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农转非"降温是国家政策调整的结果,更多的是农村经济发展利益增多驱动的结果,还源于就业形势和就业派遣方式的变化。"降温"在减轻公安部门和学校工作负担、引导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也要看到"降温"也给高校农村生源毕业生在求职心态、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稳定性等方面带来负面效应。国家、各级政府、高校和农村大学生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降温"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孙虹 《学理论》2010,(3):95-96
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从新生入校起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高职院校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分析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为什么不足,更要革新就业指导理念,构建起生涯发展理念下的“高职大学生”就业导航系统,并按就业导航系统模块的建设,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全面培养与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参加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不仅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高职教改的新思路。以纺织品检测课程为例,在对纺织品检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目前纺织品检测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并制定了纺织品检测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4.
陈少珍 《学理论》2012,(28):230-231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推广,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是探讨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榕敏 《学理论》2010,(19):216-217
高职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心理变化。在高职大学生中,存在着多种就业心理改变。就其产生的原因而言,主要是社会渊源,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大学生的就业观有较大的差异。怎样指导学生就业,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又一新课题,并值得高职院校教师进一步去研究、去探索。  相似文献   

6.
李丽莉  王冰芯 《学理论》2011,(1):266-267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今,高职学生的就业不能向社会"等、靠、要",要通过创业主动出击。基于就业导向背景,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指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并提出要以温州地域文化为依托,以创业带动就业;最后重点阐述了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慧 《学理论》2013,(30):346-347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力量,是与大学生直接接触和密切相关的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是大学班级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老师,既是上传下达的联系人,更应密切联系学生,深入学生之中。以班级主人之心将建设好班级作为自己的事情,以疼爱之心关爱学生,以公正之心处理班级事务,以倾听之心了解班级民情,以信任之心培养学生干部,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促进,塑造良好的人格,也让辅导员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先就业后择业”作为一种就业思路,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先就业后择业”择业观也有其局限性,对其过分强调甚至曲解会引起一些负面效应,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会影响学生的诚信形象,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  相似文献   

9.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培养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探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变化与挑战,以教育生态理念为指导,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强化主体性、注重整体性、提升和谐性,以增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90后"高职大学生性行为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性心理现状,为高校对"90后"高职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和措施:应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身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定位,以就业为导向也是高职教育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烈武 《学理论》2009,(25):238-239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方案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素质模型,并对其调查,了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理念,普遍适用于高职工科类专业领域。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应用技能的高级技能人才,因此,应结合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将六位一体教学模式引入司法、警察类高职教育,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就业双向选择体制的实行,特别是扩招后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它涉及经济、法律、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历史等因素.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平等就业机制等途径,使女大学生就业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级政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接受《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建议,政府应适时、准确、详尽地发布就业信息,让就业信息成为高校招生及学科结构调整的“指挥棒”。“非理性化倾向”制约大学生就业记者年前在陕西、湖北、四川等地调研发现,目前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在于高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的“非理性化倾向”。从学校方面看,高校招生、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趋势反差强烈。一些高校扩招冲动强烈,却片面追求学历升格,盲目扩大专业设置,导致高校总体办学层次单一,专业结构趋同。据对陕西省内9所院校调查, 计算机应用、机械自动化和法律专业的趋  相似文献   

17.
趋势之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解决就业难靠什么就业难是政府的问题,还是政策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是不是政府的问题?我们认为,不全是政府的问题,但是与政府的政策连贯性有关联。因为我国实行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学生自主择业,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第一,从政府统揽大学生就业分配,到大学生完全市场化择业,缺少过渡,缺少保障。第二,大学生就业问题总是与社会的稳定相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剖析了大学生择业就业时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并提出大学生应该如何自己来排除这些心理问题,以及国家、高校、家庭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应采取哪些有利引导和教育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建设为分析视角,考察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起源、建立、推广等方面内容,与村民自治等制度比较,试以半官僚制概括此制度类型.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包含了国家多种层面的考虑,既有出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考虑,也有力图改善农村治理状况,增强国家基础性权力的动因,并借此更好的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付丽  戴莉 《学理论》2014,(8):250-251
影响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因素很多,通过分析制约学生顺利就业的主、客观因素可以得出如下路径选择:培养学生新的就业导向和学习观,以辅导员为核心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