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32年1月28日,第一次上海事变爆发。这是日本为转移国际社会对其炮制伪满洲国的视线而蓄意策划的。然而,事变的发生,除了这种战略意图之外,在上海的日本居留民之中,还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基础和经济背景。本文拟就日本在沪资产阶级,特别是某团体——上海商工会议所在一二八事变前的经济状况、政治态度,对中日关系的反应及其动向作一探讨,以图探索第一次上海事变爆发的真正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在上海拓展势力,而大规模地向上海进行经济渗透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放松对中…  相似文献   

2.
内容提要     
《求实》1982,(9)
一、统一财经工作 财政经济问题,在本《文稿》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全国胜利前后,财政经济极其困难,因此,统一财政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就成了经济工作中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另方面,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委托,陈云同志主持中央财委的工作,有关财政经济方面的决策,都是在陈云同志的主持或参预下制定的,  相似文献   

3.
日本内阁经济财政咨问会议于2004年9月设立了"日本21世纪愿景"专门调查会,以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所长香西泰为会长。专门调查会设四个组,分别是"经济财政展望工作组"、  相似文献   

4.
事件即将爆发时的局势业已存在相当时期的各种内部的政治、经济的重要原因,日本国民不再疑虑准备对满洲的积极政策.军部的不清政府的财政,对政党的不满.老视同西方文明的妥协,主张依靠日本古代的道德,军部不赞成财界政界的利己的办法,农村国家主义青年中酿成和出现了新政治势力,为挽回景气而立强硬外交政策——这些重要原因,不能不放弃没能做出什么成绩的弊原对华妥协政策.日本国内的焦煤更加激起在满日本人中的不安.到9月初,就预测着日中破裂的事了.两国的报纸出现煽动性的舆论,报了陆军大臣的激烈讲演,在满日本少壮军官也…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07,(15):17-18
传统的扶贫模式在阶段性地解决贫困群体温饱问题的同时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简单的给予往往导致目标群体"等靠要",甚至形成"输血——失血——再输血"的不良循环。如何走出一条变"输血"为"造血"的路子,让  相似文献   

6.
财政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将社会产品的一部分进行集中分配的一种分配形式。财政分配与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工资分配、价格分配或企业财务分配等其他分配形式不同,在财政分配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政府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在整个分配过程中政府是直接的决定者和组织者。从财政学的角度分析,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即私人经济活动和政府经济活动。财政权力是政府权力中基本的权力之一,它是政府存续的前提,属于国家的“生存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财政权力与私人的财产权力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无论…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在一生64个春秋中仅仅去过两个国家——日本和苏联。青年时代他曾五次前往日本留学.主要是为政治避难并寻求真理。1922年11月至1923年1月.陈独秀曾经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远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是陈独秀一生中第一次前往苏联也是最后一次出国之行。  相似文献   

8.
城郊财政是国家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心城市周围地域的政府凭借国家给予的有限权力,参与这个地区以及和城市有经济联系的社会产品分配的特殊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第一,城郊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一部分,它包括城郊财政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城郊财政的收支在中央财政分配关系中的划分;第二,城郊财政又是城郊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杠杆。它包括城郊经济发展在资金上的宏观调节和控制,城郊乡镇建设和产  相似文献   

9.
黄琳 《党的建设》2007,(2):57-57
污染曾使日本财政一年损失15000多亿日元。和中国一样,日本的经济曾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飞奔。  相似文献   

10.
一、日本经济目前还难以摆脱萧条。日本经济在战后的发展过程中,曾于1973~1979年,在两次世界性石油危机之间以“滞胀”形式表现出一次比较长时间的经济萧条。“滞胀”时期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比高速增长时期减速一半,不足5%,但明显高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1.
分税制财政体制已于今年开始实施。它作为改变中央和地方利益分配格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将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财政管理体制,是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重要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省曾对我市的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过几次大的改革。1988年我市财政计划单列时,中央对我市实行了收入递增包干体制,其核心是以1987年收支为基数,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作为上交基数,以后每年上交的财政收入递增5.3%,超收全留,短收赔补。 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日本花了30年就进入了列强行列。二战失败后,也只用了20多年就跃居世界经济次强。而我们以优于日本的硬件,经历了30年高速成长,仍与日本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仅此一点,就仍需虚心学习。中国向日本学习,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是最大的相同点,第二是最大的相异点。中日国情最大的相同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进入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其持续时间之长打破了日本战后的历次衰退记录。一、日本经济衰退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日本经济衰退主要表现为:1.实际经济增长率持续走低。1990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为2.2%,1991年跌至1.1%。此后3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在零左右徘徊,呈现明显的零增长。除1995—1996年有所复苏外,1997年实际GDP增长率再次跌至—0.7%,1998年进一步跌至—2.8%,经济规模比1997年减少12.6万亿日元。2.股市持续下跌。1989年底,日经指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始于1994年的财政分权式改革、赋予地方政府独立的财权,无疑是很关键的因素。它使地方政府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主体,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公共品供给不足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关系极大。而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财政工作的论述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54年1月,兼任财政部长的邓小平在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上作了两次重要讲话。专门阐述了关于财政工作的指导方针。重读收录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中这两篇文章深感意义重大。特别是邓小平关于正确处理财政工作中全局与局部关系的论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体制的改革,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生产凋敝、通货膨胀的烂摊子,我国的财经工作由战时分散经营转化为统一管理,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在短短的…  相似文献   

16.
1973年与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经济对策,抑制通货膨胀,控制和稳定物价,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一)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随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中东产油国削减原油生产,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使那些通过廉价获得燃料、原料而发展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了沉重打击。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每年消耗石油2亿万吨以上,其中99.7%依靠进口。石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分为扩张(或积极)、稳健(或中性)、紧缩三类,是政府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我国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曾经进行过两次财政宏观调控。其中,尤以199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让人记忆犹新。从1998年起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更直接、更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它是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调节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以具体的时间界限来确定,只能是根据国际国内政…  相似文献   

18.
日本政府的统计快报显示,2003年,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达2.7%,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7.0%。在经历十多年经济低迷之后,许多日本人对上述统计数字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甚至不少经济学家也觉得超乎预料。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日本经济转机突现?日本经济能否就此走向复苏并再现辉煌?促进日本经济增长的因素虽然不少人对日本经济的近期表现颇感意外,但仔细分析却也在情理之中。在日本经济“转机突现”的背后,实际上是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四个方面。多年改革,效果初显。泡沫经济崩溃后的十多年中,日本经…  相似文献   

19.
日本具有强烈的扩张野心,它不仅于874年吞并了琉球岛,而且对我东北、台湾及其钓鱼岛早已垂涎三尺。日本阴谋窃占钓鱼岛之野心由来已久,其手段极为卑劣。日本第一次想窃占钓鱼岛是在188年。当时古贺辰四郎到钓鱼岛采集鸟羽。回去后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请开发该岛。日本政府于1885年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说明日本的一些情况,现根据日本“经济形势”、“东洋统计月报”、日本海关统计报告等材料,将有关的一些经济资料分列于后:(一)工业生产: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植下,日本工业生产相当迅速的膨胀。到一九六一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比战前增加了三点六倍,其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是最高的;目前日本工业生产量已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量的百分之四。(一九三七年为百分之四点八,一九四八年为百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