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吕立新 《新湘评论》2010,(18):57-59
陈师曾:我们应该帮助这位乡下老农 1917年5月,齐白石只身一人来到北京,这是距他第一次来北京14年之后的第二次进京。 齐白石到了北京,住在前门外好朋友郭葆生家。住了不到10天,遇上了张勋复辟,便随着郭葆生一家匆匆躲到了天津的租界避难。6月底,返回北京,齐白石搬到了宣武门外的法源寺内居住。  相似文献   

2.
正4月22日,习近平陕西考察进入第三天,他来到省会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2015年,总书记曾两次踏访西安,触摸这座古都的脉搏。五年后再访西安,他先后到了三个考察点,每一个都攸关国脉。看国之命脉: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习近平在西安考察的第一站,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企业,陕汽位居中国机械500强第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举国悲愤。当时齐白石在北平卖画营生。一天,一个日本商人出高价想索取他的画,被他拒绝。后来他贴出字条:“齐白石画不卖给日本人。”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京。一天上午,两个日军军官带一个翻译找到齐白石,以买画为由,诱劝他加入日本籍。他一听就火了,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白石的名),就把他的脑袋拿去!”3人碰了一鼻子灰。为避免敌人找麻烦,齐白石写了一个告示贴在门下:“中外长官要买画,用代表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  相似文献   

4.
杨虎城公馆止园,现门牌是青年路117号,是西安市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止字既不悦耳,也不够吉祥,杨虎城为何称自己公馆为“止园”呢?说来有一段故事。 杨虎城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到西安后,从一衰落富户手中购买到此院作为私宅。他听说这里曾是唐时皇家一宫殿之所在,心中很高兴,住上了一块  相似文献   

5.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一个木匠成为一个画师,从一个偏远地区的画家成为京城的大画家,进而成为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艺术大师,曾经历了颇为曲折的艰难之路。这其中有两个人影响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一个是清末名士陈宝箴之孙陈师曾,一个就是徐悲鸿。在齐白石的朋友中,陈师曾是第一个真正读懂齐白石并真心推介和宣传齐白石画的人;而齐白石又得益于徐悲鸿的尊重和推介,最终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6.
今年母亲节,在北京看到两条好消息。一条是花店的康乃馨热销,有的花店的订花数甚至超过了情人节。一条是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邀请获得“文明之星”的来京务工人员的母亲进京游。这两条消息都同母亲有关。“百善孝为先”, 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很难想象会在爱他人、爱社会、爱集体、爱国家方面做得很好。“文明之星”的慈母因子女在北京打工有优异表现被邀进京, 更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目卿 《湘潮》2012,(3):34-37
2008年冬,他应国家民族博物馆和中央民族大学邀请,赴京举办《老后——花瑶文化展》。同年,他的摄影专著《神秘的花瑶》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建国60周年大庆期间,他率领花瑶民间文艺表演队,代表全国少数民族进京演出13场,受到首都民众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2010年应首都博物馆之邀,赴京举办《生命.生活.重阳——老后的大山情结》摄影展,同年12月,  相似文献   

8.
1956年张大千曾去拜访毕加索,看到他的画桌上有不少临齐白石的画。毕加索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这位西方最有影响的艺术大师,如此评价齐白石,可见齐白石的影响。齐白石如何从乡间木匠成长为国画宗师?《从木匠到巨匠》一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齐白石的  相似文献   

9.
正到了戈壁滩上,要想活下来,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一定要有方向。大概在七年前,我和王石一起去戈壁滩,从西安开车一直到新疆乌鲁木齐。到新疆的时候,车突然坏了,前面的车已经走远了,那个地方也没有手机信号。我们只好把车停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什么都看不见,一个参照物都没有,地上全部都是戈壁滩上的鹅卵石,温度之高,很快就可以把轮胎粘到石头上。没有办法跟任何人联系,我们越来越恐惧,渐渐开始焦躁。司机下了车,他就在那边转,不断地往地上看,看什么呢?看有没有车辙。后来他发现一个车辙,  相似文献   

10.
1956年张大千曾去拜访毕加索,看到他的画桌上有不少临齐白石的画。毕加索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这位西方最有影响的艺术大师,如此评价齐白石,可见齐白石的影响。齐白石如何从乡间木匠成长为国画宗师?《从木匠到巨匠》一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生需要一种自己打倒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齐白石70岁变法,原因是他对自己的画风无法再忍受了。换言,他比别人更讨厌自己的旧作。果然,此后老人画出一批面貌一新的东西。虽然我们认为他70岁之前的画均可珍视。但不变法,齐白石就不是齐白石,可能还在湘潭乡下给人家打窗户门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引用的时候,故意丢下后面这句。孔子说的是选择的重要,而非伪逊。他强调的是,人要像照镜子一样观人,并根据别人的效果来校正自己。翻一翻《论语》,会发现孔子的学说因时因事彼此常有矛盾,…  相似文献   

12.
于若木含情忆陈云李健编著个人生活规律近于刻板陈云出生农家,苦水里泡大,深知生存之艰辛。他一生平民意识极浓厚,生活简朴,从不允许有丝毫奢华。1949年5月,他进京后住在北长街。这条街上有个很小的理发店。刚进城时,陈云每次都在这个理发店理发,后来被组织发...  相似文献   

13.
<正>李苦禅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美术界公认“吴昌硕之后有齐白石,齐白石之后有李苦禅”。他的作品正、大、高、奇,充满雄浑激荡、浩然正气,尽显阳刚之美。画如其人。李苦禅既是一位国画写意大师,也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的地下革命生涯故事,至今鲜为人知。拉洋车的大学生讲革命义气李苦禅是山东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农家子弟,原名英杰,自幼爱好武术和绘画。1919年,他只身到北京求学,因举目无亲,身无分文,只好落脚慈音寺,靠从舍粥棚里取  相似文献   

14.
细察国画大师齐白石清末游历桂林的历史状况,发现除1905年至1906年在桂林逗留半年之外,1907年初齐白石去钦州也经过桂林。以齐白石诗文及画稿为依据,尽量明晰画师齐白石作为旅游者在桂林观察写生,四处游览,品尝特产,榕荫消闲的经历与感受。注意到齐白石以后的画作多次反映"芋魁",应该对荔浦芋有所认知。齐白石在桂林的观察写生,为其之后山水画法变革创新形成基础。根据近年公开的齐白石画稿,对齐白石在桂林的活动及与友人的交往有新的发现。对邀请齐白石游览桂林的湘籍同乡汪贻书,依据史料订正了官职。  相似文献   

15.
正贝特兰是一位在新西兰出生的英国记者。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他曾两次到陕西采访,向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与西安事变的经过。毛泽东曾亲自接见他,他们之间的谈话还被收入到《毛泽东选集》中。贝特兰因此成为闻名中外的记者和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报导西安事变的经过贝特兰牛津大学毕业后,曾在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学意大利文,后来到伦敦新闻界工作,加入了英国工党。1936年1月,他来到中国北平工作,任英国工党机关报  相似文献   

16.
齐白石乃跨越近现代两个世纪的杰出的艺术大师。1864年1月1日,齐白石诞生在湘潭县南百余里的杏子坞星斗塘老屋。派名纯芝,字渭清,别号白石山人。他以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人民的艺术事业,人民也给予了他极高的荣誉,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7.
西安碑林有块名叫《官箴》的石碑,上书短短36个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块碑,是清道光四年西安令张聪贤受陕西延绥道台颜伯涛之托摹刻的。据清代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记载,颜伯涛在闽浙总督任上,恰逢英人入侵,英国人放了几炮,他就吓得屁滚尿流,狼狈而逃。道光皇帝非常恼火,将他革职还乡。还乡途中,有六七百名扛夫为其搬运行李,整个队伍“几三千人”。这个不折不扣的大贪官,责人刻这则“官箴”,还不是为了“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假廉以成贪,内险而外仁”。(阮…  相似文献   

18.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齐白石傲,傲如古松。先生壮年时曾教夏午贻的妾学画。夏午贻想感谢他,要给他捐个官做做,先生当即谢绝。先生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告诫子孙不要混迹官场。齐白石痴,痴如顽石。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惊问  相似文献   

19.
正坐在老宅子前的叶广芩。王八丫丫、耗子丫丫,这是一个北京小女孩儿时的小名。淘气的小女孩儿后来成为作家叶广芩,如今已年近七旬。当年离京是撕心裂肺的痛"一个北京人被甩出去了,到现在我也没有北京户口,这个离心力由不得个人,由不得政府。"说到这些的时候,叶广芩没有一丝怨气,反倒是一脸的开心。但叶广芩依旧不愿意回想1968年那个夏天,她的妈妈卧病在床,不能到火车站送她离京。"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知青叶广芩和车窗外的北京告别,一站又一站,她来到了陕西西安。很多个夜晚,叶广芩在想象中从西安回到了北京,"但到了后来我知道我可能  相似文献   

20.
70年来,中共中央多次对西安事变及杨虎城给予高度评价。那么,杨虎城到底有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究竟做了些什么,以至于当时的南京国民党政府怀疑他在陕西搞“赤化”?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段绝密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