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十二月     
《台声》2005,(11)
4初四苗年这是黔东南和广西等地苗族最盛大的节日。节期在冬月的第一个卯日。解释翘起大铜锣,举行踩芦笙、斗牛、男女社交等活动。14十四哈尼族老人节农历十一月十五举行。节日时,小伙子们上山挖松树栽于寨中坪地,妇女备酒敬全寨老人,大家围树奏乐跳,祝贺老人寿比青松。18十八钴脏节贵州东部苗族的缉私节日,各村寨举行的日期不一,一般是三年一次,多在冬月择吉日进行。主要活动为砍牛祭祖,场面壮烈。22冬至冬至 “冬至”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称冬至节”。古时有祭天、送寒、吃团圆饭等习俗。傈僳族阔时节 傈僳语“阔时”是“新年”的意思。过…  相似文献   

2.
峡谷风情     
<正>傈僳族阔时节隆冬腊月,怒江水碧蓝,暖融融的阳光洒在大峡谷。野樱花开灿然,傈僳族迎来了自己的新年"阔时节"。在嘎雀(傈僳族对朋友的称呼)盛情邀请下,我到傈僳村寨过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五日到次年正月十日是傈僳族的"过年月"。傈僳族过阔时节一般有12天,表示一年有十二月的意思。过年的第七天是女人们的休息日,女人们不干活,不背水不做饭;过年的第九天是男人们的休息日,男人们啥也不做享清福。阔时节第一天最重要的仪式是接祖祭神,供桌  相似文献   

3.
正一直以来,怒江都是全国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聚居着傈僳族、怒族、普米族、白族、独龙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彰显着怒江独特的文化地位。如果到怒江游玩,那些漂亮的民族服饰会在你的心头烙下专属于它们的印记。傈僳族傈僳族服饰自然淳朴、舒适美观。不同地区的傈僳族妇女因服饰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白傈僳妇女普遍  相似文献   

4.
傈僳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现有574856人,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源于西迁的古羌。唐代时是“乌蛮”的一部分。明代时,其活动地域主要在我省雅砻江、金沙江流域。16世纪-19世纪时,其先民迁徙频繁,远至澜沧江、怒江流域,留在四川境内的傈僳人数大为减少。目前四川的傈僳族主要分布在凉山州德昌、会理、会东、木里等县和攀枝花市盐边、米易等县,总人口不足2万,且与汉、彝、纳西、苗、藏等族交错杂居。四川省的傈僳族又自称为“傈僳扒”。傈僳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有本民族文字。信…  相似文献   

5.
峡谷里的生活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怒江两岸,我们世世代代住在高黎贡山上。最勇敢的猎手也没有跨出深谷一步,白发苍苍的老人从没见过广阔的天空。” 这是云南省怒江峡谷中传唱了数百年的傈僳族民谣──“摆时”。“摆时”是傈僳语,直译成汉语就是“自由地说吧!唱吧!”它采用无伴奏合唱的形式,来表达傈僳族古代流传下来的叙事长诗、颂歌和赞美爱情的情歌。在怒江峡谷里,当“摆时”低沉、浑厚的歌声响起,不论是傈僳族,还是其他民族的人,都会陶醉于它;无论从什么地方来到怒江大峡谷、并听到过它的人,都会被它独特的音韵和旋律所震…  相似文献   

6.
刘笑 《今日民族》2010,(1):F0003-F0003
2009年12月22日至24日,以“传承民族文化,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怒江“阔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云南省少数民族酒歌大赛在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隆重举行。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厅、省民委、省商务厅、省旅游局,中共怒江州委,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傈僳族群众日常生活食谱中,阔耍俄勒无疑是一道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阔耍俄勒是傈僳语,意为包谷稀饭,但它与一般的包谷稀饭的做法和口味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8.
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越过七十七条江河,30位傈僳族农民从云南怒江大峡谷深处的傈僳山寨来到了祖国的心脏──北京。于是,从北京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到长安大戏院,从国家交通部到国家民委,无不飞扬着傈僳族那燃烧的歌声。《摆时》热情奔放,《莫广》古朴粗扩、(优叶)深沉委婉……中国音乐界的艺术家们赞叹演出具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给京城的文艺舞台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民风。《摆时》奇葩竞艳京城《摆时)是傈僳族民歌曲调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又称“括木热”,即赛歌,是一种演唱比较自由的山歌体。演唱“摆时”,傈僳语叫“摆时摆”,…  相似文献   

9.
傈僳族服饰     
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按妇女服饰的颜色差异,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个支系。从族群形成以来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其先民为避祸乱,经历了四次大的迁徙,从青藏高原辗转到了怒江流域和缅北地区的崇山峻岭,主要分布在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一带海拔700多米到5000多米的区域。高山峡谷之中,交通不畅、气候多变、  相似文献   

10.
鱼波 《今日民族》2003,(8):20-21
我有一种怒江情结。我结婚时很自然地就选择在怒江大峡谷酒店举行婚礼。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那儿举行婚礼感觉上就像是在家里举行一样。实际上就是去找一种家乡的感觉。而且来的客人大多数是怒江的老乡、同学。大家在一起可以讲傈僳语、吃家乡菜、听熟悉的旋律、看傈僳族特色的舞蹈,喝傈僳族的酒。去那儿不是全为了吃,这就像是中国人出国要找中国餐馆吃东西一样,也许口味不太正宗,但就是想去找那种感觉。  相似文献   

11.
当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我们向连绵的大山走去,集中连片的冬玉米和茂盛的果木向我们走来;我们向傈僳村寨走去,肥壮的猪羊向我们走来;我们向集中连片的农田建设主战场走去,千百个为摆脱贫困而辛勤劳作的傈僳族人民向我们走来……我们同大怒江一道在这里恭听,恭听峡谷两岸奔涌着一种永不消逝的动人旋律,那就是泸水县大兴地乡14万傈僳族人民奏响的一曲不朽的脱贫乐章。她无比自豪地向世人宣告:至1998年底,大兴地乡农民人均有粮410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860元,提前2年基本实现了全乡到2000年达到“981111…  相似文献   

12.
怒族仙女节     
在怒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丙中洛山顶上的钟乳石前举行的仙女节节日活动。仙女节主要流传在云南的贡山县一带,是怒族最隆重、最具特点的民族节日。仙女节的传说凄美动人:相传在很久以前,由于怒江上没有桥,两岸的怒族人家常常是  相似文献   

13.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是我国傈僳、怒、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区域,辖泸水、福贡、贡山、兰坪4个县。境内各民族解放前的社会经济形态,尚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公社制及家长奴隶制的特点,其内部阶级分化不明显。解放以后,在怒江傈僳族地区废除了落后的原始分社制和家长奴隶制,但传统的经济、文化等因素仍在怒江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潜在作用,怒江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仍然很缓慢。目前,在加快怒江州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对怒江傈僳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许多专家、学者已提出许多宝贵的、极其有价值的意…  相似文献   

14.
傣族的节日傣族一年中有3个重大的节日,即关门节、开门节和傣历新年(又名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都是佛教的节日。关门节傣语叫"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阳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叫"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阳历10月中旬)。傣历新年傣语叫"桑勘比迈"、"棱贺桑勘"(6月新年),外地人通常把它称为泼水节。其实,泼水只不过是整个节日活动的一个项目,傣语里没有这个名词。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十分尊重,每年傣历新年到来的时候,都有组织有领导地让傣族人民过好自己的节日。1961年4月13日至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临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泼水节一年更比一年热闹了。节日期间,除了举行集体划龙船赛、放高升、泼水、丢包活动以外,还增加斗鸡、游园联欢、放气球、放"贡菲"(飞火灯)、文艺演出、体育表演等活动项目,使节日增添了新的光彩。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汉族以及居  相似文献   

15.
神秘的怒江大峡谷,是一片令人向往的土地。居住在这儿的傈僳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澡塘会”就是其中集文化、体育、经贸为一体的传统的群众性活动之一。在怒江大峡谷,有无数千姿百态的天然温泉群。这些地处江边、路旁的温泉,以其清纯的水质和恒温祛病防疾的功效,逐渐成为傈僳族和当地各族群众聚众洗澡、对歌、赛弩或经商的场所。登埂温泉群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处,人们通常意义上的“澡塘会”指的就是“登埂澡塘会”。登埂温泉群座落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六库镇北十二公里处,是大库通往州属…  相似文献   

16.
王晋 《今日民族》2005,(10):39-40
在2003年举行的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上,从怒江展台飘出的一曲曲优美动听的傈僳语多声部合唱吸引着过往的游客。展台前,只见一群身着艳丽的傈僳族服饰的男男女女围在一起,在一位老者的指挥下,合唱出迷人的《欢乐颂》、《友谊地久天长》等世界名曲。这是一支来自怒江大峡谷的土生土长的农民合唱队,尽管很多人还是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演出,但他们的歌声却早已享誉海内外,响彻世界音乐殿堂。怒江大峡谷,山高水长、风景秀丽,勤劳勇敢的傈僳人,面对大山的伟岸、白雪的晶莹,倾听怒江的浪涛、峡谷的回音,产生了与大自然共鸣的音律,于是,傈僳儿女用男女老…  相似文献   

17.
施平 《创造》2012,(9):81-82
僳僳族主要居住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多集中在云南境内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和四川省的西昌市。其中,怒江州是云南省傈僳族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而州辖福贡县是傈僳族分布比例最高、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由于澜沧江、碧罗雪山的阻隔,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怒江沿岸山高坡陡,使得傈僳族的生活空间只能局限于在两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热情好客的傈僳族人民创造了一种用耕牛结“亲戚”增进民族团结的形式。傈僳族称“阿呢败勒伙拾”,意即“用耕牛搭成的亲戚”。用这种形式结成亲戚的双方,团结和睦,互相支援,代代沿袭。怒江峡谷,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江边河谷炎热,半坡温凉,高山寒冷。山区半山区的傈僳族群众,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江边河谷地带的傈僳族以种植水稻为主,生产季节各异。为解决互相间耕牛不足,保证庄稼能按节令下种,傈僳族人民自愿磋商,结成“牛亲戚”。“牛亲戚”一般以江边河谷地带的傈僳族为一方,山区半山区傈僳族为另一方;一…  相似文献   

19.
王力 《今日民族》2006,(1):44-45
阳春三月,我们穿过攀枝花盛开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六库,跨过滔滔的怒江,沿着峡谷公路,驱车前往福贡县上帕村一户傈僳族人家做客。早春的怒江峡谷,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白雪皑皑,银光闪闪,怒江江面上铺着一层厚重的雾气。掩映在绿树翠竹中的村寨若隐若现,让我感到一丝傈僳族的古朴、自然和神秘。几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坐落在碧罗雪山山麓的上帕山寨。离山寨不远就见小道边插着一排排松枝。带我们来的阿普告诉我们,这是傈僳人家迎客的标志,ETHNIC TODAY不仅表示有贵客将至,又祝愿客人吉祥平安。走着走着,只见一排排木栅栏的缝隙中露出一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怒江人民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怒江,一个“少、边、穷”的傈僳族自治州,多年以来,由于社会历史自然条件的制约,怒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落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