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思民 《团结》2006,(2):40-42
纳税人权利是在纳税人让渡自己的一部分财产给国家后,所获得的由法律赋予并保证实现的权利。纳税人的财产是国家税收的源泉,所以保护纳税人权利即是保护和培育国家的税源。当前我国的纳税人权利状况,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加强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应从国情出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纳税人程序权利现行的《税收征管法》,赋予了税收征纳过程中纳税人权利,但在强制执行时未赋予纳税人程序权利。实际上,为保护纳税人权利,纳税人即使违反税法的规定,需要接受税法的制裁,纳税人也应享有一定的权利。所以,必须赋予纳税人程序权利,这种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2.
马德虎 《学理论》2012,(18):76-79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转变以前那种只重视征税而不注重保护纳税人权利的观念。纳税人的权利包括宪法和税法上的两个层次,当然宪法上纳税人的权利是税法上纳税人权利的基础,文章介绍了纳税人的宪法权利,我国纳税人宪法权利的缺失,以及保护完善纳税人宪法权利的对策:一是确立税收法定主义;二是实现税的相对公平;三是实现税的相对公开。  相似文献   

3.
保障纳税人权利对建设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在税收理论、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法等方面存在严重缺失。要使我国纳税人权利得到充分实现,应从完善税收立法、规范税收执法、健全税收司法、建立纳税人权利自我保护制度等四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纳税人的宪法权利是宪法确认并保护的各种民主权利,纳税人宪法权利与纳税义务绝对值相等。本文深入分析探讨纳税义务对应的民主权利的内涵及其理由,努力实现纳税人的宪法权利就是要建设宪政国家,健全民主体制,制约权力,保护纳税人权利。  相似文献   

5.
“和谐”的公共政策制定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然而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在价值取向、政策主体和决策系统方面都存在着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当前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应遵循三个原则:效率公平并重原则、公共利益导向原则和规范化原则,并以这三个原则为切入点,着重解决当前我国公共政策中面临的两大难题一弱势群体和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逐步增强,公民要求政府在行使管理社会权利的同时,履行政府义务。政府应该依照权利义务理论,根据政府最基本的性质和目的,提高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在民主政治环境下向公民负责,按照宪法和人民的要求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树立政府在社会中的权威,增进社会的福祉,满足公民对政府的需求,获得社会的认同、提高公民的满意度,增强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陈守瑄 《团结》2006,(2):46-48
纳税人权利是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直接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持续和社会和谐。在经济发达的国家,纳税人权利普遍受到重视,不少国家公布了纳税人权利宣言或制定了纳税人权利法案,对纳税人权利有较详细的规定。美国十分重视纳税人权利保护,既有专门的纳税人权利法案,又在《国内收入法典》及各专项税收法案中予以较为详细的规定,这些法律都强调了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1988年的《纳税人权利法案》包含在1988年《专业和杂项收入法》中的《纳税人权利法案》,该法案赋予纳税人法定的具体权利,从此使权利理念渗…  相似文献   

8.
合理保障纳税人权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必然途径.从纳税人权利保障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的财政法律体系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的财政法律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纳税人的权利保障,如宪法对纳税人权利的规定不足、财政监督法律刚性不足、财政法律立法权不明晰等问题.保障纳税人权利,要明确税收法定主义指导思想、制定税收基本法、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完善人大财政监督权.  相似文献   

9.
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赋予的选举权、劳动权、就业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方面均未得到平等的保护,这是对宪政精神的背离.因此,对农民权利实现平等保护,既是作为法律灵魂之平等原则的基本体现,也是我国宪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在我国现代政府治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政治民主价值准则是人民群众有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和了解相关政策信息的权利,而政府的义务就是积极引导公民广泛参与政策制定。当前随着我国公民参与度的不断提升,民主化进程和法治社会也在迅速发展,规范和发展政策的制定,形成公平、公正的决策体系如下: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提高政府官员民主意识,消除官本位思想;防止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渗透;大力推行信息公开;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精英决策"模式下的公民参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49以来,"精英决策"模式一直是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模式.在改革开放之前,"精英决策"具有典型的"内输入"特征;改革开放之后,"精英决策"呈现出与大众民主调和的趋向.当前我国"精英决策"模式下的公民参与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参与主体、参与渠道和参与内容的广泛性;二是参与的整体有序性和局部无序性;三是参与中的"公意"性取向与"非公意"性取向并存;四是参与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12.
钟育三  曾志  胡启繁 《学理论》2009,(31):15-16
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确保社会价值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程度还比较低,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发展与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并为之完善提出积极地建议。  相似文献   

13.
潘颖  温正伟 《学理论》2012,(11):130-131
纳税人的监督权是长期被忽略的话题,但是近年来受到了广大学者的注意,怎样完善我国纳税人的监督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对改善我国纳税人税收监督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不断完善立法;二是细化监督权体系;三是提高公民履行监督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公共财政视角下,纳税人的财政监督权意味着纳税人有权对财政运行情况进行知悉、督促与评价,这一权利是其自身角色的自然延伸,也是对其他财政监督主体履行职责的有力鞭策.重视纳税人的这项权利将在实现公共财政功能、提升财政监督质效、维护纳税人正当权益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实践来看,财政监督依据的相互隔离、监督理念的滞后性与信息的不对称、监督体系的封闭性、行政主体的权力支配性,以及主动监督文化土壤的缺乏等原因,导致目前我国纳税人财政监督权行使的困境.在共同构建"嵌入式"财政监督的基础上,重视和保护纳税人的财政监督权,还应当从政治化实施、社会化督促和司法化救济方面探索实现路径,最终实现公共财政理念,增进社会福祉.  相似文献   

15.
政策问题结构视角下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受到政策问题结构的制约.即就是说,在政府决策中,政策问题结构化程度和政策问题结构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公民参与的范嗣和程度.一味地批评政府决策非民主化或者鼓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有效性,既不符合政策问题结构客脱存在的事实,也不符合严谨的学术研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2)
参与民主理论主张公民进行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通过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协商与讨论,协力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问题。参与民主强调扩大而高度的公民参与、参与的教育功能、探寻公民参与的新途径、弥补代议制缺陷等。研究参与民主理论对我国公民参与社区治理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民参与越来越多地见于政府行为的诸多领域,公民参与的各方面设施都在逐步建立与完善,但公民对政府行为的影响力仍然有限。采用机制加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公民在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实际影响力,并从中观察我国的政民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个人所得税作为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税种,其改革必须将税收公平原则置于首位。我国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个人所得税法却存在有与税收公平原则相悖的诸多问题,比如,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没有体现地区之间的差异,税率的设计没有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和缩小贫富悬殊的要求,信息的不充分、不对称和税收征管技术手段的不到位导致税源流失较为严重,造成税负分布不合理,等等。因此,必须通过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调整税负结构,完善专项附加扣除,实行差别化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等手段,才能真正发挥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问题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水成 《理论导刊》2008,(2):105-107
对于公民参与的研究既有政治学的视角,也有行政学的视角,同时还有公共政策学的视角.由于公共政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在中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事情,目前,国内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研究集中干为数不多的学术论文中,主要探讨了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主体范围、参与的基础、参与的价值、参与的途径、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其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理性与激情的平衡——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适度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关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也成为学界的热点.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度非常低,这会导致政策合法性的缺失、公共政策的失误、公共政策执行的困难和公共权力的异化等问题.而公民的过度参与则极易引发政治动乱,不利于国家稳定,会极大地影响政策制定的效率,给政府和公民带来极高的参与成本;会影响公共政策的质量,导致公共政策的扭曲.因而,公民适度参与既可避免支持者对公民参与抱有的单纯激情,又可避免批判者对公民参与持深度的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