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过程中 ,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诸如欲望、紧张、疑惑、恐惧和侥幸等。这些心理活动与违法犯罪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违法犯罪动机的形成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其中的侥幸心理在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因果结构中又经常起着重要作用 ,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起着决定性作用。一、大学生违法犯罪侥幸心理的产生和形成人的侥幸心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当人们在主观上想要做的事情与客观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一旦做了就有可能失败 ,而行为人不顾这种与客观相矛盾的状况 ,抱着试一试或许成功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全球未成年人犯罪与日剧增、居高不下的发展情形 ,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密切关注。为了遏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法可依 ,走上依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轨道 ,1999年 6月 2 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并于 1999年 11月 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中国诞生了。它不仅具有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它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 ,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日趋严重,呈 逐年增长势头,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社会 各界忧虑的焦点。怎么样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 的犯罪,已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1.违法犯罪低龄化。青少年首次违法犯罪 的平均年龄,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16.7岁下降 到14.5岁,13岁以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在逐 步增多。  相似文献   

4.
司法过程的本质是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社会主体违法犯罪行为的过程,它有五个基本环节:一是认识违法犯罪,二是评价违法犯罪,三是判决违法犯罪,四是控制违法犯罪,五是改造违法犯罪。司法体制改革应在这五个环节及其相互关联上展开,不断提高司法过程的效率水平,以最终达到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保证社会稳定运行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龚其云 《共产党人》2005,(18):36-3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希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寄托。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等原因,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因素大量存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未成年人犯罪、贩毒吸毒、环境污染被列为当今“三大社会公害”,其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被排在第一位。如何多管齐下,防范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刘长财 《学习月刊》2012,(12):136-137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税收的高速增长,发票逐渐成为政治经济生活交往中的重要角色,成为税收监控的重要手段。因为重要,国家强化了对发票的规范管理,加大了对发票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但由于虚假发票的"买方市场"巨大,引起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根源性问题突出,高发势头尚未根本遏制,民众对发票引起的腐败忍受力已到极限。彻底改革发票制度是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一步,也是执政改革的攻坚战,它将是国内利益集团格局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要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格局中,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功能,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水平。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基础。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8.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行为透视大学生违法犯罪泛指在大学生这一特定时期所实施的轻微违法、违纪行为以及严重的犯罪行为,系以反复持续性反社会行为为特点的一类行为障碍,从心理学角度讲,大学生违法犯罪是指在其违法犯罪人格支配下所实施的反复的或持续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的行为。如打架、骂人,损坏公物等一般具有偶发性、情境性、盲目性等违纪违法行为和诸如偷窃、打架斗殴,流氓滋事乃至杀人放火等具有较重的犯罪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9.
一、无限防卫权的历史演变防卫权是由人类的防卫本能逐步发展而来的一项法律上的权力。正当防卫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历史渊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复仇状态的无节制行为朝着合乎人类理性和社会需要的有限制法律行为的转变。正当防卫权,从目前世界各国刑事立法对正当防卫的普遍规定来看,它是一种权利行为,是国家为保护合法权益免受紧迫不正当的侵害,通过法律授予公民的一种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王伟  李学锋 《世纪桥》2012,(9):57-58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缺失问题日渐凸显。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频发。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预防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高校网络文明建设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使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外惩治和预防腐败有教育化、透明化、社会化、全面化等四项原则,反腐败主体多元性和专门机构相结合、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相结合、体制内反腐败和外界监督相结合、公众参与反腐与精英表率作用相结合。国外惩治和预防腐败给我们的启示是,整合我国反腐监督机构,建立位高权重、有序高效的监督机构体系;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标本兼治,注重预防,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对腐败行为予以严重处罚;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平财  邓世军 《世纪桥》2007,(9):80-80,86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象和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加强教育是基础;加强监督管理是重点;加强有效预防是关键;加强综合治理是保障。  相似文献   

13.
赵赴越 《先锋队》2010,(10):42-42
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最大限度地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行为,对于维护党的领导,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山西煤销集团晋中榆次有限公司对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少数未成年人由于受到社会生活不良现象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吴秋余 《发展论坛》2003,(12):83-84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保护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主要表现出“五化”的特点。一是犯罪手段暴力化。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在急剧增长的同时,“犯罪质量”也迅速升级,暴力程度不断加剧,重大犯罪比例逐年增高。令人尤为震惊的是,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明显增多,因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而杀人…  相似文献   

16.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紧急情况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权利。它使公民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施行反击,以制止不法侵害。正当防卫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其正义性,决定了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和鼓励。正当防卫是近年来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经常讨论的...  相似文献   

17.
简论腐败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腐败现象,就性质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违法犯罪的腐败行为。这主要是指严重的以权谋私、贪污挪用、行贿受贿、官倒私倒、挥霍公款、弄权渎职、官僚主义等政治、经济腐败行为。政治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根源,是最危险最难以克服的腐败。它既不同于一般社会刑事犯罪,因为它超越法律,特权至上,以权枉法,具有残酷性;它也不同于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万能,它更不同于社会观念的腐化,因为它直接破坏民主,践踏党、国家和人民的法律意志,甚至有失国格和人格,又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腐蚀性。因此,对此类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需有足够的认识和警觉。  相似文献   

18.
对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积极引导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走向社会,对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乌鲁木齐市的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报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民主监督,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最重要的手段。然而,近年来却屡屡发生举报人遭打击报复的事件,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举报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匿名举报案件比例不断增加,严重制约了举报作用的发挥。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对预防与惩治贪污腐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渎职侵权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