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了《青少年修养》“可爱的祖国”一课后,不由使我想起我的家庭。我出身于贫苦艺人家庭,爷爷十二岁拜著名魔术大王(穆文庆)为师,学习杂技、魔术。他们成立了“天凤魔术团”在天津等地演出,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2.
和晓 《今日民族》2018,(10):22-24
算算李伟思这家白族人从医的历史,自他爷爷开始已有三代。虽称不上是医生世家,但他家这三代人可真的与“医药”二字分不开。两个赤脚医生“我爷爷是赤脚医生,是最土的土医生。”赤脚医生这个词出现于上世纪60、70年代,用来称呼活跃在农村、未经专业医疗训练的农村医生。用它来形容李伟思的爷爷,再恰当不过。“爷爷怎么学的医我不大清楚,就知道当地农民生病了会找他看病。那时农村还会以物易物,爷爷给病人治好了病,他们就送给爷爷一些鸡啊、红糖啊。”  相似文献   

3.
罗丹 《台声》2013,(2):83-83
常想起爷爷讲述的那些往事、那些感触,还有他对我的期望和叮嘱 当我年幼还不懂事的时候,经常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您姓门而我姓罗啊?爷爷总是告诉我:“你要记得我们家的根在台湾新竹,咱们家姓罗。”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跟我解释过原因。也许是我渐渐成长,也许是爷爷年纪大了更愿意回忆往事,这些年爷爷常常给我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也了解了爷爷达一一代老台胞的坎坷人生。  相似文献   

4.
沈越光 《黄埔》2011,(2):28-29
2009年10月14日,爷爷走了,告别了他无比眷恋的祖国和心爱的儿孙走了。在告别仪式上,我代表亲属致词中说:"军界有句名言‘老兵不死’。爷爷是要去和当年牺牲在印缅战场上的远征军战友和黄埔同学团聚了,要去和亲爱的奶奶相聚了。"爷爷走后,好长一段时间,我们一家人相视无语,  相似文献   

5.
傅丽萍 《世纪行》2008,(6):47-48
上个世纪60年代,在我孩提的时候,“爷爷”这个称谓,在我们家是忌讳莫深的——因为爷爷在台湾。  相似文献   

6.
杨谷雨日记     
7月23日星期一晴今天上午,“公安英烈子女夏令营”开营。在河南省公安厅,很多领导和民警叔叔阿姨热烈欢迎我们。我和营员们接受了礼品后,参观了河南博物院。下午,游览黄河时,坐在高高的游览车上,看着奔腾的黄河,我不由得赞叹中华山河如此娇艳。我还爬上了神像拍了张照片,放眼眺望群山,感到祖国山河气势磅礴,使人胸怀开阔。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啊7月24日星期二晴今天在兰考,我们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我们在焦裕禄墓前宣誓,学习焦爷爷的革命精神,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报效祖国。开封是闻名于世的古都,我们尽兴游览…  相似文献   

7.
龙敏 《台声》2023,(2):56-57
<正>“我的名字是爷爷起的,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就想着落叶归根的事情。”辞掉台湾高科技企业的工作,回到祖籍地福建龙岩漳平市,陈耘嘉接过父亲的担子,种起了“南方嘉木”——茶。在2022年12月的第十届海峡青年节集中活动上,“80后”的岳山嘉茗茶庄园主理人陈耘嘉分享了跨越海峡的三代茶缘。  相似文献   

8.
张界 《今日海南》2016,(4):34-35
今年一月,郑州一位老先生接孙女放学,在公交车还未进站时老先生便猛拍前门,上车后还辱骂司机。此时,八岁小孙女挺身而出:“爷爷是你不对,你再这样以后不要来接我了。”并对女司机道歉:“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小孙女的话化解了一场冲突。这段视频传上网后,受到几百万个点赞,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覃蔚峰 《当代广西》2010,(14):16-16
3月28日,一封落款为“十分惦念你们的周爷爷”的信由百色市委转交到了田阳县头塘镇中心小学10岁小朋友李星洁手里。李星洁高兴得跳了起来:“周爷爷给我回信了!”李星洁说的“周爷爷”,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  相似文献   

10.
我和祖国同年生。俗说“同庚易生情”,我最爱写“祖国万岁”。 听父亲讲,我出生那天,正逢家乡全境解放。两个月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母亲为此特高兴,逢人便说我命好,赶上了好时代,街坊邻里都称我是“建国号”。襁褓中,母亲就常在耳边念叨: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小宝长大了要好好读书报国家,并摇着我的小手说:学写字哦,就写“祖国万岁”。开始咿呀学语了,母亲就要大哥教我用笔写“祖国万岁”,每天手把手地教,  相似文献   

11.
在我学习《青少年修养》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做人的道理。我的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了。由于他年纪大了,得了气管炎,经常一边咳嗽,一边大口大口地吐黄痰。我很看不惯,就用白眼瞪他。妈妈看我这样对待爷爷,就说我,骂我。爷爷看到我这样就不住地唉声叹气。自从我学习了“尊敬长辈”这一课以后,我明白了,我们的老一辈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毕仕举 《人民公安》2009,(18):42-43
今年10月1日是我们祖国60周岁的生日,我要赶在国庆节前,和叔叔一起着军装回家。祖孙三代军人在一起留一张最有意义的合影,这是我的心愿。也是叔叔的心愿,更是爷爷的心愿。  相似文献   

13.
蔡怡 《北京观察》2009,(2):54-55
我出生在1947年的内战时期。小时候父亲对我说,1945年光复后,祖父随铁路部门从四川去了台湾.以后便杳无音讯,是他给你起名为“怡”,意为“心想台湾”.就是希望你心里记着他,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这个长房长孙。父亲早逝,因为爷爷这个“海外”关系,使我们兄妹不能参军.不能入团、入党.甚至连找工作都有困难。那时我想,这个未曾谋面的爷爷,真把我们全家害惨了。  相似文献   

14.
清明·清醒     
穿过纷纷扬扬的春雨,转眼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 清明让人清醒。小的时候,每到清明,父亲总带着我回老家去拜祭先祖。当他合上凝重的双眼,将杯子里的酒洒在坟头的石碑上时,我常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替爷爷、替爷爷的爷爷……梳理着“额头”上的青发。长大了, 当我读着《孔子》、《孟子》,  相似文献   

15.
祖孙的约定     
余逸琪 《台声》2013,(1):85-85
我的爷爷余健湖,1928年4月出生于台湾嘉义。台湾光复后,怀着一颗爱国心,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派到北京大学读书。北京和平解放后,爷爷于1949年4月光荣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祖国的解放献出台胞青年的爱国热忱。1958年,爷爷从部队转业到汕头市第三中学,从事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陈杰 《现代领导》2009,(2):10-11
温家宝2003年3月在当选国务院总理后,第一次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开场说:“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吴萍  项芳 《时代主人》2007,(7):36-36
“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的老毛病又犯了,奶奶每天做饭、洗衣,还要帮爷爷煎药、按摩,我有很多作业不会写,学习也退步了。我好想你们,想爸爸教我写作业,想吃妈妈做的菜,你们快回家吧,我会很听话,很乖,不惹妈妈生气。”9岁的小龙在电脑前断断续续地念着“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稚嫩的童声让网络另端的妈妈忍不住落泪,也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相似文献   

18.
面对这么多自然科学领域的青年精英 ,我不知道讲的话会不会对大家有益 ,感到非常惶恐。可我并不因此怯场 ,因为我不过想讲出内心的一个感受 ,题目是 :“科学工作者的祖国”。没有什么“美国特色”或者“中国特色”的科学知识。科学没有国界 ,科学知识是人类共享的。在今天 ,科学家经常跨国工作 ,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里最国际化的一个群体 ,是全球化的先锋队。如此 ,科学工作者的祖国认同似乎应当逐渐淡化。然而 ,大家熟悉一句老话 :“科学无国界 ,科学家有祖国。”那么 ,今天的科学工作者还需要祖国吗 ?科学工作者需要祖国认同吗 ?这要看你是哪…  相似文献   

19.
年龄自尊     
你是从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老”了的?我猜大部分人都像我一样,在某年某月某一刻碰到某事,惊觉自己老之将至,甚至是老之已至:或许是在路边上,有人让小孩子喊你“爷爷”“奶奶”;或许是你去买鞋,售货员说“这种鞋特别适合老年人”;或许是在公交地铁上,有人起来为你让座;或许是洗完脸,你在镜中看见了自己的眼袋……  相似文献   

20.
<正>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我刚满9岁。那时,常听爷爷讲,当年是他带着全家逃荒要饭,来到赣榆柏沱沟村(现为连云港市赣榆区)亲戚家定居的。爷爷时常带我到村西那口老井去挑水,经常指着老井对我说:"吃水不忘打井人,翻身感恩共产党。"那井水冬天温热,夏天清凉,哺育着村子里一代又一代人。时光荏苒,1961年8月12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走进军营,在革命大熔炉里,淬火锤炼、锻造人生,先后入了党、提了干,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