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有责任通过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保障公民的教育机会均等。如何健全中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保障他们不因贫困而荒废学业,成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法律、政策两个角度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来分析中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力图对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全貌进行客观探究,为中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相关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田华  尹毅  蒋玉林 《创造》2003,(12):49-5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学费制度改革和高校扩招制度以来,高校贫困现象日益突出,高校贫困生成为一个新的引人注目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因与帮护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倍受关注。近年来,大学生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社会对此愈来愈关注,也愈来愈担心。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学费制度以来,全国大学生中的贫困生比例明显上升。贫困生由于沉重的经济负担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日趋凸显。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1.自卑、自悲心理。由于受家庭经济拮据的困扰,贫困大学生容易形成自卑、自悲的心理障碍。一方面受大学校园里“拜金主义”、“高消费”、“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刺激,贫困大学生对“没钱”的困…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贫困毕业生是就业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高校在做好贫困生就业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学生个人也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贫困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在不断的扩大,由于物质的贫困引发的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成为制约他们成才的瓶颈。只有帮助贫困大学生在解除物质贫困的同时解除精神贫困,才能有效的帮助他们真正的摆脱贫困。帮助大学生解决精神贫困,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自强自立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还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贫困;同时还要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是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本文通过对一所高校的调查,得出了目前大学生贫困的分层状况,认为生存型贫困、生活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应为大学生贫困的基本类型。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出目前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申请随意和资源挤占的问题,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目前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应向“分层资助”的模式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问题,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贫困生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多层面,深受各界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教育公平、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征角度,结合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际,以精神与物质为观察视野,从精神解困与经济解困两个维度入手可以帮助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大学走出困惑。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最低学习保障体系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迎春 《理论月刊》2003,(11):97-98
高校贫困生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和政府做了大量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从总体上来说,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工作还处在初级化、分散化的起步阶段。必须建立起类似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贫困大学生最低学习保障体系,以切实满足贫困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贫困大学生最低学习保障体系是涵盖价值观念层面、制度、政策层面、具体操作层面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有中国特色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推行和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及其问题日益凸显,构成了影响我同整体教育质量和整个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且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带有社会性的突出问题。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面和资助强度。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高校需要探索一个全面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工作机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潘素芳 《长白学刊》2011,(3):156-157
随着高校贫困生群体的扩大,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引起社会工作者极大关注。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存在于其成长生活的多个层面。分析总结形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多层面因素,有助于社会工作者确立其在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中的应然角色,从而帮助贫困大学生消除心理问题,走出心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的扩招,贫困大学生的数量日渐增多。贫困生们面对种种压力造成的心理困扰使他们在大学校园里举步维艰。经济、环境、学习、情感、人际交往、自我评价、就业、特殊群体等是造成贫困生压力的几个重要方面,高校的学生工作者要深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压力和成因,帮助他们正确解决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许多偏远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走出大山,鲤鱼跃龙门的同时,也使高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贫困生群体。随着绝对数量的逐年增加,这一群体在生活上、心理上的贫困受到关注的同时,就业问题更是关系到方方面面。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就业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处理不好导致的社会影响不可忽视,更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学校从多角度出发促进和提高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在影响个体行为、态度的自我效能感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否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呢?本文针对高校贫困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贫困生的消费水平来说,学生对于其家庭经济状况的认知对其心理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的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普通学生,作为教育者而言,这是一个对该群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
浅议高校贫困生的认证与资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芳  朱文 《前沿》2006,(6):187-189
高校贫困生,在高等院校中是一个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据报,我国高校贫困生已接近30%,但各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却存在较多的问题,使有限的助学资源资助效率低下,而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认证是实施有效援助的基础,就高校贫困生认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作者提出了自已的观点,建立一个针对贫困生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认证资助体系,加强地方基层组织对贫困生认证材料的规范性与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仝泽龙 《传承》2009,(24):116-117
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资金的大幅提高,伪贫困现象日益凸显。这有其管理上的漏洞,但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伪贫困现象不仅给资助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使得资助失去公正和有效性,甚至影响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如何遏制伪贫困现象,除了要在资助工作中完善诚信约束机制,还要规范地方政府认定程序和高校认定的制度,推进大学生资助制度的法律化,促进贫困生资助体系向有偿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形势下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贫困大学生就业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难点.本文侧重从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两方面分析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并面对多变形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贫困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资金的大幅提高,伪贫困现象日益凸显.这有其管理上的漏洞,但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伪贫困现象不仅给资助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使得资助失去公正和有效性,甚至影响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如何遏制伪贫困现象.除了要在资助工作中完善诚信约束机制,还要规范地方政府认定程序和高校认定的制度,推进大学生资助制度的法律化,促进贫困生资助体系向有偿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勤工助学是贫困大学生获得经济资助、摆脱物质贫困和提升综合素质、消除能力贫困的重要途径,助学加成才已成为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的本质内涵。只有实现由劳动服务型向智力专业型、自发分散型向团队合作型、校园内在型向社会外向型、福利资助型向市场开发型拓展,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9.
贫富差距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贫富差距对大学生的影响◎缓解高校贫富差距的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在校贫困生的数量和比例也在扩大。据统计,目前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已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心理困境:贫困大学生需要跨越的一道坎》,《南方周末》2004年3月25日。)与此同时,一些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富家子弟”进入高校,大学校园里的“穷学生”与“富学生”形成了鲜明对比,两者之间的分野越来越明显。贫富差距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给学校教育与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亟待引起关注与重视。贫富差距对…  相似文献   

20.
自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和比例迅速增长.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往往会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中出现障碍,其中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人际信任危机.本文在对贫困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高校、家庭和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