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首先应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实现法治的关键环节又在于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目前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政府转变执法观念、健全行政法制、规范行政执法、加强监督、坚持依法行政,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离不开法治,从西方分析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对“苏格拉底之死”所持的理论观点看,法治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不和谐的因素。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法治和谐的建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会出现很多社会矛盾,这也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在法治文化的指导下,应用法律来解决矛盾,纳入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才能达成或保持社会的和谐。充分发挥调解制度的作用,达到"息讼"、"止争"的目的,健全社会矛盾的多元处理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会出现很多社会矛盾,这也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在法治文化的指导下,应用法律来解决矛盾,纳入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才能达成或保持社会的和谐。充分发挥调解制度的作用,达到"息讼"、"止争"的目的,健全社会矛盾的多元处理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俊海 《法学论坛》2006,21(6):9-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完善而和谐的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的前提,法律制度的不和谐是最大的不和谐,要切实避免部门立法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和谐社会与以宪法精神为基础法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法治社会不等于和谐社会,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一个以宪法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社会。从宪法精神角度看,公民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而国家权力间的和谐和国家权力与公民人权间的和谐便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根本支柱。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07,(10):6-6
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建设,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两者关系密切。和谐社会是目标、是目的,法治建设则是手段。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贯彻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党风廉政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腐败是社会的毒瘤,是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它直接降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对社会和谐构成极大危害。构建社会主义和…  相似文献   

9.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法治是社会和谐平安的基石,也是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宪政精神与和谐社会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公平正义是二者在价值准则上的一致性;民主法治是二者在制度保障上的一致性;安定有序是二者在社会秩序状态上的一致性;充满活力是二者在建设动力上的一致性。要彻底消除我国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最有效的途径是完善宪政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