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毛泽东在收到诗友柳亚子因没有安排工作而写的一首带有牢骚的诗后,作的和诗中的一句.意思是劝柳亚子要看得远一些.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工作有的是做.并要柳亚子放宽心。  相似文献   

2.
许多现代中国人知道柳亚子先生,和毛泽东的一首诗有关: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毛泽东此诗,显然有劝解之意。于是,柳亚子的“牢骚”从何而来,就成为猜测不绝的一桩公案。 有人说,柳亚子是因为新政府没有他的职位,要官呢!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知道柳亚子先生和毛泽东的一首诗有关: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相似文献   

4.
《党史纵览》2011,(2):56
1949年3月28日夜,与毛泽东相识23年、诗词唱和不断的柳亚子写下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诗中充斥着他内心的不满和牢骚,流露出了归隐故乡之意。这一天离柳亚子到北平不过10天、毛泽东进北平只有3天。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知道柳亚子先生和毛泽东的一首诗有关: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柳亚子、周世钊、郭沫若三位朋友各有过几次诗词唱和,但柳毛的首次诗词唱和(柳亚子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和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影响最为深广。在毛泽东所有已发表的50多篇诗词中,《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虽不似《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的“战锦方为大问题”诸说不同,见解各异,但因着对柳诗的不同理解,也就多少对毛诗中“牢骚”的史实背景有不尽一致的归结。  相似文献   

7.
《沁园春·雪》写于何时何地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其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毛泽东便把9年前创作的《沁同春·雪》书赠给柳亚子,许致信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相似文献   

8.
关于柳亚子写《盛事呈毛主席》诗发“牢骚”的原因,许多学者都曾著文探讨和解说。尤其是曾彦修同志回忆田家英当年在毛柳之间传书送信的文章(载《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6期、1995年第5期),提供了很好的历史背景资料,读来使人获益良多。但对照《柳亚子选集》和《毛泽东书信选集》中的有关记载,以往的许多解释似还有可商榷之处。现提出以下看法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出版的有关邓小平生平活动的读物中,有两则生争史实明显有误:一、柳亚子诗赠邓小平,纯系“张冠李戴”之事。《柳亚子诗词选冲收录有一首诗,题为《赠邓小平》,司徒浩引用此诗撰写的《柳亚子诗赠邓小平》一文说,1949年初,柳亚子由香港来到北京,“由于邓小平安排妥当,使得柳亚子对中共的细心照顾,非常满意,于是在4月间写了《赠邓小平》一诗”。实际上,1949年三四月间,当时身兼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和第二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不在也未到过北平。经核实,这首诗当时是赠给邓子平(现为中共中央统战部离休干部)的。二、《我的父…  相似文献   

10.
自从我在本刊1994年第6期上发表了《我所知道的柳毛赠答诗中“牢骚”问题的史实背景》一文后,有人问我还知道点什么(这只怪我文章中有一二句吞吐之词),并希望我能适当写出。但数月来我并未为此议所动。 可是后来我收到了一篇香港发表的文章,题为《为柳亚子的“牢骚”辩》(作者徐文烈,载香港《明报月刊》1995年1月号)。这篇文章在《“牢骚”何在?》一小节中对柳诗的关键之处有一些重要解释,因文长,只能略引如下: “柳亚子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富有热情的爱国诗人,处在那样十分复杂的党派之间,他自认是不善于作统战工作。其时他大概深感及此,因而有‘说项依  相似文献   

11.
我所知道的柳毛赠答诗中“牢骚”问题的史实背景曾彦修广州《随笔》双月刊1994年第3期上,发表了郭隽杰先生《关于柳亚子的"牢骚"》一文。文章根据已故陈迩冬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写的"交代"──谈陈与柳的关系的自留提纲,判断柳的"牢骚"是由于周恩来在进北...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能词善赋,诗词境界高远雅致,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在他写下的众多气势磅礴的诗词中,曾流传着三次与柳亚子唱和的佳事。 风流辞赋《沁园春》 1945年8月22日,毛泽东由延安飞抵重庆,开始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就在毛泽东抵渝的第三天,柳亚子到他住地拜访,首先面呈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卡尔系指卡尔·马克思,中山指孙中山)。同时,提出索要毛泽东的诗稿。9月6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等去柳亚子寓所回拜,以旧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利用谈判之余广泛地接触了重庆各界人士,这其中就有柳亚子先生。毛主席与柳亚子的这段交往成了我党统战史上的一段久传不衰的佳话。柳亚子称赞毛主席亲赴重庆谈判是“弥天大勇”毛泽东与柳亚子初晤,是1926年5月在广州。当时毛泽东不过30出头,而柳亚子则已近“不惑”之年。可是,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委的柳亚子一眼见到身材魁梧、带着浓重湘音的毛泽东时,就立即喜欢上了他。两人成了“忘年之交”。一起品茗叙谈,一起议论国事。柳亚子在交谈中对毛泽…  相似文献   

14.
1949年4月29日,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写了一首《和柳亚子先生》的七律,以答复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的一首七律。诗人柳亚子跟毛泽东常有诗词唱和,而同人知道柳亚子大多也正是得助于渎毛泽东的诗词。  相似文献   

15.
柳亚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郭沫若曾称柳亚子先生为“今屈原”。茅盾认为“柳先生的诗,反映了前清末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的历史,亦即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称之为史诗,是名副其实的。”柳亚子一生与毛泽东有过三次聚会。第一次是1926年5月在广州;第二次是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两位诗人之间的友好交往、诗词唱和、书信往来,为中国的诗坛留下了一段千秋佳话。  相似文献   

16.
刘良 《湘潮》2004,(2):8-12
毛泽东与柳亚子《二十三年三握手》,在中共统战史上谱写了一曲雄奇瑰丽的乐章。“珠江粤海惊初见”,柳亚子就对毛泽东胸襟与才学赞叹不已,两人竟有相见恨晚之感;“重逢握手喜渝州”,柳亚子对毛泽东气魄宏大、瑰丽雄浑的《沁园春·雪》直呼“大作、大作”……  相似文献   

17.
马祖云 《新湘评论》2014,(16):44-44
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曾与柳亚子前往“妙奇香”茶馆叙谈。多年后,柳亚子赠毛泽东诗曰“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毛泽东追忆往事,颇有同感。于今读来,令人生发对品茶的无尽况味与感悟。确然,中华茶文化意蕴深厚,以茶为生、以茶修为、以茶联谊、以茶论人、以茶入艺、以茶作画、以茶兴文、以茶施礼,可谓茶中有品,茶中有人生。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出版的《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0 2年 4月版 ) ,收录有毛泽东 1 94 6年 1月 2 8日致柳亚子的一封信。该信中有一句 :“印章二方 ,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的和词 ,均拜受了。”《毛泽东文艺论集》的编者对“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分别作了注解 ,唯独没有注释孙女士的“和词”。笔者揣测 ,也许是编者一时没有找到这首词。笔者在前些时候查找有关毛泽东咏雪词的资料时 ,恰好看到了“孙女士”———谭平山的夫人孙荪荃———的和词。这首词也是唱和毛泽东《沁园春·雪》的 ,刊载于 1 94 5年 1 2月 2 9日重庆出版的《客观》…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毛泽东喜爱“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据曾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图书管理小组工作过的张贻玖的统计,毛泽东圈画过的唐诗约600首,其中“三李”诗约占三分之一(200首)。  相似文献   

20.
博览之窗     
在已公开发表的50首毛泽东诗词中,有三首是写井冈山的。而其中最早的一首,便是《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28年秋写下的。 1928年7月,敌军对井冈山发起了第二次“围剿”,前锋逼近永新。为调动敌人回援,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二十八、二十九团抄敌后路,向湖南酃县、茶陵进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