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6月6日,山东菏泽大剧院广场,彩球飘飘,千人齐聚,欢声笑语,喜庆祥和,11辆彩喷着"人大代表号"五个大字的大型流动舞台车一字排开,音响、乐器、服装等演出装备琳琅满目,这是菏泽市人大举办"百家文艺团体装备改善"活动的赠送仪式现场。这项活动是该市人大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响应省、市委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号召,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行动,也是一项心系百姓、服务基层的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惠民文化工程。给剧团插上腾飞翅膀菏泽享有"戏曲之乡"的美誉,现有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两夹弦、豫剧等传统地方戏剧、曲艺多达14种,其中山东梆子、大平调等6种剧种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区剧团及各类民间演出团体多达300家余。为推动菏泽文艺发展繁荣,丰富群众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由于戏曲改革的正确方针的推行,历次社会的民主改革运动的深刻影响以及广大艺人政治觉悟的提高,全国民间职业剧团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演剧目和舞台形象有了革新,剧团内部关系有了改变。除小部份仍由业主所经营的剧团及一部份成员聚散无常的流动班社之外,大部份剧团已成为由艺人自已经营和管理的「共和班」式的剧团。这些剧团已由艺人受业主雇佣变为艺人自已合作经营,由包银制变为按劳取酬制;有  相似文献   

3.
陈银生 《春秋》2012,(4):53-55
东明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早在明朝弘治年间,这里就有大梆戏科班活动的记载,清朝道光年间县南15里包旗营"三鳖肚"班的名黑脸田发太名扬黄河两岸。20世纪30至40年代,是东明地方戏曲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全县几乎乡乡有业余剧团,村村有"玩会班"。新中国成立初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能够登台演出的业余剧团有150多个,剧目...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13,(3):32-32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围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彰显了节日文化魅力。一.春节:重点突出“欢乐祥和.幸福团圆”这一主题一是举办春节文艺晚会。把近年来菏泽的发展变化和动人故事等,编排成文艺作品,通过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展现给观众,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菏泽,用心建设菏泽,努力去发展菏泽。二是举办新年音乐会。从2010年起,先后邀请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爱乐乐团等国内最著名的音乐团队来菏泽演出,每次演出都是座无虚席,掌声不断。三是举办新年戏曲节。菏泽是著名的戏曲之乡,群众对戏曲尤其热爱。  相似文献   

5.
柳子戏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老剧种。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四大声腔。这四大声腔一直活跃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山东柳子剧团的前身是郓城县柳子剧团,曾先后多次参加省级和华东地区的汇演,获得多种奖项。自排演了《孙安动  相似文献   

6.
吴春彦 《求索》2010,(2):168-170
阳羡陈氏为江南著名文化家族,明清之际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个体的诗词创作及政治节操上,对该家族明末清初戏曲活动关注零散而片段。本文结合史料,对明末清初阳羡陈氏诸曲家作了全新的系统考证。明末清初陈氏曲家行迹有其特定的时代、地域、家族成因,在明末清初江南曲坛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考论陈氏家族诸曲家活动轨迹,有助于充实明清戏曲研究史料和完善江南戏曲活动研究,有助于探讨文化氏族在朝代更迭、国家动荡之际的社会际遇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
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传承十年来,我省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为中国“戏曲之乡”,原本地方戏曲剧种约65个,目前仅剩30余个.除豫剧、曲剧和越调仍广泛流传外,其余30多个剧种逐渐濒临灭绝.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曲项目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8.
吕剧琐话     
山东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在戏曲方面就拥有胶东的即墨柳腔、胶州茂腔;鲁南的柳琴戏;莱芜的莱芜梆子;淄博的五音戏;泰安的山东梆子;菏泽的山东柳子等大小剧种。吕剧是山东地方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  相似文献   

9.
正黔府办函[2017]21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省戏曲传承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存在剧种剧团减少、剧本创作严重不足、戏曲生产条件薄弱、戏曲精品短缺、人才缺失等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一位已经离开我们8年的老艺术家,为了一个剧种,为了一方文化,7月8日晚黄金时段,河南电视台1500平方米演播厅座无虚席,《梨园春》特别节目——纪念国务院追授常香玉同志“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八周年戏曲晚会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11.
张秋献 《春秋》2009,(3):62-62
“一勾勾”是民间流传的、古老的稀有剧种之一,创于清代初期,发源于山东禹城、高唐一带,兴于清末及民国时期,是在流行的花鼓基础上发展而成,在发展过程中,曾受梆子戏的影响。上世纪70年代各种剧团合并,后又解散,加之众多因素,“一勾勾”戏从舞台上逐渐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2.
王维娜 《今日海南》2006,(11):16-17
在演出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地方剧种名存实亡,许多剧团因失去观众而退出市场的今天,海口市美兰区的大致坡镇却有14家琼剧团、400多名演员常驻镇上,盛演不衰。2005年,这里的琼剧团演出达4000多场,约占海南全省琼剧演出场次的60%以上。海南的这一“大致坡琼剧现象”,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媒体以及《海南日报》、《海口晚报》等多家省、市媒体的关注。海南省和海口市的宣传文化部门正积极筹划,将大致坡镇建设成为“琼剧文化镇”,以推动琼剧这棵“艺术奇葩”焕发出更多的新枝。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省戏曲剧团计有八十六个,其中国营两个,重点民间职业剧团十个,民间职业剧团七十四个(此外还有一些未经批准的业余剧团进行营业活动的剧团,据初步了解约有四十个左右),共有演职员六千余人。几年来在党与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历次社会改革与戏改政策的教育,艺人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剧团内部也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首先从班主经营的戏班子变成合伙制的剧团。大部分剧团建立了「团务委员会」,订立了各种制度,制定了「上演计划」等,但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4.
蒋中崎 《今日浙江》2004,(15):44-45
素称“文化之邦”的浙江,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浙江不仅是中国美术、书法大省,更是中国戏曲的桑梓之乡。南宋时,中国完整的戏剧形式———戏文在温州诞生。元代,杭州又是北杂剧创作演出的中心之一。而到明代,颇有影响的戏曲“四大声腔”中的海盐腔、余姚腔,又相继同源出自浙江。到了清代,浙江戏曲舞台又盛演“高、昆、乱、徽”诸腔,形成了婺剧、绍剧、瓯剧等浙江主要多声腔地方剧种。自清末民初始,浙江的民间曲艺又与说唱滩簧结合,逐渐形成了富有浙江地域特色的越剧、甬剧、姚剧、湖剧、睦剧、杭剧等地方剧种,且尤以越剧的…  相似文献   

15.
郝兴月 《乡音》2012,(12):46+48
哈哈腔,又称"喝喝腔""柳子调",是一个流传了300多年的地方剧种,目前主要流行于保定、沧州、衡水、石家庄等地,是河北省影响较大的地方戏剧之一。清苑县哈哈腔剧团是全国现存唯一的哈哈腔专业表演团体,2006年,哈哈腔剧种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清苑  相似文献   

16.
吴平 《今日民族》2001,(11):20-25
从楚雄彝族自治州首府楚雄市出发,往西北方向行120公里到达大姚县,继续往北走,走过一段柏油路,插上一段弹石路,共行45公里,就到了古人谓之“月华扬彩昙”的昙华山。森林覆盖率超过90%出行前就从资料得知昙华山有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史前文化遗址桂花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这里发现了世界闻名的“彝族十八月历”;这里是彝族创世史诗《梅葛》流传最早最广泛的地方;彝剧这一独特的少数民族剧种就诞生于此;这里每年有彝族节日盛典“插花节”……但是,一进入昙华山,我却首先被这里保护得极好的自然生态所震动。…  相似文献   

17.
崔守安 《前进》2012,(4):40-41
泽州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美誉。泽州又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新石器时代的高都遗址表明,两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孔子回车、神农播五谷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在这里流传甚广,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中国远古神话发生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关精神,泽州县响亮地提出要像挖煤炭一样挖文化,通过大力实施“文化体制大改革、文化事业大发展、文化产业大突破”三大工程,迈开了“文化强县”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骆朗 《江苏政协》2013,(11):52-53
<正>我国有三百多个戏曲门类,每个剧种都具有中国戏曲的共性,然因各个剧种的形成不同、活动地域不同,受不同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呈现出独具风味的表演特色。戏曲演员是戏剧艺术的直接体现者,以自己的实体作为舞台角色的载体,利用剧本和舞台提供的一切条件,通过对人物的行为、言谈和内心活动等在舞台上粉墨登场的展示,把故事发展、人物感情变化、以及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演绎成为鲜活的舞台形象。戏曲艺术是以歌舞表演故事,不论什么剧种,所演哪些戏,什么风格、戏曲表演都要讲究基  相似文献   

19.
台湾现有二百多个舞台剧团,每个都有各自的风格。在众多的剧团中,屏风表演班和表演工作坊历史较为悠久,具有较大影响。 李国修与屏风表演班 由李国修领导的屏风表演班,是目前台湾话剧界最有影响的一个专业剧团。 屏风表演班成立于1986年。该团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戏养戏”,共演出了25个剧目,每年定期推出两出大型剧目在各地巡回演出,并曾赴美国演出。屏风表演班的作  相似文献   

20.
《春秋》1994,(2)
菏泽古为曹州治所,故菏泽牡丹又名曹州牡丹。栽培牡丹始于明嘉靖元年(1522)。“谷雨三朝看牡丹”是牡丹之乡菏泽流传几百年的一句农谚。每逢谷雨时节。牡丹盛开,争奇斗艳,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