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21,(20)
正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确定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初夏之时,广州阳光灿烂。漫步在东山口的街道上,黄墙红砖,绿树成荫。东山,曾经是广州的华侨、军政、官宦人家的聚集之地,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东山小洋楼。位于广州市恤孤院路3号的砖红色楼房尤为显眼,这里正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6月20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竣工开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黎淑莹向《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介绍,改扩建后,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占地面积668.4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305平方米,规模比之前扩大了两倍,可生动展示中共三大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2.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三大明确了全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转向以党内合作形式帮助国民党改组,要求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仍保持共产党组织的独立性。大会选出9名正式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新的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4,(4)
清朝光绪十九年(癸巳年)十一月十九,湖南湘潭县韶山冲出生的一名男婴,后来成为改变中国20世纪历史进程的伟人。他便是毛泽东。他的生日被转换为公历,亦即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前是怎样过生日的?毛泽东否定了中宣部长的庆寿计划1943年4月初,在延安的窑洞里,个子瘦矮的中共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凯丰正忙于制订新的宣传计划,进行“三宣传”,即宣传领袖毛泽东,宣传毛泽东的思想,宣传毛泽东的体系。凯丰,本名何克全,担任过少共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此刻,凯丰着手制订“三宣传”计划,是出于三桩原因:  相似文献   

4.
卢茂飞 《传承》2013,(4):30-31,117
中共三大会议主要议题是对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所存在的重大分歧进行讨论,这一认识在大会最终得到统一,正式确定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与国民党进行党内的合作,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马林受共产国际派遣来华,作为中共三大的灵魂人物,对中共三大的召开作出重大的贡献并对中国革命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提起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两岸的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曾是共产党员,后来却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党内斗争中,他一一剔除政敌,最终坐上了国民党党主席的位置;在位12年,他用国民党的奶水养大民进党,将国民党这“百年老店”搞得四分五裂,并最终使成立仅仅13年的民进党上台执政;他从提出“国统纲领”到炮制“两国论”,一步步迈向“独台”的深渊,并最终成为“台独教父”。  相似文献   

6.
对很多人而青,彭述之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1925年召开的中共四大前,他连中央委员都不是。而在中共四大上,彭述之成为一颗“政治新星”,不仅当选中央执委(即中央委员),而且与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自一道当选中央局委员(相当于后来的政治局常委).成为仅次于陈独秀的“二把手”。  相似文献   

7.
《党建研究》2012,(2):11
1.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会议。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  相似文献   

8.
卢茂飞 《传承》2013,(6):30-31,117
中共三大会议主要议题是对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所存在的重大分歧进行讨论,这一认识在大会最终得到统一,正式确定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与国民党进行党内的合作,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马林受共产国际派遣来华,作为中共三大的灵魂人物,对中共三大的召开作出重大的贡献并对中国革命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我与邓演达先生虽然是保定军官学校的同学,但是到了1923年的夏天,我们才在广西梧州见面认识。1922年,旧桂系军阀沈鸿英趁孙中山讨伐陈炯明之机,带兵混人广州。沈鸿英自1920年在广东失败退回广西,1921年又被粤军逐出广西,流窜湖南、江西边境,与北洋军阀吴佩罕勾结,受其培植,重整旗鼓。他混入广州是奉吴佩军密令的。1923年4月16日,他突然在新街(在粤汉铁路上,离广州数十华里)宣布就北洋任命的广东督军的职务,并通电请孙中山离开广州。一场讨伐陈炯明的战争顿时就变为讨伐沈鸿英的战争,在广州附近进行。沈鸿英在广州附近作战失…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06,(4):13-13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2.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3):12-12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30余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06,(Z1)
“钟英”来信“,管东渠”管食宿1923年夏,在北京的罗章龙接到一封署名“钟英”的信,要他6月去广州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罗章龙从天津乘海轮到达上海,再乘船前往广州。到了广州,罗章龙与“管东渠”先生接头,由“管东渠”安排食宿。其实,罗章龙此行是参加中国共产党“三大”。所谓“钟英”,也就是中央的谐音“,中国共产党中央”之意。所谓“管东渠”,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的谐音代号。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是在上海召开“,三大”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国共合作”,而广东当时是国民党的“大本营”。会议在“看云楼”和…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06,(Z1)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了国民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1月,孙中山离开广州北上。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举行。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共两党组织各界人民举行哀悼活动,广泛传播孙中山的遗嘱和革命精神。国民革命的呼声在全国各地更加高涨…  相似文献   

15.
终见东方红太阳 1949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在解放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其时,民盟已被国民党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而强迫解散,黄炎培已被列为国民党的黑名单的第一名。他在国民党特务严密监视下蛰居上海,以卖字为生。但他得知中共的号召后,立刻召集了民主建国会的常务理事会,决议宣布响应五一号召。随后,经过共产党的安排,他于1949年2月14日潜离上海,经香港转赴解放区,于3月25日抵达北平,下午就到机场欢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抵平。  相似文献   

16.
谢觉哉,号洋深,字焕南。生于1884年4月27日,湖南省宁乡县人.他从小资质聪颖,刻苦勤奋,博览群书,志向远大.1921年1月,谢觉哉由何叔衡、毛泽东介绍,加入了湖南第一个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他从这时开始,走L了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并于1925年下半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回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谢觉哉在10月19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政务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内务部部长、党组书记.1954年9月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再次任命谢觉哉为内…  相似文献   

17.
知识窗     
联合战线特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的统一战线。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和党的主要领导人讲话一般将统一战线称作“联合战线”。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最先提出来的。马林通过对中国实际情况的考察,发现国民党是真正可以联合的力量,于是在1921年冬提出“必须与国民党建立友好关系”的主张.并确认“采取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形式是实现国共合作的唯一可行的途径”。1921年12月下旬.马林偕同张太雷(任翻译)到广西桂林会见了孙中山.随后,他又同国共两党领导 人分别进行会晤。他向中共领导人“建议放弃他们对于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到国民党中去进行政治活动”。但是马林的建议最初遭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拒绝.陈独秀在19…  相似文献   

19.
统战史上的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等30多人出席大会。大会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指示,分析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以及把国民党改造成为...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制造“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借口“共产党要暴动”、“共产党阴谋倒蒋,推翻国民政府,改建工农政府”,派兵占领了于3月19日驶入广州黄埔的中山舰,逮捕了舰长李之龙(中共党员)。随后,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了工人武装,拘留了第一军第二师的左派党代表和政治工作人员,驱逐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宣布在广州实行戒严,断绝了广州城市内外的交通。事件发生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共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