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一段时间北方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环境事关民生,成为公共话题是顺理成章的。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被问到这个问题,她说她也有口罩,但是没敢戴。温家宝在他的最后一个《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谈到了环保,表示要"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  相似文献   

2.
财讯     
《南风窗》2013,(4):21-21
消息1中石化"担责"雾霾天气看起来,北京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成为伦敦之后新的"雾都"。1月以来,间隔持续几日的雾霾天气困扰北京城。1月31日,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公开表示,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但这并非因油企质量不达标,而是中国标准不够,只有北京推行含硫量在10ppm以下的欧五标准,但全国普遍为150ppm的欧三标准,标准不提高设备改造就上不去。根据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前主席迈克·沃什(Michael Walsh)的研究显示,在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排放对PM2.5"贡献"22%至34%。  相似文献   

3.
红灯绿灯     
正冷天戴口罩不利于取暖事实上,口罩的取暖效果不仅不好,还可能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这是因为,人的鼻黏膜内有着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络,血液循环非常活跃,对吸入的冷空气有天然的加温作用。人体吸入的冷空气经过鼻腔管道进入肺部时,由于加温作用,已经接近于人的体温。然而,当人戴上口罩后,从体内呼出的空气会在口罩上遇冷变成水,让面部觉得更冷,此外,潮湿而相对不卫生的环境也不利于口鼻部位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王福成 《工会博览》2004,(23):64-64
随着气候的变冷,有人喜欢戴帽子,有人喜欢戴口罩,戴帽子能防止人体热量散失,而戴口罩却不一定有好处。戴口罩防寒,其实反而会降低人的御寒能力。人的鼻腔里血管很多,有许多  相似文献   

5.
戴口罩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一项有效措施,尤其是出入人员密集、空气不畅的场所或医院,戴上口罩可有效降低患病的风险。然而不同类型口罩过滤效果存在很大差异,为此,药监部门提醒,选购恰当的口罩能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03,(8)
声音 戴不戴口罩都是安全的! ——4月3日关于非典型肺炎的中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见一名外国摄影记者戴着口罩,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如是说。他表示在中国工作、生活、旅游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热词     
《南风窗》2014,(1):20-20
1霾单 指为防雾霾而产生的消费数据。2013年,淘宝网用户其花了8.7亿元在口罩、空气净化器、室内跑步机等对抗雾疆的用品上,总计购买450万次,其中购买口罩的人比前一年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增加13.1%,全民都在为雾霾埋单。  相似文献   

8.
张墨宁 《南风窗》2012,(2):44-46
2011年冬天的漫天灰霾,让人们意识到,北京城终于耗尽了2008年奥运会时期短期环境治理措施的福利。日常性的大气环境污染弥漫于中国各大超级都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或许会变成一种常态,克服危机,不仅需要更有效的科学技术与环境政策,更需要全民族有深刻的环境自觉。什么是PM2.5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空气中漂浮着各种大小的颗粒物,PM2.5是其中较细小的颗粒物,它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做个简单的比较,人类纤细的头发直径大约是70微米,这要比最大的PM2.5还大了近30倍,故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科学家常用PM2.5来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主要源于人为排放。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生物质(秸秆、木柴)、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垃圾焚烧。PM2.5主要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有研究显示,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4,(5):94-94
<正>雾霾是空气污染,清洁的空气是最为典型的公共物品,也就是说,人们无法建立起空气的排他使用权。这两年雾霾像一个幽灵,蛮横地推开中国的大门,肆无忌惮地侵袭了20几个省市,成为国人的"心肺之患"。口罩和空气净化器都卖疯了。人们在慌乱中试图抓住现代文明的稻草来自救,这种举动实在是无可厚非。但这种自救听上去,颇像是在将要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寻找救生圈一样,多少有些徒劳的味道。  相似文献   

10.
人天悲思——“非典”事件的生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罩里的空气是不新鲜的,口罩里的呼吸声粗重而又脆弱。4月中旬,在接到北京的许多个电话之后,一向不戴口罩的我,在登上广州至珠海的空调车之前带上了口罩。空调车原来只觉得它凉爽,现在却觉得它可怕,因为它是个闷罐。车里的大多数人慎言噤声,彼此戒备。如果有人咳嗽,看得出来,旁边没戴口罩的人一刹那间屏住了呼吸。那些困顿的、不精神的乘客,则被旁人视作一颗尚未爆炸的“疑似”炸弹。 “非典”像一场大型战争降临到国人  相似文献   

11.
火锅底料     
《工会博览》2005,(24):73-73
冬季,有不少有碍健康的生活习惯,常被一些人误认是正确的。 戴口罩防冷鼻粘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  相似文献   

12.
疫情与行情     
非典型肺炎的疫情对股市行情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香港已隔离部分疫区,其内的居民不论是否染病,均不得外出,一日三餐由政府提供上门;人们尽量不外出,外出则戴口罩。这影响到某些国际航班的暂停,影响到人们没心思炒股。 跟股票涨跌相比,当然是人的性命要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4,(3)
<正>在74座城市中,接近92%的城市的空气PM2.5年均浓度达不到国家标准。排行前10名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几乎是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其中有7个位于河北省。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年均浓度是35微克每立方米为达标。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冬天,北京城里一场灰霾天引发民意汹涌。生活在首都的人们第一次感受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原来已经如此剧烈。灰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PM2.5(可入肺颗粒物),其对人体健康的严重伤害一时间让人们谈雾色变。顺理成章地,政府监测和治理责任的缺失再一次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先后表态后,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主政者纷纷跟进,表示会马上公布PM2.5监测结果,而不再像之前环保部所说的,等到2016年再公布。  相似文献   

15.
李克诚 《南风窗》2012,(2):50-51,54
西方发达城市空气污染在过去100多年里依次经历了烟煤污染、扬尘污染和尾气污染等三个阶段。而中国在最近20年,不仅没有解决烟煤污染,反而一下子跨进了烟煤、扬尘、尾气相结合的"三重污染"的复杂阶段。2011年12月27日,几乎毫无征兆,南京市环保局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当地媒体公布了2008年到2011年这4年间南京市PM2.5的相关数据。这也使南京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内第二个向公众公开PM2.5数据的城市。就在两天前,南京市环保局还陷入了一场被动的舆论风波中:继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冲击320天的蓝天目标接连失败后,该市宣布2011年"缩水"的蓝天目标(310天)终于完成。面对这一"喜讯",当地民众似乎并不买账,有媒体甚至直率地提出了若干质疑:为何官方宣布的天气优良情况与普通公民的感受不符? 310天的蓝天是否"掺水"?为何不敢宣布PM2.5数据?  相似文献   

16.
逆风飞扬     
2020年的主题是什么?抗疫!2020年人们的生存状态是什么?难!2020年最流行的装扮是什么?戴口罩!……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2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民主生活会判断的那样: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有多不寻常?因为出现了“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  相似文献   

17.
数字     
《南风窗》2016,(11)
正16%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在对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共3000多个城市的PM2.5和PM10数据进行分析,达标城市的人口仅占样本总人口的16%。榜单中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伊朗的扎布尔(Zabol),PM2.5浓度达217。排名第二至第五的都是印度城市,分别为瓜里尔、安拉阿巴德、巴特那和赖布尔。98%的中低收入国家的城市的空气素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全国进入防控疫情阶段,除了要做好个人防护: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之外,做好汽车消毒也至关重要。一旦车内消毒不及时,间接接触也易感染病毒。今天,就来说说车内消毒这件事。  相似文献   

19.
漫画     
《南风窗》2014,(16):13-13
<正>移动的"火电厂"插画迢迢有研究表明,船舶是被漠视的PM2.5可怕来源,而港口城市首当其冲。一艘使用3.5%含硫量的燃料油的中大型集装箱船,以70%最大功率的负荷行驶,一天排放的PM2.5相当于50万辆使用国四油品的货车。目前,我国尚无船用燃料油和船舶排放国家强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从雾霾天气到沙尘暴,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映入我们的眼帘,民众面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民众想要了解具体的环境资料,所求无门,随着两大的召开,更多的人大代表提出议案:赋予公民以环境知情权,那么这项权利的拥有究竟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将进行一个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