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上海在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与此相适应的郊区农村警务战略。而该警务战略的核心,就是要改进和加强郊区农村公安派出所工作。  相似文献   

2.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上海在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与此相适应的郊区农村警务战略。而该警务战略的核心,就是要改进和加强郊区农村公安派出所工作。  相似文献   

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就农村论农村,而应该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使农村与城市形成良性互动,以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因此,从城乡互动视角来研究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城乡互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作用,并基于城乡互动视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控制郊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就成为公安机关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此,我们必须根据郊区社会治安的特点,建立以来沪人员信息为基础的情报信息机制,建立每月社会治安评估机制,建立打击和防范“两抢”犯罪工作机制以及建立维稳工作情报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控制郊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就成为公安机关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此,我们必须根据郊区社会治安的特点,建立以来沪人员信息为基础的情报信息机制,建立每月社会治安评估机制,建立打击和防范“两抢”犯罪工作机制以及建立维稳工作情报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富余劳动力分析及转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状况的解析,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影响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内""外"兼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内”“外”兼顾。一方面,必须把发展农村、提升“三农”、培育和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即内发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同时,必须着充分发挥工业支持农业和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即外哺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便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城市就业压力与基层农村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严重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知识需要文化,更加需要提高农民带头人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点与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党和人民政府在长期关注“三农”问题基础上所作出的振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与以往“新农村建设”相比较,它具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代背景,并凸显出诸多新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主要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王促农,以城带乡,实行全社会共建;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切实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努力创建文明生态村。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建设新农村的高度重视。当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部署上来,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不断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的联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一边是农村人才匮乏,形成人才"洼地",另一边是大学生城市就业无门,形成人才"闲置"。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的联动关系,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的联动发展,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难题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双赢之举。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乡风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过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从多方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积极探索,需要帮扶部门、驻村干部以及被帮扶村农民的广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开创性事业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要求,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赋予农民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的重要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这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针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作出的战略决策。应全面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新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农村产业培育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要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同志在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加深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与建国以来新农村建设的不同点;正确认识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新农村与城镇化的关系;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让各级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新大地等理论问题,切实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从而取得应有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现阶段新农村文化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夯实基础教育;提高基层领导的意识;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兴起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新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