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劳动资本     
在现代社会 ,资本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 ,因而投入到企业的劳动、货币、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都是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强调劳动也是资本 ,既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主体地位的本质要求 ,是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完善国有制双重功能的思考刘明珍在我国社会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中,国有制是唯一兼具宏观调控和微观经营双重功能的所有制形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有制的双重功能还不完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在改革中完善国有制的双重功能。下面就此...  相似文献   

3.
在文艺复兴文化和基督教新教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其本质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资本人道主义,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资本人道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人道主义,劳动人道主义不仅在人性、人的本质等一系列人本哲学问题上超越了资本人道主义,而且作为哲学方法论和伦理价值观都超越了资本人道主义,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江松 《求索》2005,(12):6-9
劳动与资本在其相互作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自向对方转化:劳动转化为人力资本,而物质资本也大规模转化为知识劳动,于是形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合题即“劳动性资本”。“劳动性资本”即“人力资本”虽然没有终结劳动与资本的矛盾,但已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两者的对抗性冲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构成、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战略命题:从资本支配劳动走向劳动支配资本──劳本主义论纲唐丰义中国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亟待提出并需认真研究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议题。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及其权益,是其中最基本、最重大的战略命题之一。命题的提出及其主旨劳动和资...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价值理论 ,是一个逻辑严密、科学的理论体系。我们今天没有必要在一些概念和细节上展开过多的争论 ,关键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创立这个新理论体系一是要坚持生产劳动的社会规定性 ,凡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劳动都是有用的劳动 ,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二是要看到生产劳动的自然形式的变化必然导致劳动的内涵、范围发生变化 ,科学技术和教育不仅创造价值 ,而且已成为价值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具有双重逻辑,分别是人类学意义上的生产劳动逻辑和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逻辑。生产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并最终导向人的解放。劳动力作为商品表明劳动力逻辑在资本主义社会异质于并超越于生产劳动逻辑,劳动力作为阶级表明劳动力逻辑在历史的更高层次上与生产劳动逻辑根本一致。马克思借此双重逻辑,建构了不同并超越于西方实践哲学主流谱系的总体实践观,其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资本与文化虽然遵循着不同的运行法则,但在现代社会中,二者又具有内在契合性,即资本扩张需要文化的助力,而文化的发展又需要资本的驱动。同时,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为占有文化资源、摆脱扩张悖论、适应生产方式变革而加速了其介入文化领域的步伐,并对文化发展产生了既促进又阻碍的双重影响。由此,文化建设陷入了一个发展难题——既需要借助资本力量的驱动来实现快速发展,又要承受资本介入后带来的负面问题。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要想摆脱这种发展难题,可以依托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价值指向、协调发展、制度举措等方面协同规范和引导文化领域的资本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符妹 《岭南学刊》2020,(5):69-75
在"资本和劳动"全球化运动的深刻背景和复杂语境下,在地球上每一个边缘角落的劳动都以卷入"跨国资本"为荣的现实生活和生产条件下,鲍曼阐述了从沉重现代性到流动现代性时期资本和劳动关系的嬗变及其社会生活图景,揭示了"资本建构劳动"的现代性"残酷事实"及其内在逻辑。鲍曼坚持了资本逻辑的分析取向,揭示了新阶级统治的政治实质,高扬了人类解放的批判主旨,其理论虽然存在局限,但对拓展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阶级分析理论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占萍  王秀娟 《前沿》2008,(5):37-38
一年多以前,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十分活跃,出现了不少突破性思考和认识上的闪光点。但是在一些相互矛盾的见解中也出现了一些混乱,其中的一个焦点就是没有对劳动和价值这两个概念进行含义上的廓清,而使一些结论无法达成共识。笔者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劳动"作为当代劳动理论的重要概念表征了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范式的转型。作为以信息性、象征性和情感性为标志的"非物质劳动",不仅使劳动分工的全球化日臻成熟,同时其致力于消除资本的时空界限,构建新等级秩序的目的也暴露出了"资本逻辑"的本性——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本权力"对同质化全球资本主义的最终支配。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极大地推进了劳动法治建设的进程,同时对于重构我国劳动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传统意义上,同一时间内一个劳动者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的生产资料相结合,从而只形成一个劳动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灵活就业形式大量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双重劳动关系普遍存在.双重劳动关系的界定.关系到劳动者、用人单位、其他相关主体合法权益保护以及责任划分问题.本文就隐形就业、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中存在的双重劳动关系问题,以劳动合同法为依据,提出应承认双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并应从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以及争议解决办法等方面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王豪 《青年论坛》2004,(6):78-79
社会资本的真实内涵 ,主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形成于社会结构、社会生产以及其他社会行为的互动过程中 ,区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社会资本 ,不同性质的社会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双重依据亦即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前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及其运动,它表现在人类历史发展这一宏观领域内,规定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方向与前途。后者是中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它体现在中国一国这一微观领域内,规定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道  相似文献   

15.
王永章 《前沿》2014,(21):4-6
剩余价值一旦转化为资本,投入社会经济系统内部而使其自身得到增值,从而使整个经济系统不断扩张。因此,资本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力,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资本扩张是资本的内在逻辑。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运用资本力量、遵循资本逻辑的成功。资本逻辑是发展的逻辑,但并不一定是科学发展,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天生无德性。当资本为中国社会创造奇迹的同时,它也带来了种种深层危机。  相似文献   

16.
比较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美两种模式的不同反应,我们发现中国模式的本质是干部行政逻辑主导市场资本逻辑下两重逻辑的融合生长。社会化和工业化都不是市场资本逻辑可以单独完成的任务,因此形成了干部行政逻辑的现实基础。两重逻辑分界线大致经过了一个先上移、再下沉的运动,中国模式也相应经历了两重逻辑的承包结合、宏观调控和融合生长三个时期。目前中国模式处于以干部行政逻辑相对强化为内容的两重逻辑融合生长、逐渐成熟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7.
论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全面正确理解生产劳动的含义及其外延,将科学劳动、管理劳动纳入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范畴中来,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承认科学劳动、管理劳动作用的科学认识之路,这样做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行得通的。  相似文献   

18.
郑春燕 《求索》2013,(4):191-193
我国立法上关于双重劳动关系还缺乏有效的规范,法院在一般是将第一重劳动关系之外的关系认定为劳务关系。本文提出,司法实践中应当遵循倾斜保护劳动者权益、平衡利益需求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理念,将双重劳动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按照特定的裁判方法路径,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利义务的对等。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期私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私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了新情况,本文在分析私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减少私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的对策,对促进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服务劳动过程,就其所具备的简单和抽象的要素来说,它和实物劳动过程都有相同的本质。首先,二者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只不过前者是服务劳动力的耗费;后者是实物劳动力(用于生产实物产品的劳动力)的耗费。其次,二者都是创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只不过前者是创造非实物使用价值,占有非实物形态的人文自然物;后者是创造实物使用价值,占有实物形态的一般自然物。其三,二者都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自然条件,只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