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子房 《党课》2010,(12):72-72
陕北时期,当地一农妇因为丈夫被雷电击死,大骂共产党“黑暗”,大骂毛泽东“官僚横行”。农妇被捕后,保安处的意见是给予严惩。毛泽东闻知后,把骂他的农妇请到办公室,和蔼真诚地向她了解情况。农妇把自己的冤屈一五一十地向毛泽东诉说。毛泽东听完,立即指示有关部门放人,对她家的特殊困难给予特别的照顾。  相似文献   

2.
“老百姓可以骂我们,我们却不能骂他们,因为他们是主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的几句名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均设在延安,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所窝洞内办公。1941年夏日的一天,延安公安保卫部门向毛泽东汇报一个情况:清涧县有一个农妇的丈夫被雷电击死,引起她的悲伤,她却大骂“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  相似文献   

3.
前些天,看电视剧《延安颂》,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那是1941年6月的一天,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问题。突然大雨滂沱,一声霹雳,会议室遭到雷击,延川县代县长当场被电击死。事后,一个农妇说,老天爷咋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毛泽东后来和这个农妇谈话,了解到她的丈夫已牺牲在抗日前线,家里没劳动力,交不了公粮,征收公粮的人非要拿走她家做种子用的粮食,她出于激愤才说了  相似文献   

4.
近读《毛泽东的故事》一文,其中《毛泽东挨骂》的故事令笔者感慨颇多。1941年陕甘宁边区公粮征过了头,惹得百姓不满,一位刘姓老人心生怨气,写了一副对联:“天神你讲,怎不保佑刘志桑;雷公你听,咋不轰死毛泽东。”一介村夫,口吐狂言,竟敢如此犯上。然而就在审判台上,毛泽东当场放了“罪人”,并且宣布立即削减边区人民的公粮负担。这种挨骂而  相似文献   

5.
1949年10月,毛泽东同志的长子毛岸英在给亲友的一封信中说道:“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反动派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情,不讲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亲戚  相似文献   

6.
《广东党史》2011,(11):35-35
全国解放前夕,有一次毛泽东会见了司徒关堂老先生。老先生说:“共产党胜利了,现在要上台了,我们这些人是来给共产党抬轿子的。”毛泽东对老人说:“我们以后要长期一块共事,我们大家既是坐轿者,又都是抬轿者,每一个爱国的志士仁人,都可以以自己的特长,参加人民政府的工作,不但要做到尽职尽责,还要做到有职有权。”(《跟随毛泽东纪事》...  相似文献   

7.
陈永平  赵坚 《党史博采》2006,(11):43-44
人们都知道,善于求知学习、勇于探索创新的毛泽东一生很少出国。后来有的人说,毛泽东不出国是有根有源的,他是从青年时期就排斥出国也;有的人在一些文章中说,毛泽东是真龙天子,需“泽东海之水”以“润之”,所以他不可能出国;还有的人认为,青年毛泽东未出国留学反映了他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8.
多听“杂音”好“作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杂音”是指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中国有条古训:“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告诫人们遇事要多听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失误。人们熟知的清朝进士郑板桥独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一个封建官吏聆听“杂音”,了解劳苦大众的典范。但比起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虚怀若谷、广纳众言的精神,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大家都知道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挨骂”的故事。当时边区公安机关把骂人的人抓了起来,毛泽东闻讯后说:他这样说必有原因,并派人去了解。原来是边区农村负担过重。于是中央决定减征公粮,并听取民…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03/8十一、以诗相劝柳亚子,从长计为党工作“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毛泽东在收到诗友柳亚子因没有安排工作而写的一首带有牢骚的诗后,作的和诗中的一句,意思是劝柳亚子要看得远一些,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工作有的是做,并要柳亚子放宽心。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交”很早,早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就已相识,并从此有诗文来往。所以,在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和柳亚子的最多。柳亚子也是最早写诗赞颂毛泽东的人。早在1929年,有消息说毛泽东已遭不幸,柳亚子闻此传言,非常悲痛,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神烈峰头墓…  相似文献   

10.
郭庆晨 《前线》2009,(6):58-58
听骂的态度,很能看出一个人修养的深浅高下。 宋朝的富弼曾官至宰相,这与他的胸襟宽广有直接关系。富弼的大度突出表现在听骂上。少年的富弼就练就了听骂的“童子功”。一次,有人莫名其妙地骂他,他听而不闻。旁边的人以为他真没听见,就提醒他说:“喂!有人骂你啦!”富弼回答说:“他大概是骂别人吧。”旁边的人说:“哪能呢,他是指名道姓地骂你呢!”富弼则说:“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11.
甘志刚 《党史文苑》2004,(11):41-41
“农民负担”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名词。文化大革命中没有“农民负担”一说,而且也没有人敢如此大胆提出“农民负担”问题。但没有这个提法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农民就没有负担。笔者在“文革”“左”倾路线横行时当过农民,对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有过亲身的体验,现在通过历史的回忆和理性的思考,介绍一下“文革”时期农民负担的大致情况。一是上交征购粮。“征购粮”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征粮”,也称“公粮”(相当于现在的农业税),它是按照土改时的“四固定”核算下来的。另一部分是“购粮”(国家订购粮),它是“统购统销”政策的产物。理论上…  相似文献   

12.
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古人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毛泽东同志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可见领导者能否知人善任,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无怪当年斯大林提出了“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然而,要真正做到知人善任,诚非易事。宋代政治家王安石说:“人才难得也难知。”究其原因,一是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色彩纷呈,千差万别,真正识别一个人,谈何容易!二是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庸人不可能发现和荐举人才,而发现人才的人本身大半就是人才。可惜这样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许多论著和回忆录都引用1942年在延安发生的群众抱怨领导人的一则史料,但对历史事件的主要情节的介绍和历史意义的阐述,相差很大,有必要加以辨明.一、史料运用要注意准确性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伪)顽对解放区进行残酷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再加上华北地区连续3年干旱,1942年解放区经济处于十分困难状态.为确保部队供给,边区政府于8月某日召开各县县长参加的征粮会议.当时,正下大雨,忽然一声雷响,延川县李县长触电身亡.事后有人说:唉呀,雷公为什么没有把毛主席打死呢?这话传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亲自去调查,其原因就是公粮太多、负担太重,老百姓有怨.毛泽东指示有关部门将征收公粮任务从20万担(每担300斤)减至16万担.这件事的处理,密切了党群、军民关系,毛泽东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高了.  相似文献   

14.
博览之窗     
周恩来是否“夺了毛泽东的军权” 宁都会议后,周恩来取代毛泽东出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从而给人造成一种误解,以致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说成是“周恩来夺了毛泽东的军权”。事实并非如此。 在宁都会议进行中,周恩来就多方提议,力图使毛泽东留在前方,明确表示不同意把毛泽东召回后方的意见。他认为:“泽东积年的经验多偏于作战,他的兴趣亦在于主持战争”,“如在前方则可吸引他贡献不少意见,对战争有帮助。”因此周  相似文献   

15.
博采之窗     
毛泽东是湖南湘潭韶山人,他的饮食习惯,一辈子都保持了一个农民的朴实和简单,很富有地方特色,基本上没有超出湘菜口味。现在韶山、长沙、上海、北京等地许多餐馆推出的“毛家菜”,有的菜的原料虽曾是毛泽东吃过的,但价格却很贵,菜名也神乎其神,这是对毛泽东简朴饮食的异化,我们必须恢复它的本来面目,看看毛泽东所吃过的菜和他的饮食习惯。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是在韶山、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瑞士前驻中国大使曾经说过我的脑子像COMPUTER(电脑),我的脑子里确实装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有使我高兴的,也有使我忧虑的。” 温家宝说了一连串的数字,在说到农村税费改革时说:“有一个县十二三万人口,吃财政饭的多达5700人,如果不精简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在说这个数字时,他用了一个古语:“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相似文献   

17.
群众观点最让大多数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幕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后来,尽管犯下了“大跃进”和“文革”等错误,但没有人怀疑毛泽东要尽快改变人民生活、将中国迅速带入富强之境的真诚。对腐败的毫不留情毛泽东对腐败深恶痛绝,对执政党向腐化蜕变保  相似文献   

18.
善小而为之     
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刘备,一生很是精彩,临死时还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是对自己的儿子说的,谓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他的那位小名叫阿斗的儿子刘后主,对老子的这句话似乎并未听进去。此公庸人,大善做不来,小善也不做;大恶做不来,小恶也不多,偶有为之而已(比如宠幸奸官黄皓)。但后来还是亡了国,这就不去说他了。实践“善小而为之”的人,在刘备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倒是出了不少。但直到毛泽东为一个烧炭兵写了专文《为人民服务》时,一些无权无钱为“大善”而尽绵薄之力行“小善”的普通人,才在史册上有了自己的代表——张思…  相似文献   

19.
1933年4月26日,在上海国民党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的法庭上,一个年青妇女正在厉声怒斥旁边一个低着头,浑身颤抖的人,“无耻叛徒,有什么脸面来见我?赶快滚开,不要站在我的面前玷污了我的眼睛。”法官企图阻止她,“你怎么敢在法庭上大喊大叫,破口大骂?”她轻蔑地说:“这是什么法庭?这是保护坏人,镇压好人的地方,是保护国民党投降卖国的地方。我就要骂叛徒,将来我们还要审判你们这些‘法官’!”“这么说你承认是共产党了?”法官奸诈地说。“我就是共产党。我们共产党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投降卖国的国民党。”她豪迈地…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1,(14):10-10
据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说,这个“新”字,是毛泽东同志加上去的:“那是1950年,有一天毛泽东的女儿在院子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听到了,立即给她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