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步在也门共和国重要城市亚丁街头 ,常常可以看到穿着不同服装 ,操着不同语言的人们。那么 ,谁是这里的传统民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并不困难 ,因为也门传统民族的特征就体现在他们的衣着上。在也门的城市和乡村里 ,人们很容易看到上穿西装、皮夹克 ,佩腰刀 ,下穿一条裙子、脚趿一双拖鞋的男子。不用说 ,这男子一定是也门传统民族中的一员 ,因为佩腰刀、穿裙子是他们典型的装束。历史上 ,也门的社会结构以部落为主 ,全国各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部落。由于也门地处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沙漠地带 ,终年气候干燥 ,缺乏水源 ,一些部落为了生存 ,…  相似文献   

2.
世界正面临着一场森林危机。绿色忧患之于中国 ,更是全方位的 ,让我们看看沙漠中的原始村落 ,就会知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是相互共生、相互依存和相互合作的。人类社会的繁荣 ,总是极盛而衰 ,去而不返。但 ,一种有趣的现象是 ,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地 ,当那些曾经显赫而荣耀的大都市被沙漠掩埋千百年后 ,仍然有一些小小的原始村落与世隔绝地生活着 ,现代文明被沙漠挡住了 ,原始风貌和这些村落的人一样繁衍生息。在我们看来严酷到无法生存的自然环境里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生活 ,他们大约不会有兴趣按照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3.
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物质文明的绿洲,精神文明的沙漠。作者认为,中国如果是朝着这一方向走,是到不了绿洲的,只能被那黄色、灰色的沙漠掩盖。 如果在中国现代化的设计部门有一张美国模式的蓝图,而中国正在按照它的轮廓发展,我看这是令人担忧的。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物质文明的绿洲,精神文明的沙漠。中国朝着这  相似文献   

4.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04,(12):36-40
越南岱依、侬等民族与我国的壮族同源 ,泰族与我国的傣族同源 ,实际上都是跨境民族。他们的语言按我国学者的划法属于壮侗语系 ,具体来讲属于壮傣语支(越南称为岱依—泰语)①。20个世纪80年代末越南开始革新开放以来。岱依、侬、泰等民族的经济、社会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这些民族与我国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同源或有历史上的亲近关系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社会状况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因此 ,研究他们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对于我们有借鉴意义。同时 ,这些民族基本上都在越南北方 ,靠近中越边界 ,他们现今仍与中国广西、云南边疆的少…  相似文献   

5.
正"培牙(缅语为佛祖的意思)!我是你的儿子、勐稳民族的敏伦,我们的民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这次去开会,为民族争取身份证,7号的会议就要制定公民法了,国家公民法律委员会的主席要接见我们。7号这一天,是决定我们民族命运的一天。培牙(佛祖)一定要帮助我们成功,我们这次一定要成功啊!"拜完佛之后,他们就睡在山上,做了个美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佛祖帮助王国达他们圆了民族身份证的梦。1990年11月14日,贵慨举行了"缅甸公民勐稳汉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人口]越南布依族人数较少,约2000人口。分布在莱州省封土县至高谅省保绿县的中越边境一带及其附近的地区。跟岱、泰、侬、华、苗、瑶等民族杂居,其中与侬族最为亲近。并有许多人早巳与其他近邻民族融合了。 [族称]各近邻民族都用“仲家人”、或“仲家”称呼他们。这是汉语称谓,其意即“家中”,属于一种蔑称。他们本民族有各种自称。如居住在黄连山省孟康县的布依人自称  相似文献   

7.
壮美阿克苏     
正新疆阿克苏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古为秦汉之际西域三十六国的姑墨、温宿两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阿克苏是新疆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民族特色浓郁,人文景观丰富;北部山峰众多,南部为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为山麓砾质扇形地、冲积平原区,自然风光优美、壮丽,进入其间,如置身于一幅巨  相似文献   

8.
杨军 《欧亚观察》2001,(3):25-27
犹太人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古老民族,历史上他们曾经拥有自己的国家,但在此起彼伏的周边强大帝国的轮番压迫下,犹太人不仅丧失了国家主权,而且被迫离开故土巴勒斯坦,流亡世界各地。近两千年的流亡史也是这个民族的一部苦难史,在大多数犹太人的聚居地,间歇性发作的反犹主义一次次摧毁了他们的生存基础,威胁到他们的肉体存在。纳粹德国的屠犹成为其中登峰造极的一次。  相似文献   

9.
何平 《东南亚》2010,(1):69-75
孟高棉语民族是操南亚语系语言的诸多民族中的一个大族群,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地区,除了中南半岛以外,印度与中国也有一些属于这个群体的民族或他们的支系。关于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和形成等问题,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根据所掌握的国内外资料,通过对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与东南亚现代孟高棉语民族的形成等问题的系统梳理,不难发现孟高棉语民族分布地域广泛,且已形成有众多分支的民族集合体。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使俄罗斯北方小民族从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而直接进入现代社会。他们与其他民族一样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建立了各级自治机构。苏维埃政府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和文化,对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改造。苏联的北方小民族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民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有失误。北方小民族面临着丧失民族性的危险,民族生存出现危机。  相似文献   

11.
头巾     
阿拉伯人的头巾也是沙漠环境的产物,与他们的文化息息相关。一开始,肆虐的风沙以及变幻无常的天气使阿拉伯人不得不戴上头巾,用以夏天防止日晒,冬天御寒保暖。对我们这些非穆斯林来说,乍一看,阿拉伯人的长袍和头巾似乎千篇一律,其实头巾也有很多讲究。在阿拉伯语中,头巾叫"库非耶",一般用棉布、薄纱、绸子或真丝绢纺织而成,并往往施以刺绣、挑花等。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1990,(3)
本文对傣、泰、掸等傣语民族的源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傣语民族在古代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共同体,他们属于中国西南的百越的一支,主要源于中国云南。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的华人少数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人少数民族问题是一个大而复杂的问题。这篇论文的第一部分,我只想概括地谈一下这些华人少数民族是什么样的人和他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论文的后半部分,我将探讨他们与当地多数民族之间关系的一些重要方面,以及在东南亚的新国家中,他们归属于那些多数民族的有关问题。不首先了解这些华人少数民族是些什么人,他们有多少人,他们以什么方式组成一个社会或许多社会,他们在做什么,以及他们感觉自己将来有些什么选择等问题,就来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人从一张秘藏的宝图中知道沙漠中有宝藏,于是整理行装进入了沙漠。可是宝藏没有找到,水却喝完了,他再也没有力气走出沙漠了。绝望的时候,他开始祈祷,希望神能赐给他一些水,让他走出沙漠,继续拥有原先的生活。神果然出现了。神问他需要些什么。那人说:“我需要一些水,只要足够让我走出沙漠。”神便给了他一份水,然后消失了。那人有了水之后,信心大增。他开始责怪自己,为什么自己没有向神多要一些呢。他看着那些水和剩余的食物,没有回家,而是继续朝沙漠深处走去,他要找到宝藏。幸运的是,宝藏真的让他找到了,他想把所有…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同名是共同族群认知某种植物的结果,是辨别民族起源是否同源的一个参考因素。壮泰族群对蕹菜、白菜、芋头等等本地植物的同样命名,是他们为"同根生民族"的又一证据。他们对烟草、玉米、红薯等外来植物的异样命名,说明他们由同源而分化了。泰族、佬族对白菜与芥菜的不区分,说明他们在公元6世纪就已经离开了中国的岭南地区。  相似文献   

16.
越南的华族     
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华族有2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的广宁、河北、谅山等省的农村里,其中55%以上集中在广宁省。华族大部分务农,少数在矿区(主要是鸿基煤矿)当工人或在城镇从事其他行业。他们自称“汉族”,不喜欢“华族”这个名称。他们单独聚居,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由于他们迁入越南的时间和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内蒙古阿拉善盟丹巴吉林沙漠腹地,生长着一种非常奇特的珍稀野生草本植物——肉苁蓉。它多年生长在零下20度至零上50度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干旱少雨的沙漠中,且数十年不出地面能够存活,拥有“超旱生植物”之王的美誉。生存环境的恶劣造就了它卓越的神奇功效,传说自然界中先有的荒漠——肉苁蓉,后有的沙漠,因为荒漠肉苁蓉吸尽了大地的精华,万物的灵气,所以才使大地变成沙漠,因此肉苁蓉也被称为“地精”。只有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原生态植物才具有超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柯尔克孜跨国民族社会发展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克孜族与吉尔吉斯族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译音,是该民族的自称。生活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称吉尔吉斯,我国则译为柯尔克孜。19世纪中叶以后,柯尔克孜成为跨国民族。根据2000年人口统计资料,我国境内柯尔克孜族有16万吉尔吉斯人,其中77.4%居住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中亚吉尔吉斯斯坦有319万吉尔吉斯人。该同源民族分布在西部天山南北,跨中国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线两侧居住,属于原生跨界类跨国民族。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柯尔克孜族分属两个国家,从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该跨国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观念、意识形态诸方面开始出现差异。他们彼此既相同又不同。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生成都与其民族的、历史的发展相联系。企业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就日本和美国而言 ,他们各自的企业文化反映了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 ,这种文化传统正是源流于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历史 ,尽管日美两国的企业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代表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 ,但在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时代背景中 ,他们企业中所创造的优质文化必将成为各国企业所推崇、所倡导的文化成份。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人不喜欢俄国人。更有甚者,他们对俄国人有一种强烈的怨恨和鄙视的情绪。他们对俄国人作为一个民族的厌恶可能甚于对任何其他人。”以上一段话是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在《脆弱的兴旺时期》一书中写的。这可以成为分析苏联对日本的意图的一个合适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