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新月 《人民论坛》2022,(22):78-79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同时还应从法治层面和国家安全层面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为此,既要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均衡机制,又要完善促进共同富裕量力而行可及性机制,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一论述延续了共同富裕的思路,是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落地策略。当前,中国财富积累处于不平等发展状态:富裕阶层不断扩大且掌握多数财富,存在多种非正常财富积累,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富调节机制,各地区及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愈发显著,这些问题均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资本是财富创造的主要形式,在财富积累中具有双面效应。资本具有规模化积累、低成本快速流动、代际传承等其他生产要素不具备的特征,同时资本在各领域无序扩张获得非正常财富积累,进而成为拉大财富差距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有必要通过引导多元主体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推进税制与税收征管改革,稳步推进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等方式,来应对资本参与下中国财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先富与共富是经济伦理的一对重要范畴,它涉及到财富的创造与分配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财富伦理的重要表现形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和同等富裕,而是建立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基础之上的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达到共同富裕,必须首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借助先富者的示范力量或其经济实力,带动和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区富裕起来.实现先富和共富结合,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是社会主义财富伦理和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摘天地     
聚焦发展与公正邓小平同志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  相似文献   

5.
关于共同富裕观: 如何认识目前的收入差距?如何认识中等收入者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树立正确的共同富裕观?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共同富裕不是全体人民同时富裕和同步富裕,它的实现要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财富的很大丰富为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实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克服平均主义,调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把实现共同富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原则之一,并且预言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长过程中,共同富裕问题迟早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在共同富裕问题已经成为中心课题之一的今天,江泽民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共同富裕”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国有企业和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目标;非均衡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我党对“三大规律”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群众做出的庄严承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其进行更为全面准确的诉识,尤其是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着重把握好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最终目标和实践过程、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内部发力和外部扶持、国家富强和个人富裕的辩证关系,从而增强对共同富裕认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扎扎实实走好共同富裕道路。  相似文献   

8.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两个核心,归结起来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同等富裕,也不能理解为同步富裕,而只能理解为在生产力一定发展水平上的基本权利平等、发展机会与报酬平等、财富承担社会责任的比例平等。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也可以部分地实现共同富裕,但是资本主义共同富裕在第一层次上有被动性,在第二层次上有虚伪性,在第三层次上有不彻底性。真正的共同富裕只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这就是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蒋政 《岭南学刊》2014,(1):22-26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两个核心,归结起来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同等富裕,也不能理解为同步富裕,而只能理解为在生产力一定发展水平上的基本权利平等、发展机会与报酬平等、财富承担社会责任的比例平等。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也可以部分地实现共同富裕,但是资本主义共同富裕在第一层次上有被动性,在第二层次上有虚伪性,在第三层次上有不彻底性。真正的共同富裕只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这就是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与公正     
《政协天地》2011,(9):50-50
邓小平同志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财富观考察与审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形式、性质,以及财富生产的本质、制度、逻辑与结果,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中剥削与贫困的二重积累进行了实然阐述。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扬弃,马克思构想了人类未来社会形态的应然图景,并确立了未来社会的根本价值目标,即共同富裕。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标,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共享社会财富,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国家事业中更为突出的现实主题。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践行之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财富观视域中的共同富裕思想,根本性地超越了当今西方世界福利国家政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与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理想追求,其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主要体现为: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渐进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支撑共同富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共同富裕,着力改善民生兜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李铭 《群众》2022,(2):16-1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更是共产党人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江苏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实现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达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处在改革和转型期的中国,政策的作用更加突出,可以说政策引向哪里,富裕群体就可能产生在哪里在中国怎样才能获得财富?怎样才能迅速积累财富?获得财富的条件是什么,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才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月,世界财富论坛在北京召开,“财富”风暴席卷中国,成为媒体和舆论的焦点。论坛虽然结束,然而,“财富”的话题仍然热烈而抢人耳目,为公众所关注。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成就催生了一个财富阶层,无数新时代富豪迅速成长,成为“先富一族”。在带领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他们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用自己创造的财富反哺社会,扶持弱势群体不断强大,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据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美林集团和凯捷顾问公司共同开发的《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富裕人士增长最快的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作为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如何处理好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是当前必须正确解决的一个紧迫的课题。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富裕与个人富裕的关系一方面,应该承认两者具有相互对立的一面。这就是,忽视个人致富而形而上学地片面追求共同富裕,搞绝对化,结果往往只能是口号式的“共富”,而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共同富裕往往成为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  相似文献   

17.
时事半月谈     
《小康》2021,(26)
正"共同富裕"是最近的热词,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解读,共同富裕不搞强制,不是"杀富济贫",不是平均主义,"不养懒汉",是先富带后富,是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双富裕。这种表态准确、及时、权威,便于人民群众全面、正确理解财富的第三次分配。随着"双减"意见发布,学科类课外培训班齐踩"刹车",确实是民心所向。"孩子们负担已到了不得不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精神生活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要义,在推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时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让广大群众享有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之路的自信,关系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问题。现阶段依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既要抓经济增长这一核心动力,又要抓住重点群体提低扩中,更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全体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20.
颜晓峰 《人民论坛》2022,(22):24-29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升了共同富裕的境界,开阔了共同富裕的领域,为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正确方向。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包括精神生活富裕在内的共同富裕观逐步发展完善。提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进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相比,既有共性的内容,也有特殊的内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完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