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2004,(1)
青年艺术家许琪萍擅长非洲题材的泼墨大写意中国画和雕塑,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常州人。曾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班。1999年,应邀赴非洲艺术考察.,2001年在刘海粟美术馆成功举办了《走进非洲》水墨画展;2002年,应邀参加了法国在香港举办的艺术博览会。不久前,设计完成了江苏常州大学城花岗岩和金属材料混合而成高28米的城雕设计,施工建设已近尾声。设计主创了高约2米的18 尊世界名人的青铜雕像群。  相似文献   

2.
近日搬家,住到一新建小区,室外环境不错,绿化面积比较大,还有一些汉白玉雕塑呢。我每天晨起散步时,看到的是一位又一位“洋女士”,她们的形象、神态都雕塑得令我无可挑剔,有的在吹箫,有的在抚琴,也给人有如诉如歌的乐感。就这些雕塑本身而言,我觉得是无可非议的。只是面对这些“洋女士”雕像,难免使我联想到现在的一些现象,排遣不开,引起思索。  相似文献   

3.
最近,许多美术工作者呼吁:在城市的园林、广场、街头、建筑群前,有条件时就建造一些雕塑。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这样实行了。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新趋势。 在城市中铸建一些室外雕塑,当然需要花一些钱,而我国现在处于调整时期,不可能花费太多的钱  相似文献   

4.
当年,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塑像是如何产生的?黄继光塑像是出自何人之手,7日前,记者采访了今年已80高龄的郭振和教授.郭老曾在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在没有黄继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他对照着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历时两个多月,完成了黄继光的雕像任务,并成为以后媒体刊登黄继光形象的范本.当记者问及郭老雕塑英雄黄继光的经过,郭老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这段尘封六十多年的往事……  相似文献   

5.
从维熙 《民主》2005,(6):40-40
伟大的雕塑家罗丹,用他的雕刻刀给人类留下了一尊《思想者》的青铜雕像。他微微弓着身腰,用手背托着他的下颚,神态庄严肃穆地似在审视着宇宙中的一切。我每每走在这尊雕塑之前,都会感受到心灵之沉重,生命的轻飘;从而向往着臻美的成熟,成熟者的肖像酷似十月里的向日葵,低垂着它沉甸甸结满果实的头颅。  相似文献   

6.
在洪水中上任这也许是此时此地最不该谈的一个题目。今年的洪水之凶猛,确实历史罕见。可是,至今为止,全市还没有垮一个垸子,这不是哪一个当“官”的有本事,没有人民,那些深明大义的人民,没有解放军,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这个时候,你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7.
各得其所     
怎样建设城市雕刻的问题之一,是雕像与其安置埸所能不能互相适应。把领袖雕像安置在机关大门内外,引起过他本人幽默的反应;白天黑夜给你们守门。作为一种批评,这句话带普遍性,可惜并未引起普遍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北风 《侨园》2014,(10):34-34
一个闷热的早上。我们坐大客从沈阳出发,先来到沈阳棋盘山,再顺山路和绿油油的田野往里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客车驶进了一个山村小广场。待大客车停下,我们下了车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里不像那种普通的农村"场院",广场上居然有一座雷锋雕像,虽然不是很高,但雕塑得非常逼真。广场的一面墙壁上,篆刻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的题词。此时,没有一点风,热浪扑面,我们一面擦汗,一面走到一排黄色的屋子前面,屋子外墙上赫然写着一行红底黄字:雷锋事迹陈列馆。  相似文献   

9.
《和平》     
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而维护世界和平正是我国领导人为之奋斗的崇高事业。 本期封面刊登的雕塑照片《和平》,是胡耀邦同志送给蒙受战争灾难的日本长崎人民的。 那是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三十日,胡耀邦去长崎访问,在县知事高田勇和市长本岛等先生的陪同下,专程去和平公园参观。公园碧草如茵,松柏涌翠。在湛蓝透明的天幕下,一座巨大的青铜  相似文献   

10.
蚌埠C位之问     
刘菁  陈尚营 《瞭望》2021,(19):31-33
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一个小渔村,1911年因一条铁路的开通,收获工业文明之光.古渡乡集一跃成为交通枢纽、工业重地.当地人说,我们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这就是蚌埠. 蚌埠地处皖北,淮河穿城而过,城内建有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雕塑.此地因盛产珍珠又被誉为珠城.  相似文献   

11.
郦千明 《各界》2014,(1):31-32
1931年秋,28岁的梁宗岱结束在法国的7年留学生涯回国。不久,他到北京大学任法文系主任兼教授。他的聘书照例由校长蒋梦麟签发,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没有文学院院长胡适点头同意,他就不可能进北大,更不可能一去便坐上系主任的交椅。梁宗岱自己也承认,刚进北大时,“胡适之对我很客气,把法文系交给我”。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维纳斯雕象因其断臂而具有无穷的魅力。有人曾将她的手依据自己的想象复原了,可见了的人,都说这不是维纳斯,因为失去了原有那种“残缺之美”。残缺,虽然是一种遗憾,可在某种情况下因为更真实地反映了事物本质,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美学效应。据说,法国雕塑家罗丹在雕塑完巴尔扎克像时,一群学  相似文献   

13.
北京出现了熙熙攘攘的保姆市场。为小宝宝勤劳不辍的年轻夫妻们,似乎能够轻松地吁一口气了。 据调查,北京雇请保姆的家庭当中,约有70%是出于看护婴幼儿的目的。但是,婴儿哺育这个包袱在城市里实在是过于沉重了。“进托儿所比进大学难”这种牢骚还没有消歇,“找保姆比找对象难”的说法马上又出现了。实际上找着一个好保姆又怎样呢?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由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雕像揭幕仪式在他的故乡——德国西南部城市特里尔举行。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4,(18)
雕塑是时代的铭志,历史的凝固。当它走出展览厅、博物馆,步人广阏的空阑,屹立在街头、公园和广场之后,城市就增添了文明和艺术的气息。人们用它来歌颂革命业绩,纪念历史人物,宣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这种美的形象栽种在生活里,以它独特的艺术功能激励人们的革命意志,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交流传播知识。优秀的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的骄做,它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记,甚至一代文化的象征。我国的雕塑艺术有着优良的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点。被称为世界珍宝的秦始皇兵马俑。以及脍炙人口的云岗、龙门、大足石刻,敦煌、麦积山的泥  相似文献   

16.
刘长江 《侨园》2022,(12):45-48
<正>国歌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一个政府和人民认定和认可代表人民思想意志的乐曲,是一个国家形象和尊严的象征。其主要作用是颂扬并鼓励他所代表阶级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1568年,荷兰人民在反抗西班牙的斗争中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国歌。诞生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国歌《马赛曲》被认为是影响最大的国歌。中国国歌历史起源于清末到民国时期。本文是对《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影响及其精神内涵作以记述。  相似文献   

17.
平凡与不凡     
左迁 《瞭望》1988,(45)
每次经过甘家口时,都能看到王桂荣的纪念碑和她的雕像。这是一个病逝的售票员,一个平凡勤恳地工作到死的女青年。 有一次,我忍不住越过草坪的低矮的铁栏,走到雕像跟前,便看到这样的碑文: “王桂荣同志是北京市电车公司一场103路售票员,中国共产党党员,1985年因病逝世,年仅24岁,在短暂的生命年华里,她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平凡的工作中,把炽热的爱献给了千千万万普通的人……”。 事情是平凡的,碑文也没有什么惊人的豪言壮语,却又比无数惊人的豪言壮语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我想,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而且不只是青年,都会为自己死后得  相似文献   

18.
赵丽宏 《民主》2009,(5):45-47
到佛罗伦萨,最想看一看的,就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早晨,我们的汽车开进佛罗伦萨,意大利的司机大声说:“先去米开朗基罗广场吧,那里有大卫像。”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我问。当然!司机回答。广场是在一个山坡上,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高高耸立在广场中央,逆光仰望过去,是一个黑色的剪影,仿佛那个远古英雄顶天立地直耸云霄。  相似文献   

19.
王子云老人离我们而去已一年了。按说王子云先生94岁仙逝,也算高龄了。可他是在写作累了,躺在藤椅上,休息一会儿就没有起来,有许多事情还等着他醒来去做。比如:《中外美术考古游记》还在印刷车间,《欧洲雕塑史》只写了一半,《埃及雕塑集》、《希腊雕塑集》还在编写中。他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留下的工作别人又难以接替,所以,对于他的逝世,艺术界人士无不感到切肤般的沉痛! 王子云先生是艺术界的巨子,但又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生前故后知道他的人范围很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创天价的“业余画家”,他毫不怀疑自己将成为被研究的大师没有披头散发,或者光头,没有奇异的装扮,初见周昌新,略吃一惊:1166万元拍卖价创下的当代单幅油画作品成交新纪录、“重彩油画奠基人”的称号,与34岁的年龄、一副公务员般模样对比,委实有些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