辛迪加"在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治上是直接民主政体。"战时共产主义"实际上就是特殊条件下,利用高度集中的权力强制实行的"国家辛迪加"。列宁起初设想以"全民计算与监督"形式过渡到国家资本主义,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承认了小生产者的产权、恢复商业,开启了新的社会主义过渡形式"新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颠覆与反颠覆、复辟与反复群的严峻斗争中,提出了一系列拒腐防变的重要思想,为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3.
免与官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两种适用于官吏犯罪的规定,它们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然而,两者在性质、适用范围、具体操作、法律后果上均有共同点和差异之处,笔者在此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14.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理性和理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笛卡尔主义的代名词,哈耶克不满"理性"和"理性主义"长期以来被其独享和滥用的局面,尝试和寻求对理性和理性主义的正名。通过对理性的重新表述和在理性主义之前加修饰语的办法,从逻辑层面上将这两个术语加以提升,区分出滥用理性的"建构理性(主义)"和有效利用理性的"进化理性(主义)",为自发生成的进化理性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提防个体自由遭受源于建构理性的计划和极权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