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风险社会的治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其中作用重要,直接影响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走向,刑法机能也因此发生相应变化。伴随刑事法网日趋细密,犯罪圈呈扩大态势,入罪标准选择性降低,刑罚的设置和执行将总体趋宽。这并不意味着犯罪的危害性在缩小,而是对犯罪的认识更为理性所致,是刑事政策的调控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永城市经过三年多改革创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永城经验是什么?永城经验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犯罪学教授专家团队为此进行了实地调研。结论是:永城经验的核心是区域特点定位准确条件下的治安手段管理创新;观念变革先行推动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建立以"治安卡口堵控网"为主要特色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体系;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向管理要警力;争取财政投入,迅速推进"科技强警;"构建新型警民关系等。永城经验既有地域的特殊性,也有跨区域的普遍性,为全国社会治安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而进一步探索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科技强警"中的硬件到位和软件跟进;警务评价体系变革中的调查技术手段科学化等仍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来说,社会政策较之刑事政策更为积极主动,更符合人道精神。社会政策预防犯罪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践依据。从理论方面来说,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犯罪行为作为人的行为的一种,自然也具有社会性;犯罪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主要是社会的。从实践角度来看,我国现阶段犯罪高发的原因不在于刑罚不严厉,而在于诱发犯罪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转型愈发严重;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社会政策预防犯罪的作用,联合国的预防少年犯罪准则也强调社会政策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5.
该书封底勒口文字:犯罪可以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层。犯罪分层在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的犯罪层次实行区别对待,重重罪,轻轻罪,有利于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通过犯罪分层,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开放的空间,但需要立法者、司法者和执行者在刑法基本原则的制约之下展开其具体内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首先作为刑事立法政策指导刑事立法,而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和刑事执行政策应当放在整体的刑事社会政策中考察,在有关犯罪人人权保障和被害人被害补偿的刑事社会政策中进一步展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7.
立功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刑罚裁量制度,是我国刑法所特有的一项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基本精神的充分贯彻。立功制度原本可以作为一种比较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制度,但由于目前我国关于立功制度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存在内涵不明确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的各种分歧。刑事政策是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灵魂,从立功制度的发展以及确立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出一条暗含其中的刑事政策发展脉络。针对立功制度存在的不足,必须认真研究当前的刑事政策以及蕴涵的精神,以便指导立功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基层社会在具体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以人为本、国家与社会二元化、全面系统、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有鲜明的特色.以人为本为宽严相济的实现提供了人文基础,国家与社会二元模式统筹全社会的力量应对犯罪问题,预防、调解、审判、矫正相结合的体系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为以宽济严、宽严相济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检察机关的刑事办案活动中实现,必须正确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一方面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刑事诉讼活动,实现宽严相济的法律效果;另一方面必须围绕办案活动能动地开展必要的社会工作,实现办案的社会效果,进而实现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刑事政策学是源起于欧洲大陆国家的一门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犯罪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涉及刑事司法的社会科学相关联的学科。对其研究对象的理解和适用直接和一国一时的政治制度紧密相连。本文以对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梳理与回顾,来探寻刑事政策作为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在现实的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作用,从而使我国的刑事政策更好地以我国的公共政策为依托,并和公共政策保持相对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洛伊提出的政策类型理论以"政策特征决定政治过程"的假设为基础,从公共权力运用的两个维度构建出四分的政策分类框架。这一政策类型理论一经提出即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同时也激发了诸多学者的质疑和批判,以及针对质疑和批判进行的辩护和发展。一些开拓性研究表明,该理论对于透视和分析中国背景下的公共政策过程同样具有深邃的理论洞察力。循着"政策类型视角下政策过程"的思路,可以发展出关于中国公共政策规划与决策、执行与评估等不同阶段的经验性假设,以逐渐积累关于中国政策过程的知识和认知,并发展出本土化的政策过程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公正与社会政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正与社会政策是密切相关的。从历史上看 ,社会政策同公正相随而行 ;公正的基本规则直接规定着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 ;程序公正对于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公正问题理解的偏差 ,将直接导致对于社会政策理解的片面性 ,并将进而造成现实社会政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印度教思想在价值指向上的"彼岸性"是清晰的,正是这种"彼岸性"成为其"精神性"的基本外观.与此同时,"此岸"的现实生存,作为无尽的生命循环之链的一个可以把握的现实环节,也具有导向精神价值之终极实现的重要意义.种姓制度既是社会的基本分层结构,也是一种关于价值的观念系统,它还是社会伦理秩序的基础.不同种姓导向其未来生命"更为良好状态"的可能性取决于当前生命过程中对其各自职责的履行所达到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培育新型社会资本,增强全社会抗风险能力,增加民生型公共投入等途径,建构促进社会公正的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境况与政策议题——政策议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公共政策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二:一是对政策方案实质内容的研究与评论,二是对于决策体制和政策过程的研究。前一个方面的研究往往带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所以公共行政学者多就后者著书立论,譬如  相似文献   

16.
浅谈政策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的发展急需政策创新 ,政策创新需要政策伦理的指导和规范。政策伦理包括政策伦理的基本范畴、基本系统、基本功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8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是立足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和强化民主集中制的指导地位;坚持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理论;坚持体制创新,不断优化民主集中制的实践机制;着眼提高领导水平,努力实现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的社会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为此,必须纠正改革以来我国社会政策目标及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从确立追求社会公平的社会政策目标、建立广泛参与的社会政策决策机制、增强政府供给社会政策和增进社会福利的动力等方面推动我国社会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与社会政策是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二者行动主体和作用客体是存在差异的。公共政策的主体更多的是社会权威机构,以政府和利益集团为核心进行政策制定和决策分析;社会政策的主体是以政府为先导,更加依靠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发挥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功能。公共政策偏重权威资源的调配,其制定和决策更多是从宏观层面、整体布局上解决问题;而社会政策由于有社会民间组织的积极参与,使得它有可能关注具体而微的个体生活困境,直接面向需要解决困难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20.
国家公务员伦理审查会是日本行政伦理事务的专业机构,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和公务员伦理规程是日本重要的行政伦理法典。日本行政伦理建设的特点在于确立了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重视程序规定和行政伦理法治化,制定了统一的伦理法典。借鉴日本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我国应建立行政伦理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行政伦理法规,加强监督,推动权力规范运行,健全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