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行干部监督工作的做法通常是盯紧“重要岗位”,把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作为工作重点,强调任前、任中和离任的全过程监督,强调形成党内外结合、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环环相扣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和体系,消除监督的“空白点”。然而,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共部门改革的推进,干部监督工作也必须随之进行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模式的调整,以提升应变力和适应力。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监督及其制度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监督的兴起是社会民主、公开、平等的推动力。网络监督虽然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监督途径和平台,但网络监督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走制度化道路,实现网络舆论监督与现有体制内监督力量的有机结合。完善的制度建设是网络监督健康发展的保障,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化建设,让网络监督健康有序发展,使网络监督对廉政建设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
9月27日上午9时.浙江省乐清市7名副市长依次“过堂”,在人大常委会委员面前“汇报工作”.并进行了电视和网络直播,这是当地人大谨慎开展的一次围绕“权力监督”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跟踪监督”“跟踪督办”,是近年来各地人大工作中频现的新词汇。这些词语,让人明显感受到人大监督“刚性”十足!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近期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就同一个问题持续进行监督,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和改进工作,使人大监督工作更具活力、更有深度。  相似文献   

5.
网络监督是网络技术催生的一种新型监督形式,是网民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举报和网络舆论监督的方式实施的对公共权力的监视、检查、控制和纠偏活动。网络监督在中国的兴起,除了网络技术优势的吸引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源于现实监督的尴尬困境。网络监督具有监督主体更加广泛、监督客体更加全面、监督成本更加低廉和监督效果更加显著等诸多优势,因此必须加以有效利用,借以提升中国的政治清廉指数。  相似文献   

6.
潘峰 《人大论坛》2011,(2):14-15
胡锦涛总书记年初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笔者认为,把网络监督纳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分迫切和必要。对网络监督(包括网络问政)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也因此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7.
项武爱 《湖湘论坛》2004,17(1):45-47
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 ,法律监督、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行政监督 (包括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等 )、群众监督 (包括行业协会监督、工会职代会监督等 )和社会舆论监督共同构成了对党员领导干部实施监督的基本框架。这种监督框架推进了依法行政 ,提升了行政效率 ,但也存在横向联系不紧、监督效率不高等等局限 ,甚至于出现“监而不督 ,督而不察 ,察而不处 ,处而反复”等现象。克服监督局限 ,提高监督效率 ,认真贯彻落实“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工作职能 ,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监督力量的网络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网络舆论已成为我国社会民众监督公权力的重要方式,但在网络舆论监督中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如虚假监督现象时有发生、网络舆论暴力造成巨大损害、“网络审判”干扰司法独立等等.文章在分析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赵仁昌  陈超 《中国人大》2009,(19):38-38
多年来,“司法监督”一直是人大开展监督工作的难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省龙口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点、线、面”结合的司法监督新格局在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有着“浙东门户”、“院士之乡”、“商帮故里”美誉的宁波市镇海区,近来多了一座“彩虹桥”——民声快递,一头是政府部门,一头是百姓群众。这个南区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的活动,已经成为解决疑难问题的“一帖灵”、增进干群关系的“调和剂”、网络监督的“主阵地”、机关工作效能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任会明 《前沿》2011,(20):46-48
互联网的普及、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尚未健全的反腐机制以及民意表达渠道的不畅,这些因素极大地促成了网络监督的勃兴。但是,现实中我们对网络的可操纵性、非理性以及民意背离性等弊端应予以审慎、理性的审视,以规制网络监督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抢占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上的制高点,依法规范网络监督,建立网络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建立政府引导的网络监督模式,从而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网络的普及、公众事件在网上的强势传播及社会对网络事件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官员与其身份不符的言谈举止、服饰用度甚至表情细节,经过网络的搜索链接、评论解读和跟帖传播,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关注,不少官员由此受到查处,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得到解决和纠正,这使不少人对网络监督刮目相看,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说,人大监督不如新闻监督,新闻监督不如网络监督,这就有点片面和极端了.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论监督是行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监督极大地提升了公民的话语权,具有问责主体广泛、问责通道多元、问责成果高效等突出特点。网络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目前,网络舆论监督的缺点主要表现为网络暴力和媒体审判。因此除了从制度、技术、伦理三个维度需要加强对网络监督的正确引导和合理规范外,还需要从加强传统媒体对网络监督的监督、规范网络报道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从而追求一种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4.
郑毅 《人民论坛》2012,(35):62-63
在网络环境中,"草根"的网络监督易表现出问题集中、反响强烈、意图指向公共管理的特点,其能够对政策制定和权力运作产生影响。在网络法治化的背景下,为发挥"草根"网络监督的正面效用,构建和谐、合法的网络环境,应通过建立网络舆情分析机制,加强网络监管立法等对其进行培育与规范。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0,(5):92-93
王瑞娟在《理论探索》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网络监督具有增强公权能力、降低法律监督成本、减少腐败行为、推进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的功能优势。目前,我国网络监督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也存在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暴力侵犯个人权利、网络监督缺少制度化的规范和管理等问题。推动网络监督良性发展,应建立和完善网络监督的制度化平台,  相似文献   

16.
李威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12):40-43
近年来,网络问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问政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对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网络法律缺失,问政缺乏保障;网络监督缺位,问政信息不安全:网络社会虚拟,问政者身份识别缺失;网络舆情泛滥,问政信息真假难辨等。因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政府的民主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7.
郝峰 《前沿》2014,(7):11-13
我国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仍存在着“弱监…‘虚监”和“漏监”的问题,这说明我国现行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造成这些局限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权力制约监督的机制不健全的原因,还有权力运行不够公开透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人大研究》2008,(12):41-42
何文堂:人大监督“抓大放小”的实践华池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文堂撰文说,关于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的“抓大放小”问题,彭真同志曾有一句精辟的论断,他说:“重大原则问题,该管就管,少一事不如多一事;日常工作问题,不必去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就说明了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是一种全局性的监督,如果事无巨细,样样都管,就会分散精力,造成监督难以真正到位,甚至会干扰“一府两院”的正常工作。那么在监督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抓大放小”呢?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由于其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公民提供了更为自由、即时、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人人都是传播者”,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对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和官员,并将官员的腐败行为通过网络向上级机关,直至中央举报,还可在网络上公开官员的腐败“行径。有专家指出,网络监督已成为“草根”反腐败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20.
26例个案监督实例的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案监督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近年的实践工作中 ,逐步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但是 ,无论是在各级人大常委会内部 ,还是在理论界 ,我们仍然可以听到对个案监督的不同声音 ,而这显然是由于个案监督实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影响了个案监督的“权威形象”。基于此 ,笔者从四种权威性报刊杂志中任意抽取 12份 ,然后对这些报刊中关于个案监督的 2 6例典型报道进行集中考察研究 ,以期摸清实践中的问题 ,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些许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一、 2 6例个案概述2 6例个案分别来源于《人民日报·民主和法制周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