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以一种更平等友爱的立场与动物相处,才让我们得以从不同以往的角度来了解它们:“不仅仅在于它们日常干些什么,吃些什么,怎样交配。还有它们如何获得快乐,又是什么使其悲伤。如何哀恸。甚至怎样对同伴朋友表达同情。”——这才是温情之上的温情。动人背后的动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对自己的文章有过这样的评语:“无论是对现在还是未来,都不是小的方着眼。”我们领会,他这种大局意识在战理论中表现为“超越局限,宏观求不囿于局部去认识局部,而是把局部背景下,把现阶段的事物放在历史的的整体联系中去寻找共性,在人范围种超越局限、宏观求同的方法,是解是的思想路线在他的统战理论中的是我们可以从他的几个主要的统战观点一、立足全民族大局,超越阶级.爱国主义旗帜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邓小平同志作为伟大的战略家一战线的战略性。“固然,统战工作有其5要的是它的战略性”。①他对统一战主角度概括…  相似文献   

3.
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 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  相似文献   

4.
易显飞  刘壮 《探索与争鸣》2023,(11):58-65+193
随着“NBRIC会聚技术”时代的到来,出现了与传统增强技术在作用机制与人技关系方面大相径庭的新兴人类增强技术。新兴人类增强技术“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的论争从未停歇。尽管两者的理论主张看似泾渭分明,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都对增强技术抱有一定的幻想;二是均在论争中反映了人的主体性迷失;三是对各自的命题前提皆存悬置。基于对这些共性的思考与把握,可以勾勒出两者对立消解的可能性界域,即让增强技术“位其所是”,重构人类中心主义,悬置形而上迷思,转向“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对这一问题, 100个人可能会有 100种答案。但是所有这些答案都可能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真”的问题,但要使“真善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唯有人文社会科学才能解决。因此,我们认为: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努力为人文社会科学鼓与呼。  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 ?学者各有定义,但是研究人类社会及人、社会、自然之间相互关系这一点可能是共同的。一般地说:社会科学是时代性科学,是近代社会结构化的产物,主要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市场,社会…  相似文献   

6.
知本无敌     
考查历史,每个世纪末都是在创造的激情与无望的沉沦中度过, 1997年更可谓多事之秋:美国的深蓝电脑战胜俄罗斯的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这场游戏表明未来战争的新兴武器是什么和电脑会不会超越人脑成为可能;“探路者”号飞船登上火星,是继人类登月后的又一座探索宇宙的里程碑,同时也证明了登山才知人渺小;戴安娜的风采照人和飞来横祸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的实现之艰难和现代人希望找到人类情感宽容的源泉;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指明了人类下个世纪的科学突破方向,但是有关影响道德平衡的忧虑远远超越了实用科学本身;金融界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编辑部:贵刊今年第6期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对《中国民政》的封面、内容提出一些看法,对此,我的观点不尽相同。其一,有关封面。封面是一种艺术,艺术的风格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些是让人一看就懂的,有些是让人久久回味的。我认为《中国民政》的封面有一种美感,使人耳目一新,至于它表达什么意念、何种情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说,甜瓜香菜,各人所爱。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有可能其他人喜欢,这是新闻、文学、美术、戏剧等常有的事,刊物封面也不例外。其二,有关内容。“来信”对1994年以来《中国民政》的内容加…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系统探析姜辉纵观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是常现常新并因此让人常省常思的基本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其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揭橥与回答,决定了该阶段社会发展的内容和方向,从而使其成为一以贯之的基...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批判性反思及其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推动了公共行政学科发展以及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从而在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生活条件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存在着许多值得反思与批判的缺陷:行政价值的偏颜、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自然的矛盾等。基于中国传统的农业文化基础以及当今行政改革与发展的现实任务,我们要从认知的、价值的、发展的等不同角度对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进行超越与重构。  相似文献   

10.
热爱科学是我国宪法所要求的公民应具有的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科学与道德既有区别,也有一定联系。为了正确理解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道德。人们对“科学”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并有各种各样的回答。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科学就是包括技术在内的自然科学或不包括技术的纯粹的自然科学。例如,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的“科学”就是这个意思。一般来说,对科学最普遍、最通俗的解释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里是将“科学”作为人类知识的…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世界观或方法论,是被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是政治课的精髓。要使学生全面领会,准确理解,笔者认为,需要灵活地运用以下五种方法:一、归纳法。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原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得出来的,运用归纳法进行原理教学,就是先让学生了解各个不同的具体事物,从分析这些具体事物中,归纳出一个共性的结论,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理解不会有困难。如在讲“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时,先讲自然界存在着矛盾,再讲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着矛盾,最后讲人们的思维领域中也存在着矛盾。由此归纳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当有网友问到“幸福的标准是什么?提升百姓的幸福感,政府有哪些考虑”时,温家宝说:“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标准可能人们都有不同,我也曾经讲过关于如何使人有尊严和幸福,我不想再重复过去的话,我只是说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2月28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3.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话 我信。其实,人是以两种不同的形态生活于世的,一是躯体的活,一是精神的活。躯体总是要死的,但人类的延绵不绝却是仰仗了那种被称为“精神”的东西。回想一下,从少年到青年,每行一步,总有一些名字如日中天.照耀着我们行讲的脚印n雷锋、王杰、邱少云……这些名字构成了浩繁的星云,使我们在混沌初开的当口,就知道了哪些是人类共同的倡导,什么是能够叫我们高大起来的要素。 但是,深入地想下去,这些名字所代表的躯体无一例外地消亡了。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死去的英雄。再换句话来说,他们只有在死后才…  相似文献   

14.
生命与环境     
纵观人类的历史,是人类生存同自然界和自身抗争的历史,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文明的升华,物质生活的基础满足,人类开始探索自身的健康。人是大自然发展和演变的产物,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结果,自然界的变化必定影响人体的生化,所以我们要同自然界沟通信息,“人与天调,然后天地美生”(《管子》),同宇宙融为一体,要与天体保持同步维护身体健康,促成生命科学的发展。一、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核心是顺应自然环境规律运行,《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相似文献   

15.
我与电影     
清朝末年,我的祖父从晋江石狮塘边村迁到台湾新竹。我父亲出生于此,我们兄弟姐妹的籍贯也来源于此。小时候,我对于自己的籍贯不甚了了。读初中时,有一回与同学吵架,我的这位对手,姑且称之为“坏小子”,指着我骂:“你们家是台湾人,我打一支牌让你到!”(到,就是麻将中的和HU,闽南话,那意思大致相当于北京人所说的“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我不理解身为台湾人竟会成为被人恫吓的理由,于是告诉大人。大人默然。不久对我说,以后如果填什么,你就填你的籍贯是泉州。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家的孩子们在籍贯上既有写台湾的,也有…  相似文献   

16.
我们思想上还需要哪些超越(下)□周文彰四、超越“假、大、空”的思想怪胎我为什么把“假、大、空”叫怪胎呢?因为它是不正常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社会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搞“假、大、空”。但是“假、大、空”却产生了,这是一个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7.
历史如书一样一页一页翻,如韭菜一茬茬割,陕西文学的历史,既然选择了我们,这是我们的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我个人的体会是:没当作协主席时,我没有感到有什么缺失,当了作协主席,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增补。这不是说我个人宠辱不惊,而是对于一个写作者,职务实在是等闲之事,有的只是会议多、活动多。一个作家的分量,应该是让人知道他写了什么作品,  相似文献   

18.
观念转变:从思维上超越传统 嘉园环保创始人之一、公司李泽清副总经理说:“过去总是把人才视作蜡烛,不停地燃烧直至退出舞台。现在我们把人才视同资源,好比蓄电池,可以不断地充电、放电,让他寻找到最适合的岗位,发挥其最大潜能,不仅让他为公司创造财富,同时实现个人价值,源头喷涌大河满,达到个人与公司的同步成长。”  相似文献   

19.
许多自成体系的文学理论都以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作为逻辑起点,这种现象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研究视角没有超越传统认识论。传统认识论总是把问题的探讨引向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的轨道上。文学与现实的命题实质上就是传统哲学中思维与存在的命题在文学理论中的转化。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实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不应该把文学看成是一种认识现象,更不应该把价值判断仅仅建立在作品内涵与外部现实的对应上;而应该把文学创造和文学接受看作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自我实现的进程。正如卡西尔所说:“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之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程萌 《学习与实践》2023,(3):121-129
“奇点”是当前分析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影响的重要理论框架。它通常用来表示人工智能将以指数级的增长速度打破人类与机器之间界限的巨变情形。而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尽管近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形态与从手工工具到机器再到人工智能的生产方式变化有紧密联系,并且人工智能在19世纪机器体系替代人的体力器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展现出替代人的脑力器官的演变趋势,但它在实质上难以获得人之为人的能够自我反思和自我决定的主体性意识。基于此,马克思从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形态变革之间内在勾联的角度所总结的“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规律在人工智能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科学价值。这即是说,人工智能的技术奇点带来的并非“机器是人”的“物种奇点论”,相反是使超越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成为可能的“社会奇点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