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1979年的冬天,王万林下班回家在公交车站遇到一个十四岁的男孩,询问之后发现他是被人骗到浙江长兴一家煤场做工,好不容易逃出来却身无分文,只能流落街头.王万林将孩子领回了家,几天后为他买车票将他送回了家.这是王万林收留的第一个流浪孩子,自此之后他便与这个群体结下了不解之缘.511个孩子中有200多个与王万林还保持着联系. 救助流浪孩子的事情并不新鲜,但以自己之力救助了那么多流浪孩子的事情却前所未闻过.照片中的这些曾经被老人救助和收养过的孩子返回老人身边,他们要借在电视台做节目之机,希望寻找到眼科方面权威的专家,给如今已经71岁高龄的老人治治眼病,因为这种终将导致失明的眼科疾病会击碎老人的心愿:想再看孩子们一眼.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有头脑有想法的新式农民王福志,用自己的“土办法”培养出了被称为“神童”的儿子。家住河北省昌黎县团林乡潮河村的王福志.祖辈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他读高一时因家贫辍学,全力教导自己的孩子。他的大儿子王京1986年出生,3岁多还说不清话,5岁时从1到10都数不全.是村里孩子们戏弄的对象。王福志从电影上知道.城里的孩子天天晚上都要听故事才肯睡觉,他便每天不管劳动多累多苦,天天睡前给王京讲故事。他给家里立了规矩.不能沿袭农村的方法恐吓孩子,比如“狼来了”、“马猴来了”。  相似文献   

3.
2005年4月的一天.沐阳县23岁的杨某与朋友徐某等人听人说本县有所武术学校.便来到由叶某私自开设的“江苏省逸凡武术搏击俱乐部”参观。得知杨某是退役武警战士,曾在部队学过一些擒拿格斗;徐某也是习武之人,该俱乐部教练叶某便安排自己的学生李某在双方未按照规定佩带安全头盔的情况下,先后分别与徐某、杨某进行徒手散打搏击。在与杨某搏击过程中,李某用左脚猛踢击中杨某头部致其倒地。使杨某因遭受较大钝性暴力作用造成颅脑损伤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他是潘家园街道某美容美发厅的一位理发师,名叫郑维国,10年前从内蒙古草原来到北京,学习美容美发.由于小郑既聪明又好学,很快就练就了一身的好手艺.虽然郑维国每天都和北京市民打交道,但在精神层面,却很难融入到有组织的行列中去.他看到很多北京人都有一本《中国社区志愿者》的证书,非常羡慕.他又注意到,潘家园地区的志愿者活动非常活跃,居民参与的心气儿也很高,便也想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5.
面积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0户,流动人口400人,社区志愿者145人,楼房45幢,楼门154个,平房院落3个,单位11家,商户25家,老年活动站10个,学校、幼儿园各1个.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基础数据,却已经深深地印在万源东里社区片儿警罗建的脑子里.扎根社区,一干就是22年,他已经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罗建以此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天早晨上班到单位前,他一定要在社区中巡视检查一趟,从中发现问题便于日常工作解决.下班回家前,他总是要到社区里转悠一圈,看看单位商户的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看看孤寡老人是否有需要帮助,东家长西家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会记在心里,辖区里的一草一木都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6.
陈彤 《法制博览》2009,(20):21-21
她离婚了,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八岁的男人,并且怀了那个男人的孩子。男人22岁。她30岁。我们对她说,再过十年,您四十,他三十二,你们还合适吗?就算您保养得好,您五十的时候,他才四十二,那时候他会不会有其他想法?  相似文献   

7.
用时光赎爱     
失去的爱能赎回来吗?能,但需要时间.这位从18岁开始的少女之爱,到目前已经56岁大妈之爱的乔献华,整整用了38年时间,总算是把爱赎了回来.18岁时,还是知青的她与同是知青的李渝生相恋,因意外怀孕后男友却不辞而别回了家乡.乔献华苦苦找到男友家,反被男友的父母因她出身不好而拒之门外.绝望中的乔献华生下孩子后,又被人介绍给并不再乎她过去的另一个男人泥水匠张复生.谁知8年后,张复生又患了绝症.当丈夫为了不脱累妻子提出离婚时,那位李渝生又来到乔献华的面前,当知道这个家庭中的小女孩是自己的血脉后,他瘫在了地上……  相似文献   

8.
邻居算账     
周华去医疗保险所领医保费,共七百多元,他自己只有十来元,其余都是老张的.医疗保险所不给现金,给支票.周华拿了支票就搭三轮车去银行取钱,取了钱却忘记自己的是多少了,好像是18元多,又好像是16元多,因为钱太少,他在保险所没有仔细看单子,更没有记到心里去.周华想,就要16元吧,几毛钱零头算了.于是他拿出16元,把剩下的都给了老张.  相似文献   

9.
正入选理由2012年"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天安门绿地养护工,为绿色北京默默贡献。每天伴随天安门金水桥旁国旗的升起,园林人王水清便开始了一天的绿地养护工作。他像呵护自己孩子一样守护着天安门的绿地,在很多人受不了风吹日晒纷纷转行时,他默默地一干就是22年。王水清从北京市园林学校技工班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原北京市园林局绿化处)绿化三大队金水桥  相似文献   

10.
甄静慧 《南风窗》2014,(11):38-40
<正>李明发现,尽管自己每天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10小时,回家累得跟"死狗"一样,然而他跟病人之间的关系却每况愈下。李明目送当天最后一位患者离开,时间已是晚上7点多,实习生都早走了。一天里只有此时诊室才会显得空荡荡,其他时候都是爆满。李明30多岁,个子不高,双臂因为长期从事推拿点穴显得比较粗壮。他是广州一家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推拿科医生,由于家学渊源,从小学医,治愈过不少疑难杂症,近几年名气渐渐大起来,慕名前来求医的人非常多。每天早晨不到8点,他就来到诊室,一般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病人在外守候。然后,实习生也来了。因为医学院的缘故,医院每个诊室都有实习  相似文献   

11.
正"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工作也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电气这一行知识更新太快,必须持续学习,抓紧学习,否则就会跟不上时代。学海无涯,没人知道顶峰在哪里。"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再到返聘,50年来窦振印不断强调"学无止境,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1954年出生的窦振印,从16岁初中毕业到67岁成为载满荣誉的电气专家,岁岁年年杏花春雨,青丝换了白发,凌云之志却仍在放飞。一路走来,他还在继续谱写着自己平凡主义的矿山式匠心之韵。  相似文献   

12.
16岁的中学生刘小军(系化名)是某中学高二学生,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很好。刘小军从小娇生惯养,在学校学习不求上进,后来发展到经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几乎每天都出入网吧并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花钱如流水。时间长了,父母知道他的恶习,便严格控制他的经济开支。  相似文献   

13.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这是燕山环卫人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朴实无华,但是每天忙碌在大街小巷的环卫职工,就是用这句话鼓舞着自己,激励着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编织着建设美丽燕山的五彩之梦. 裴阳,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垃圾清运工人,至今他都清晰地记得他上班第一天的情景.那是一个盛夏的早晨,他第一次跟车清运垃圾,在不小心打翻一个垃圾桶的时候,腐烂的瓜果蔬菜散发出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毫无心理准备的裴阳被呛得眼泪都流了下来,胃里一阵翻腾.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人目。他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素来与人无冤无仇,何以对他这样破口大骂?因而怒不可遏。待他看完全文,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4,(16):8-8
<正>最近看到一个小女孩暑假在父母的馒头档口做童工的新闻,让我想起某些长期想不明白,最近貌似有所悟的事情。新闻里,读小学的女孩暑期在父母的馒头档口做帮工,每天从开门到结业。被询问到别的小朋友放假都在玩或者做喜欢的事情,自己有什么想法时,小女孩竟然说,我在这儿帮工还是比那些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好。我听后觉得匪夷所思,小孩子这么小,会这样认识、说这样的话。虽然中国有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说法,但必须否定父母用这种灌输强迫年幼子女劳动的做法。如果是在欧美日这样的发达文明社会,小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中学生的心声:“自从上中学以后,我和爸爸之间渐渐出现一层隔膜,以至后来变成一堵高墙.谁有心里话也不说,在一起时总是别别扭扭.其实,我多么留恋小时候的生活,那时我和爸爸亲密无间、猜谜语、做游戏.坐在爸爸怀里吵吵嚷嚷、快乐无比.现在尽管也想和爸爸亲密如初.可看到他那阴沉的脸.我就怎么也鼓不起勇气和他谈心,只能把愿望倾吐在日记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孩子了,要严加管教,不能把路子走歪了.孩子们却认为我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能处理了,偏偏是父母总要管头管脚,心里有说不出的烦恼.父母与子女之间,一个要管.一个拒绝管.对抗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抗有的甚至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到了这个时候.即使父母或子女有意要调解这种关系,一时间也会无从着手.家.这个人生起跑线上的第一站.如何成为孩子长大成人遮挡风雨的的港湾,如何帮助他们处理好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烦恼,对于长成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懒惰」     
很多年都不敢也不曾懒惰了. 每个冬天的早晨,天黑蒙蒙的,寒风有时就在窗前呼号,但是必须起床,孩子要上学,要为他准备早饭,然后自己去上班.每个秋天来临,树木斑斓,大地上流金溢彩,背上旅行包,坐上火车,或者只是徒步到城市郊区的田野去走一走,都是那么惬意和舒心,但是很多事情在等我去做,我不得不一次次地放弃.  相似文献   

18.
一个顾客在喝酸牛奶时,一块玻璃碎吸到了他的嘴里,于是怒气冲冲地到牛奶公司去抗议。一路上,他越想越愤怒。牛奶公司如此不负责任,简直是草菅人命!他觉得自己不只是为了个人,而且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全体人民去责成这个公司负起社会责任。哼,如果他们不妥善处置,我就要向报界揭发,或者告到消费者委员会去……“你们难道光顾赚钱,别人的健康就不用管了?!”“你们想过没有?这玻璃碎吸进胃里会致人于  相似文献   

19.
正一次和朋友闲聊,他问我:"你不觉得有时我们在‘绑架’儿童的游戏吗?"起初我是不承认的。他却说:"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还有时间玩‘躲猫猫’这类他们自己很喜欢的游戏吗?"我满不在乎地说:"孩子们想玩是可以玩的啊,我们从不束缚孩子选择游戏的。""那有孩子选择玩‘躲猫猫’吗?"朋友追问。我想了想,沉默了许久,"也许是孩子可以选择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往往会发现,孩子和自己说话越来越少,他心里有什么想法宁肯和同学们说也不愿和父母说。在心理上好像和父母有了距离,有了隔阂。很多家长对此很苦恼,但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里就给大家提供几条打开孩子话匣子的秘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