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区域金融安全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县级政府在研究和管理县域经济时,应对区域金融安全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在有效发挥基层央行的监管作用和金融机构的内控作用的同时,应着力创新银政、银企关系,共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俭。金融安全的战略目标应是维护金融安全中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寻求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金融功能是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县域经济中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县域金融功能异化不利于金融功能的发挥,需要加快制度变迁,推动金融功能归位和财政功能到位。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县域金融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由于县域金融的支农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其支农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加大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对金融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发展县域高等教育,构建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县域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凸显县域经济活力,增强县域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德江县作为贵州省政府确定的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县域高等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德江县发展高等教育以SWOT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找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德江县发展高等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德江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中最具活力与增长潜力的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点,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振兴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关系重大,同时它也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难点相对集中的地方,各项改革亦最容易从这里突破。因此,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综合国力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发展的耦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明,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作为县域的两个系统,在系统开放条件下,二者的发展具有耦合性。借助这两个系统的作用机制及系统耦合原理分析,发现四川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发展两个系统的耦合性出现了偏差,进而提出了有利于两个系统良性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务经济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素质等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针对湘乡市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如何对全局增长至关重要,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县域金融,目前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真空状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着集中化管理的要求和效益原则,业务重点逐步向大中城市转移,相应撤并了3万家左右的县级或县以下饥构网点,除农行外,工、中、建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好多县级支行部已不复存在。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对金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种撤并已经直接影响到作为国民经济微观基础的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而且,这种撤  相似文献   

9.
农业结构调整是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发展农业经济的重大举措,由于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金融制度缺位,对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金融制度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互动关系及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制度选择对西南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作用的比较分析,选择适度的金融制度创新,推动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相似文献   

10.
金融稳定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当金融体系整体或局部因内外部因素破坏而导致金融服务中断或者弱化时,就必定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冲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将继续处于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攻坚期,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金融体系的冲击也会持续增强,中国金融稳定正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实现实体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迫切需要稳定的金融环境作为支撑。当前中国金融稳定存在房地产泡沫和房地产投资高杠杆、家庭债务过高和储蓄率非正常下降、金融市场结构性失衡、过度金融化等问题。维护金融稳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着力通过扩大金融改革开放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强化财政和货币在监管和政策方面的协同,强化党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化解国内金融体系蕴藏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1.
促进县域创新体系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城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城乡统筹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加大县域体系创新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融稳定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当金融体系整体或局部因内外部因素破坏而导致金融服务中断或者弱化时,就必定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冲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将继续处于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攻坚期,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金融体系的冲击也会持续增强,中国金融稳定正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实现实体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迫切需要稳定的金融环境作为支撑。当前中国金融稳定存在房地产泡沫和房地产投资高杠杆、家庭债务过高和储蓄率非正常下降、金融市场结构性失衡、过度金融化等问题。维护金融稳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着力通过扩大金融改革开放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强化财政和货币在监管和政策方面的协同,强化党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化解国内金融体系蕴藏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3.
陈树生  徐东 《民主》2007,(9):15-17
县域经济充满着活力。蕴涵着希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我国西部县域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来说。西部县域经济发展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就其人力资源因素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与决定县域经济中劳动力的供给、市场需求以及劳动力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引发的矛盾日益凸显,经济结构亟待优化升级。金融货币政策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在运用金融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总量分布不均、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产业结构配比失度的现状,全面防范政策施行中产生的与市场需求、地方差异、所有制体制不匹配的可能性,通过健全政策传导与反馈机制,制定差别化、市场化的金融货币政策,调整金融市场资本构成与配比,兼顾金融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方针的统一与协调,以确保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发展是国家在大区域布局宏观积极政策下的深层次进一步发展,是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深化.云南省乃至中西部广大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昆明实施的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发展路径,既系统组合了国内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又形成了具有广大中西部地区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政策体系,昆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实践对中国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辜胜阻 《党政论坛》2009,(22):23-23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个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杨军 《理论导刊》2003,(4):63-6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应对加入WTO挑战的重要举措,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杨凌示范区在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加快农业发展步伐,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工作中,将承担重要的使命和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IT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的能量有多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发达国家一系列以信息技术(IT)为核心的发展与调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如信息高速 公路、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等;由IT引发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浪潮仍在持续高涨,IT的发展已经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兴起于80年代的信息技术 (IT)产业,以其特有的高度 创新性、渗透性、倍增性和带动性,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作为转型期国家,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如何认识IT业在我国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十分重要。IT在近半个世…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1,(16):283
哈尔滨市国资委党委紧紧抓住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倾注主要精力,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使国企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得到层层落实,国有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为促进哈尔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项俊波 《理论参考》2009,(12):15-19
核心思路是把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以及国际收支结构进行统筹调整优化,做到近期调整与长期调整相结合、虚拟经济调整与实体经济调整相结合、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国外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实施低碳经济型结构调整战略、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市场导向型金融结构战略、协调发展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和管理平衡型国际收支结构调整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