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话"文化是"电子场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行为方式上的主动变革,从而形成的一种"中区倾向"的行为模式,"大话"文化只能以青年文化的面目出现.对于"大话"文化现象,不能轻易地以价值判断对其进行盖棺定论,它实际上是人们在"电子场景"下行为模式转变的一个信号而已.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从传统德治思想中对道德重要性的论述,传统"德治"思想对"以德治国"实践的作用,"德治"传统中有关"德治"与"法治"、道德与物质的关系的认识这三方面论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德治国"仍需吸收传统德治思想中积极方面.  相似文献   

3.
"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国际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国际政治的视野下,概括了词典、学者和各国政府关于"恐怖主义"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恐怖主义"定义界定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界定"恐怖主义"应把握的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4.
与同时代的思想家不同,章太炎的"群独"思想蕴含着对现代性的反思与超越.在群独理论的建构中,他以互释的方式阐释"群"与"独"的概念,辩证地指出"大独必群,群必以独成".在此,他解构了传统群独对立的二元模式,建构了群独融通合一的大独观与大群观.章太炎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原则,但在"不齐而齐"的本体原则与"各是其是"的秩序理想的阐释下,价值原则最终导向了群体,体现出其"群独"思想中个体与群体同向性的理论旨归.在全球化视域下,在共生原则的支配下,章太炎的"群独"理论可为当今时代思考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和各种"现代主义"的话语霸权下,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性"并没有衰退或丧失,却在一个潜在的"世界性"背景下展示出中国生活和民族性格的特征。全球化文化思潮和文学的"民族性"之间既是侵蚀和被侵蚀关系,也是相互吸收和融合的过程,后者是在和前者的不断冲突和矛盾中被显化。作家对文化之间碰撞的感受力成为文学作品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近年来中东地区恐怖势力聚集的背景下,中国新疆地区的"东突"恐怖势力打着"迁徙圣战"的旗号偷渡出境,辗转西亚和中东等地区参加国际恐怖主义战争."东突"势力参与"迁徙圣战"不但是其在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化演变阶段的最新表现,而且体现着国际势力的角逐和意识形态的竞争.我国要采取积极措施谨防"东突"势力以极端主义推动"东突问题"国际化,破坏新疆的和谐稳定,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相似文献   

7.
"统一经营"模式下的"产权式商铺"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式商铺"是近些年产生的一种新事物,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分散产权后追求统一经营的过程中,却忽略了产权分割与统一经营之间的法律障碍.通过对"产权式商铺"在"统一经营"模式下的委托经营、售后包租、按份共有、业主公决等问题在法律层面的简要分析,以期对相应的立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后马克思主"思潮的兴起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含义理解、类型划分、特征及影响等方面都进行深入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梳理和评价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研究"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目的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后马克思主义"者所得出的具体结论,而是要取其所长,在新形势下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翻开各类报刊,"领导重视"的字样会不时闯入我们的眼帘.目睹一桩桩困扰老百姓的挠头事在"领导重视"下解决,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精神振奋.但在高兴的同时,不禁让人纳闷:一些职能部门在"领导重视"之前干什么去了?为什么非要等到"领导重视"之后,才去解决自己早该解决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刘慧芳 《工会论坛》2002,8(3):86-87
"同志"作为由来已久的称谓,古无贬意;进入近现代以来,又被赋予革命、进步的内涵;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人篡改"同志"含义,极不可取,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4.
文章意在研究“公民宗教”对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意义。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瞬间”,就形成了公意,但学者们在解释公意的形成和实质时,通常过分强调了契约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社会契约论》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指出,“立法者”和“公民宗教”比契约观念对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和根本,并指出了卢梭的“立法者”和“公民宗教”与古代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免与官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两种适用于官吏犯罪的规定,它们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然而,两者在性质、适用范围、具体操作、法律后果上均有共同点和差异之处,笔者在此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16.
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现象的处理.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体现了翻译活动中在处理文化因素方面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事实证明,翻译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归化和异化原则应该被灵活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理性和理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笛卡尔主义的代名词,哈耶克不满"理性"和"理性主义"长期以来被其独享和滥用的局面,尝试和寻求对理性和理性主义的正名。通过对理性的重新表述和在理性主义之前加修饰语的办法,从逻辑层面上将这两个术语加以提升,区分出滥用理性的"建构理性(主义)"和有效利用理性的"进化理性(主义)",为自发生成的进化理性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提防个体自由遭受源于建构理性的计划和极权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18.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价值,"十个结合"是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贯穿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的基本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中渗透的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埃利希提出的活法概念,和庞德所提出的行动中的法,虽然是法社会学中两个相似的概念,难以区分开来,但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重要的差异。通过对这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对于这两个概念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发现二者之间不同的研究路径。在我国民间法的研究领域中,仍然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模糊状态,通过对于这两条不同研究路径的梳理,可以使我们对民间法基本范畴的研究更加清晰和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