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伦理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快速发展的公共领域缺乏公德在伦理规范上的引导和制约,形成道德真空地带,出现私德在公共领域的扩张和越位。厘清公德和私德关系及其在社会转型期的功能,在继承和完善中国传统美德的同时,建设和发展公民道德,使私德和公德各守其位,相互补充,推动中国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用唯物史观看,任何伦理原则,实质上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特定社会公共生活(特别是作为生产及交换的市场经济生活)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它不可能是纯粹个人头脑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伦理均是“公共生活伦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明确区分“公民道德”和“个人道德”;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作为反映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共意志”概念,以抗衡伦理上的个人至上主义。在我国,一方面是道德行为被看成个人良心的“外化”,另一方面是出现了“公德”与“私德”的区分。近几十年来,社会伦理学日渐取代个体伦理学,其中,当代新政…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一种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或者一种行为得以发生、进行的重要的条件。道德环境是道德行为得以进行的社会环境,对我们的道德行为起着很大的影响。然而,许多事实表明,我们的现实社会并不是缺少有公德意识的公民,而是缺乏一个把公德意识转化为公德行为的良好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4.
传媒自由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理念。传媒自由理念本身就预设了其价值合理性及道德责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前的传媒自由已经背离了自由的真实含义.忘记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因此.传媒伦理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学界与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传媒伦理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研究如何运用普遍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去解决传媒领域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传媒职业道德的学问.作为一种规范的传媒伦理具有两个向度,一个是自律的个人德性的向度:一个是他律的传媒制度伦理的向度。因此,传媒伦理建设也应该围绕着这两个向度展开。目前传媒伦理的理论指向问题就是.传媒伦理究竟是个人德性的,因而是私人道德.还是公共的德性,因而是行业制度的道德.无论传媒伦理的哪一向度都不足以单独支撑传媒伦理大厦,单独强调某一向度都不能解决传媒领域中的道德问题。传媒伦理应是私德与公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社会,中国是一个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也是世界各国中最不缺伦理道德资源的国家。但中国目前却面临着道德危机。当前中国道德危机主要还不是发生在"私德"的领域,而是发生在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公共"领域,发生在作为社会公共道德即社会性道德的"公德"领域。历史上中国最不缺乏、最完备的是"私德",而现时代我们最缺的是"公德",人们广泛议论的当代中国道德危机事实上是"公德"的危机。中国人过去拥有的"德"与当前中国人所缺的"德",事实上不是同一个"德"。  相似文献   

6.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关系,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对此,伦理学工作者应该作出深刻阐释,以指导社会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7.
国人的道德传统是重视个人的“私德” ,不重视社会“公德” ,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发育不良。要改变这种局面 ,培养国人的公德意识 ,就必须着力构建中国的公民社会和孕育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8.
何谓“公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这是梁启超1902年在“论公德”一文中阐述的。公德是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私德是相对公德而言的,“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私德”是在个人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虽然存在对立的一面,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内在统一的,市场经济会带来善恶的道德二重性,但是它与社会道德并不是排斥的。纯粹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一种无所谓善恶的非道德行为,在市场经济系统内部可以也应该划出市场伦理行为和非市场伦理行为,以充分发挥道德对具有伦理性的部分市场经济行为的调节职能。  相似文献   

10.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对于公民的基本要求,在长期的践行过程中,社会注重公德对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而在一定程度忽视了私德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因此,提高对私德的重视十分必要,只有人人遵守私德,社会公德才有更加牢固的基础;只有重视整个社会的私德建设,将私德与公德置于同等位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道德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论加强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道德是国家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大力提倡以德治国的今天要深刻认识加强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加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要论摘编     
《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8期刊登了北京大学魏英敏教授的文章“关于社会公德的再认识”,文中认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或特定公民群体,在社会公共生活或共同生活及其交往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公德与私德一体二面,公德是由私德推演而来的。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应首先从私德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对儿童、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邹智贤 《求索》2007,(12):127-129
伦理取向、致恩趋向是事关道德建设“全局”和“根本”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伦理取向维度强化教化伦理,在致恩趋向维度凸显工具理性,忽略乃至遮蔽了生活伦理和价值理性,这就割裂了道德结构的内在统一,致使道德践履出现严重偏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呼唤与之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在社会转型的当代语境中,道德建设的发展走向应当是教化伦理向生活伦理贴近、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道德建设高度重视,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道德建设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道德资源,要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基本内容,并开创了加强官德教育、重视师德和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升人民群众道德水准等三条道德培育的基本路径,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道德思想。深入学习、领会、把握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对于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领域和社会实践范畴,诸多努力是把道德宣传、道德教育、道德实践作为主体内容。要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上述三个环节尚不能涵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全部内容。道德建设既是观念意识问题,也是社会行为问题。教育与管理之于道德建设,实为鸟之两翼,同步方成共进:  相似文献   

16.
借用托马斯·琼斯的伦理决策理论,通过对学术不端行为道德强度的分析,从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角度,即道德问题本身而非道德行为主体以及伦理决策环境特征出发,可以探讨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要刹住学术不端愈演愈烈的歪风,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提高学术不端这一行为的道德强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即:引导主观感受、明确行为的直接受害者、明确行为后果、强化组织伦理氛围、提高社会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周密 《政策瞭望》2018,(7):56-56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政德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等的综合体现,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服人。立政德首先要明大德、听党话。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  相似文献   

18.
报刊的操守     
《民主与科学》2009,(2):74-74
一个社会永远需要两种规则,一是外在的规则,一是内在的规则,法律制度是外在的规则,道德操守则是内在的规则。操守不仅仅对个人而言,作为舆论代表的报刊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人的操守表现在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态度,报刊的操守则体现于它如何面对权力的威压和金钱的诱惑。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而社会公德建设又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但在相当一个时期,社会公德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人们一谈及思想道德建设,被舆论导向提到首位的往往是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是学习少数英雄模范人物。这种高标准的要求虽然有其必要性,但对广大群众来说,如果没有公德意识作为基础,常常会变得让人不愿或不敢接受。因此,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把社会公德建设提到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位置,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社会公证的直要性和紧迫性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论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民道德是调节身份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和行为的准则.公民道德具有自身的特点.公民道德建设有一定的难度.市场经济要求的是具有普遍性的公民道德,而我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公德资源.道德建设必须从最基础的公民道德抓起,坚持权利和义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等手段,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