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罗专电3月1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结束了对以色列、约旦、叙利亚和埃及的今年第一次访问。舒尔茨亲自到中东访问本来不太多,而这次却是明知“成功的机会很小”而不得不来,可见美国确有苦衷。舒尔茨中东之行,肇因于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人民从去年12月9日开始的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斗争。这场斗争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时间都是1967年以色列占领后20多年间空前未有的。被占领区的巴勒斯坦人民,特别是在以色列占领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以石块对付以色列士兵的枪炮和大棒,手无寸铁的妇女、  相似文献   

2.
盛夏,亚太地区的气候炎热异常。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刚向里根总统汇报完他的中美洲四国之行,又于7月5日晚打点行装,离开华盛顿,出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香港、中国、南朝鲜、日本和新近成立的马绍尔群岛共和国九个亚太国家和地区。舒尔茨的这趟亚洲之行,持续半个多月,行程数万里,这是他代表美国国务院在亚太地区所作的最长一次正式访问,也是他作为美国国务卿,最后一次出访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五月十日到十三日访问中东,分别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侯赛因等,主要就目前中东出现的探索和谈的新势头以及美国如何在这一和平进程中发挥作用的问题举行了会谈。这是舒尔茨从一九八三年以来第一次涉足中东地区。在这之前,美国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墨菲曾在中东七国之间往返穿梭达半月之久,进行了试探摸底。美国这种频繁的外交活动表明,  相似文献   

4.
开罗专电 舒尔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是他今年第四次在中东穿梭。很多人纳闷:舒尔茨明知不会取得突破,为何偏要四访中东?何况这位美国国务卿并非闲人。 同两个月前舒尔茨三访中东时相比,阿拉伯—以色列冲突各方的立场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谁也不让步。舒尔茨方案内容,有关各方都知道,它们的立场美国也知道。西岸和加沙巴勒斯坦人民起义斗争之火,燃烧了整整6个月,炽烈如故。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重要领导人阿布·杰哈德遭以色列特务暗杀,双方对抗进一步激化。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告诫舒尔茨:此行必败。舒尔茨自己也说:此行不会有突破。 那么,如何解释舒尔茨明知不果,偏要四访中东这种“热情”呢?  相似文献   

5.
突尼斯专电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到中东活动,试图说服有关阿拉伯国家接受美国的“新方案”,但他拒绝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话。巴解人士认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不承认巴解组织,不同巴解对话,任何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都注定要碰壁。 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说,美国方案是只在被占领土搞巴勒斯坦人自治,而不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6.
莫期科专电 4月21日和22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莫斯科举行3年内他们进行的第25次会晤。这一轮会谈涉及安全、人权、地区冲突和双边关系等方面。最使人关注的问题是:里根5月底访苏时能否就削减50%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听一听舒尔茨和谢瓦尔德纳泽在结束会谈后向新闻界发表的言论: 舒尔茨对苏联中央电视台政治评论员佐林说:  相似文献   

7.
华盛顿专电 世界局势特别是美苏关系的变化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对此,人们的答案各异,众说纷纭。 在众多的看法中,有一派认为,经济合作将是世界各国今后优先考虑的问题。美国前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前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中国问题专家霍尔德里奇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 不久前,我驱车来到霍尔德里奇在华盛顿的寓所,想请他详细阐述自己的看法。霍尔德里奇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1970年夏,他曾陪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为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作出过努力。现在,他已脱离政界,担任全球经济行动研究会华盛顿分会的负责人,经常同美国及外国的现任和前任政府首脑、高级官员以及经济学家、经济界知名人士讨论当前世界经济中的重大问题。 在霍尔德里奇先生的那间面积不大、有些古色古香的会客厅里,我受到热情接待。我的问题刚提完,他便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8.
黄泳 《瞭望》1991,(18)
华盛顿专电 海湾战争结束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国务卿贝克已先后三次访问中东地区,探索解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冲突的途径。本月27日早晨当贝克回到华盛顿时,美国舆论界认为,贝克的第三次中东之行仍然“几乎是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9.
《瞭望》1984,(4)
9日△赵紫阳总理应里根总统邀请抵达华盛顿,开始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十日,赵总理分别同里根总统,舒尔茨国务卿就中美关系和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会谈。十二日签署了两国工业技术协定,科学和技术合作协定。赵总理在旧金山会见  相似文献   

10.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和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一月十八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新年开始以来的第一次会晤。这也是去年苏美裁军谈判破裂后两国高级官员的首次接触。双方就“当前世界政治的重大问题和苏美关系现状”进行了会谈。四个多月前,在南朝鲜客机事件之后,葛罗米柯同舒尔茨曾在马德里欧安会续会期间激烈争吵一番,不欢而散。目前在中程导弹阴影的笼罩下,两国外交首脑  相似文献   

11.
续前毛泽东自信地对赫鲁晓夫说:“没什么,我们自己也能对付美国这个纸老虎。”中苏之间的第一次大冲突是在1959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当时,赫鲁晓夫率团到北京参加庆祝活动。这是赫鲁晓夫第三次访问中国。他的第一次访问是在1954年。那一次访问受到了隆重的接待。握手、礼炮、欢迎的人群、热情的讲话。时间不过5年,这一次北京的气氛已是大不相同了。赫鲁晓夫到达北京的时间比代表团晚了些。他由于在美国访问耽搁了一些时间,所以中华人瓦共和国成立Ic周年的庆祝大会也未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和其他一些中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同苏联领导人的会谈表明,苏美双方在军备控制和其他一系列问题上仍然分歧严重;在中程导弹问题上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距达成协议尚有一段路程。 舒尔茨应苏联政府的邀请于4月13日至15日访问了莫斯科。这是去年10月苏美雷克雅未克首脑会晤在裁军问题上陷入僵局以来,也是今年2月28日苏联提出把欧洲中程导弹问题从“一揽子”建议中分离出来单独解决以后,苏美之间的一次高级别的接触。  相似文献   

13.
最近,苏联围绕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问题,积极在阿拉伯世界开展外交活动,引起美国的关注。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九月中旬在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会晤后声明,美国将继续拒绝苏联参加中东和平会议,除非苏联同以色列复交并放松对苏联犹太人离境的限制。 苏联加紧在阿拉伯世界活动,目的是同美国争地位,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似乎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从一直在为谋求解决阿拉伯、以色列矛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作者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一个访问这个国家的外国记者。此后,他又两次访问了这个英雄的国度。本文记述了金日成主席与作者三次谈话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辛田 《瞭望》1987,(22)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杨尚昆为团长、国务委员方毅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5月27日结束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前往加拿大。这是我国领导人今年对美、加两国的一次重要政治访问。 波托马克河畔的礼炮声和里根总统、布什副总统、舒尔茨国务卿、温伯格部长的会见和会谈,反映了美国政府对这次访问及发展美中关系的重视;纽约、圣路易斯、洛杉矶等城  相似文献   

16.
华盛顿专电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同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于3月下旬在华盛顿为苏美首脑莫斯科会晤做准备而进行的三天会谈,经过“艰苦的”讨价还价,由于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在重大问题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的分歧几乎都依然如故。双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同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一月十八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谈之后。美苏又将于三月十六日在维也纳恢复裁减中欧常规军备会谈。谈总比不谈好,美苏外长会谈受到这里人们的欢迎。但会谈本身和会谈以来的事态表明,双方的分歧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  相似文献   

18.
焦点人物     
《瞭望》2004,(47)
鲍威尔:“鸽派”国务卿辞职 11月15日,美国连任总统布什接受了国务卿科林·鲍威尔递交的辞呈。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国务卿从此完成了他的4年任期。被媒体称为“鸽派”的鲍威尔在大选前就已明确表示,他不会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内谋求职务。因此鲍威尔宣布辞职未出人们的意料。  相似文献   

19.
莫斯科专电 莫斯科的残冬,阴云遮日,湿雪遍地。舒尔茨国务卿于2月21日来到苏联首都,参加苏美外长为两国最高级会谈作准备的一系列会晤的首次会晤。 会晤前夕的苏美关系状况也说不上是风和日丽,苏美军舰在黑海发生冲突;美国指控苏联少报SS—20导弹160枚,苏联批评美国决定生产二元化学武器和在阿富汗问题上设置障碍,认为日内瓦削减战略武器谈判的气氛明显恶化,美国从苏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9月中在华盛顿就全球范围内销毁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问题达成原则协议后,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及舆论界的欢迎。西欧政界,尤其是国家领导人,一方面肯定这一协议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还抱有不同程度的疑虑和不安。 法国总统密特朗说,他完全同意美苏达成的中导原则协议,但双方还须对洲际导弹作重大削减,并对欧洲常规力量不平衡作深入考察。希拉克总理强调这“不应使我们产生幻觉”,“丝毫不应使法国离开其加强自己核手段的道路”。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