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快农村富余人口转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农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富余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一、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的必要性第一,加快农村富余人口转移是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需要。目前,我国人口已近13亿,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占到70%。在我国9.6亿公顷的总土地面积中,能够用于农业…  相似文献   

2.
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加速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跃民 《学习论坛》2003,(11):44-44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就“三农”问题给我们提出的明确任务。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我们每一个关心、研究和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都应当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谋求发展农村经济的新途径,寻求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近年,农民增收缓慢,种粮效益低,低质农产品大量积压,价格下跌。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解决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 很多年以前,毛泽东同志就精辟地指出: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这其中,包含着我们党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根本目的、根本任务的深刻认识。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基于这个深刻认识,施行一系列有利于调动最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的方针政策,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以土生土长的乡镇企业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并为25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将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城乡 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近一半的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农村发展对城镇和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越紧密,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越来越明显,解决好“三农”问题更显得迫切和重要。为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对深化农村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三农”问题 ,简单说来 ,就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全国 1 3亿人口中 ,有 9亿多在农村 ,占全国总人口的 70 %以上。在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里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所处地位举足轻重。改革开放后的 2 0多年来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几千年温饱难保的中国农民终于走出了贫困 ,迈向了小康 ,为我国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 ,还存在着不少值得高度…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双流县在破解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中,着力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从“完善一套人才保障措施,构建一支实用人才队伍,搭建一个人才供需平台”入手,加强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和使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一、完善一套人才保障措施,强化农村人才政策引导双流县既是经济强县,也是农业大县,92.6万人口中60%以上是农村人口。县委高度重视培养和开发现代新型农民,将保障农村人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作为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杨天雄 《党的建设》2014,(12):27-2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在不断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重视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转换,对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中国有2.87亿农民工存量,未来城镇还有2亿新增人口的空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影响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改革,理顺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正是让农民卸掉包袱,放心进城,大胆创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收入增长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近一亿人口,70%在农村,人多地少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因此,我省“三农”问题的关键集中归结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60%的农业大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解决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而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做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通过城乡统筹解决城乡差别,通过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通过政府观念和行为转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拉开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序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向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关键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根本大计在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就是说,通过教育“搭桥”,引来科技之“水”,把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一、着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坚实基础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村级组织是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党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必须“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长期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不断脱离土地,转移到城镇。土地是农民的根,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是农民财富的重要来源,是农民生存的重要保障,也是农民的生存方式。但在城镇化实践中,人们往往把城镇化简单理解为人口向城市地带的集中,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13.
重要言论     
石宗源:建设新农村谋求新跨越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强调,解决贵州“三农”问题,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历史任务来进行。一是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力争到2010年基本解决现有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落实好“三类扶贫措施”,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三个基本”,就是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三类扶贫措施”,就是对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采取开发式扶贫的方式实现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解决温饱,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特困人口,建立长期救助机制。“三项重点工作”,就是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五是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建设, 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六是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问题,是共同致富和全面发展的关键。当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加快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辉煌成就后再迈上新台阶的战略步骤。这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民国度,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研究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不能不首先研究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在革命时期是土地问题,在建设时期是农业发展道路问题。这样一个现实意义很强的研究课题,无疑得由一批披荆斩棘的先行者反复探索才能逐步完成。有条件并有使命感的史学家,自会将笔投向这块园地。  相似文献   

16.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新农村目标的必然要求。作为交通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交通建设项目优势,依靠和发挥好各级政府、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程,促进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畅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强化服务意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凉州区交通局以推进…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头等重要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雄伟蓝图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三农”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制度性因素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土地制度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中国现行的集体所有、分散经营的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历史选择的结果。这一制度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制度的固有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并给我国农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害。要把“十六大”给我们精心绘制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必须对现行农村土地…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较严峻,解决农民“看病难”是政府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揭阳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市,更加迫切需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文章提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加强领导、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卫生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二个发展中的大国,农村人口占80%以上,农业始终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解决的一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九五”末,我国粮食产量要达到4.9亿吨,力争5亿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4%,基本解  相似文献   

20.
修海玉 《奋斗》2003,(8):26-2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还在农村。纵观经济走势,“三农”问题已成为阻滞我省加快发展的症结。县域是农业发展的基本单元,支撑全局的作用举足轻重。正视差距,放眼发展,我们必须以“振兴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目标,明晰优势,精确定位,全面推进县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尽快调出特色、调出优势、调出竞争力、调出高效益,加速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