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粟裕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高级将领。他没有进过任何军校,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在伟大的革命战争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有名的常胜将军。在粟裕将军战斗过的苏鲁地区,当时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这是人民对他的肯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粟裕将军以勤于思考、指挥作战机动灵活而著称,他既善于  相似文献   

2.
粟裕是我党我军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非凡的革命胆略和杰出的战略思想,在解放战争中的几个关键时刻,一再显示出来。这里仅仅记述他的三次重大建议。暂不西进淮南在苏中打几个胜仗  相似文献   

3.
4.
长江,自古以来称为天堑。多少英雄豪杰、智能之士为长江增光添彩,铸造辉煌,蜚声中外的百胜将军粟裕四次跨江击敌的故事更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5.
6.
1943年至1948年,我有幸在粟裕身边工作5年,经历和见证了苏中、鲁南、孟良崮、济南、淮海和渡江战役等解放战争史上气吞山河的伟大战役。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 ,粟裕一直担负战区指挥员的重任。他先后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 ,三野副司令员等重要职务。1946年10月 ,华中、山东野战军统一行动 ,中共中央专门指示 :在陈毅领导下 ,大政方针共同决定 ,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从此他挑起了华东野战军战役指挥的重担。在中央指导下 ,在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中 ,他充分发挥了特有的军事指挥才能 ,立下了赫赫战功 ,被誉为常胜将军。粟裕的军事思想、军事指挥具有鲜明特色 ,本文谨对…  相似文献   

8.
华小勇 《世纪桥》2011,(22):47-51
粟裕是我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在解放战争中,他指挥数十万军队,所向披靡,接连取得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的胜利,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因此,毛泽东对粟裕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极为赞赏。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四次点将粟裕,委以军事重任。  相似文献   

9.
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解放战争,波澜壮阔,形势错综复杂;诡谲多变。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肩负着指挥重任的粟裕将军,胸怀全局而又深入细致,以其超乎常人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审时度势,临机应变,导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奇观,在中外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解放战争刚刚开始,粟裕在江苏中部指挥华中野战军取得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逐步靠拢。1946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陈毅领导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谭震林领导的华中野战军合并成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1…  相似文献   

10.
四渡赤水,从1935年1月19日红一方面军离开遵义北上,至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止,历时3个多月,辗转5000余公里,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零10个团,俘敌3600余人,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在川、滇、黔边围歼红军的计划,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是红军赢得战略转移胜利的关键战役。这个胜利,是毛泽东正确领导的结果,而彭德怀在这个过程中既努力贯彻毛泽东和中革军委的战略部署,又从实际出发,前后8次提出军事  相似文献   

11.
正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其中华东野战军歼敌44.35万人,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在淮海战役中,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为常委,粟裕、谭震林为委员。但是,从淮海战役的策划到实施,粟裕多次提出重要建议,对于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战役决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渡江大军在渡江战役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乘风破浪,分3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 发动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央军委曾有过四次渡江作战的计划,渡江战役就是其中的第四次.  相似文献   

13.
鹿兮 《湘潮》2010,(5):14-17
<正>1946年至1948年的华中战场上,共产党方面39岁的粟裕和国民党方面46岁的黄伯韬4次交手,演绎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相似文献   

14.
1948年4月,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并布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即将付诸行动的时候,粟裕却“斗胆直呈”,提出不同意见,致使中央改变了决心。这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其来龙去脉是这样的:1947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实施第一个战略跃进──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刘邓、陈谢、陈粟3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展开手中原地区,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移到长江北岸,使中原地区由敌人进攻解放区的主要后方变成了我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调动和吸引了南线敌人全部兵力160个旅中的90多个旅到中原战场。从而迅…  相似文献   

15.
粟裕大将是我党我军一名卓越的军事家。他驰骋沙场.身经百战,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他六次负伤,以自己的热血为中国革命书写了极为壮丽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1951年,粟裕离开了南京市军管会主任的岗位,就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繁忙的工作之余,想回湖南会同县枫木树脚村老家看看的念头不时地油然而生。他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离家出走是19岁的那年——1926年,从此,就从未回过家。那时他正在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粟裕在这里加入了共青团。这年假期,粟裕回到家里,不料有人向县政府告密,说他是共党分子。县政府立即派人来抓,幸亏他家里得到了消息让粟裕连夜离开会同,返回了学校。县政府抓不到粟裕,就抓了粟裕的父亲,限其半个月内交出粟裕。他父亲离开县政府后,不几日就得了重病,与世长辞了,年仅43…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依据对形势的判断,做出了外线出击的战略方针。粟裕根据自己对形势的分析,提出在内线大量歼敌的建议。首先,粟裕权衡苏中作战与淮南作战的利弊,提出应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的建议。其次,为集中兵力在苏中大量歼敌,粟裕连续三次电请五旅到苏中参战。粟裕的两次建议,使中共中央逐步改变了原定的作战方针,并将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然后转到外线作战的计划,发展成为实行内线的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方针,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兵役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一直是实行志愿兵役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兵员补充,一般采用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逐步升级的办法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工农群众自觉自愿地参加人民军队,参加民兵组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反动集团自恃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不顾中国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与中国共产党一再倡导的“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主张,急忙调兵遣将,图谋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以继续维持并扩大其独裁统治。1946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判断:“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6个月内外,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加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冲共中央鉴于国民党反动派全面发动内战在即,于6月22日拟定了一个南北线作战的战略J划,征求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人的意见。其要点是如国共全面破裂、国…  相似文献   

20.
1948年10月11日,中央军委接受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关于“乘胜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发出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此时,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已能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战役上的相互配合。而两大野战军会合以后的指挥问题,则成为中央军委面临的一个难题。10月31日,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