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论在学理上还是在实践中,大学组织、制度与管理之间都紧密相关.论文选择组织内与组织间的双重视角,通过对组织、制度与管理三个概念内在相关性的深入探讨,从理论层面上揭示了大学组织、制度与管理之间的相关性.一般而言,组织是人有目的的集合,制度是约束人或组织的规则,而管理则是人在一定制度的约束下,通过分工与协调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大学组织、制度与管理之间的相关性同样符合上述逻辑.  相似文献   

2.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在学科制度化与学科去制度化的相互博弈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制度既是构成现代大学组织制度的基础,又是促进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在知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背景下,学科发展面临着去制度化的压力;学科过度制度化制约传统基层学术组织的变革,给其组织模式和治理机制带来严重挑战。为应对学科制度危机,应从学科理念、学科结构、学科治理、学科文化等方面入手,创新我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的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回归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生产的学科属性,着力增强组织治理能力,提升学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了芝加哥学派与后芝加哥学派在反垄断思想上的差异。第一 ,市场机制能否调节市场失灵 ,或者说市场经济是否需要反垄断法的干预 ?第二 ,反垄断法究竟是以促进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还是以保护消费者福利为首要目标 ?第三 ,现实中厂商是否存在掠夺性定价 ?第四 ,纵向约束是否妨碍竞争 ,如何妨碍竞争 ?另外 ,文章还提供了反映美国反垄断政策从芝加哥学派向后芝加哥学派转变的一些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4.
大学制度具有内生性,它是按照大学生存发展的内在逻辑生成的。大学制度是大学伦理精神的制度性定在。蔡元培不但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的倡导者,更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创制者和践行者。他的尝试为中国现代大学百年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使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以及自由、民主精神浸透大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外部环境的创设上,蔡元培力图通过大学区制,实现教育的独立与大学自治,通过平民学校、劳动大学之制,力倡教育之平等;在内部通过教授治校、研究所制等,确保大学的民主治理和高深学问研究的学术本质。  相似文献   

5.
谢晖 《北方法学》2016,(6):28-40
法律能否被信仰?这是国内法学界近二十年来持续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争点。尽管法律信仰的理论有演化为意识形态的倾向,但法律信仰论自身是一种严谨的理论论述。法律信仰的论述理据,不应仅仅是伯尔曼所强调的法律与宗教在某种意义上的契合性或相似性,而且还在于即便完全不受宗教影响的、世俗化的法律,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传统、"事物规定性"的规范表达以及舍此无他的利益获取机制的内在禀赋。法律在实质上是基于价值、事实以及与此相关的利益的博弈结果或博弈的规范表述,是一种制度修辞。人们对一种制度修辞抱持不尽的热忱和追求,恰如人们虔信、又热忱地追求同样是一种修辞预设的上帝一样。所以,从制度修辞视角看法律信仰,饶有兴味——法律、法治本身是信仰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丁晓东 《中外法学》2012,(2):331-349
施特劳斯学派和共和主义学派是阐述美国政制的两大重要流派。通过梳理这两个流派之间的争论以及分析争论原因,可以思考美国政制的实质是什么。施特劳斯学派之所以介入美国政制的研究,是因为美国政制具有特殊的政制类型学的意义。从政制类型学来看,美国是第一个建立在现代自然权利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传统或启示之上的现代国家,现代自然权利的理性主义的基石为认清现代洞穴,还原"自然的视野"提供了条件,从而为追求真理的政治哲学开辟了道路。同时,建立在自然权利基础上的理性政治科学也为防止现代性的暴政提供了政治哲学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正一、公证机构的公共服务属性分析公共产品一般具有两大特征,其一是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只要有某类主体作为提供者提供了该类公共产品,则不论接受者是否付费,均可以在该产品的覆盖范围内享受到该服务,若要想将未付费者排除出受益范围则在技术上不可行或是成本上非经济;第二个特征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个个体消费了公共产品,并不排斥或者影响其他个人同时享用该产品,并且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会因消费人群的增加而有所减弱,这也体现了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批判犯罪学在其犯罪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一席,其中的伯克利犯罪学派更具领军地位.伯克利犯罪学派的发展道路极其坎坷和艰难的,其无情揭露了美国社会和国家政治的详细内幕;直面了美国在民主、自由发展道路上所表现出的种种曲折与艰辛历程,甚至包括犯罪学界以及整个社会的学者和劳苦大众所付出的极其昂贵的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9.
法律是一个带模糊性的边际性概念;法学发展历史上存在自然法学派和规范法学派两大学说;从东京审判看恶法非法,那么自然法学派理论是国际法的最低底限而使国际法得以普济;在国际法上法律原则的介入,是自然法学派理论对国际法理论体系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所大学拥有自己的学派是非常重要的。学派的产生是学术研究过程中正常而健康的现象。学派既是科学研究达到一定深度和规模的标志,又是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的平台,也是推进学术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析学家大多关注婴儿与其抚养者之间的关系,并力图通过对这种早期客体关系的探讨,分析婴儿心理病理现象的根本原因.精神分析学家们对客体关系理论的关注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并且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产生着重要的学术影响.除了对于精神分析的革命性意义,以及对于精神病学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领域的巨大的冲击之外,克莱因及其客体关系理论还在儿童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文艺批评等诸多学科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响.  相似文献   

12.
鲍昭 《法制与社会》2015,(3):233-235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大学,担负着时代赋予的特殊的历史使命,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使中国大学走向良治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法治的视角探讨了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几个核心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大学何在?从中观层面提出了大学何为?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大学何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理念对文化变迁有着强烈的辐射和示范功能,同时文化变迁也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大学理念的发展变化。本文主要从文化的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即:社会文化和大学文化两方面与大学理念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历史法学派提出的"法源于民族精神"观点一直受到多数中外法学家的批评,主要是认为法的起源十分复杂,过分强调沉默的、不可名状的意识是法律发展的真正要素,使法律陷入虚无飘渺。但是从民族学的视角看,法与民族意识的确有着纠缠不清的联系,探寻法与民族意识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民族意识对法的种种影响。在多民族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充分重视各少数民族的心理意识的特殊性,注重研究各少数民族心理与国家法律制度的对接与转化。  相似文献   

15.
正巡视制度之所以被党中央和社会各界重视,缘于它实行的上位监督形式是自上而下的,既充分体现了上位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又通过直接深入群众发现问题,表现为上位监督与下位监督的互动结合。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之一,是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通过建立专门巡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巡查监督的制度。透过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历史沿革及现实成就,分析党内监督制度创新的价值,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妹 《江淮法治》2011,(24):48-49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救济方式,对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有许多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无辜的受害人常常连遭受的损失都“找”不回来,独自承受身心及经济的创伤。笔者认为.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成为刑事诉讼法所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所讲“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林地制度和土地制度,都深深打上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印记,表现为权利分离、地物割裂的特征。由于路径依赖的原因,要形成制度合理、体系完整、有效有序的林地和土地制度,需要调整研究方法、正视各方利益、尊重制度创新、厘定权利内容、制定所依之法。本文对我国林地制度和土地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制度比较的独特视角,来寻求我国土地和林地制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继而探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是人民法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必须切合基层实际,必须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基层。本文从法官制度创新的必要性,法官制度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出发,指出应实行循序渐进模式及结合基层实际推行法官助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王妍  黄桂琴 《河北法学》2002,20(5):46-49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设计都在于维护一定的权利、实现一定的目的。但是,很多具体制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实然不及应然”的结果,令这些制度在价值方面大打折扣。究其原因,除了这些制度在设计时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外,相关法律制度不够配套,也是原因之一。在我国现阶段,很多法律制度是积极的、进步的,但实施效果却不够理想,如何对其进行必要的补救,以形成目的与效果的统一,是立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大学制度改革倾向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与社会背景之下发生的大学制度改革,在性质、趋向、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引起大学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和大学制度改革的目的,往往规定了大学制度改革的趋向,使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就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以及当代的大学制度改革来看,大致存在着这样几种倾向性,即学术倾向性、政治倾向性、经济倾向性.分析这些倾向性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大学制度改革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