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启蒙精神的诞生,使“实学”概念实现了由宋明向明清时期的转变。就性质上说,明清实学思潮实质上是一场儒学的自我更新和改造运动,不是异端,而是儒学的合理发展。从实学的产生来看,儒学是活的,不是死的,它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而且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来。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实学"一词的使用意义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对<明儒学案>中所涉及到的"实学"进行意义上的考评后发现:表层意义上的实学强调一般的道德修养与儒家社会事业的关系:深度意义上的实学强调必须以本体为修养工夫的归宗,并以本体为基石,展开儒家的外王事业.这说明,在"实学"使用频率颇高的时期,儒家内圣外王理念确实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对"新实学"概念的界定,至少应注意到两点:一是新实学之"新",也就是充分体现"新实学"与"旧实学"的本质区别;二是新实学之"实",也就是充分体现"新实学"的实学本质,亦即它与"旧实学"的内在联系。基于此,拟应把"新实学"界定为:秉持传统实学的崇实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和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以科学方法解决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对问题的理论体系。前者突出强调了"新实学"与"旧实学"的内在联系,后者突出强调了"新实学"与"旧实学"的区别,亦即它是以科学方法、为解决全球化时代人类所面对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实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广义实学经历了以“经世致用”、“崇实黜虚”、“实事求是”为代表性口号的阶段,同时也把这三个口号凝聚成代表实学本质的三大主题。与之相对应,实学分成实学倾向、实学思潮和实学精神三种状态。中国实学的特点是“去本体化”、“非学脉化”,以此思考未来实学的发展方向和建构方法,可以得出一点认识:新实学应当是儒学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新实学的构建应当继承古代实学家“躬行践履”的实践精神,除了关注实学理论的建设外,更应当注重儒学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于瑞桓  孟德楷 《理论学刊》2012,(12):109-112
明清实学的启蒙精神对史评类著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强调史评标准的独立性和史家的独立性,反对把"仲尼褒贬之法"作为最高准则;二是对传统史评中的君臣大义重新思考和定义,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三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经史关系,由"六经皆史"发展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相似文献   

6.
实学精神是黄宗羲启蒙思想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明清实学是他启蒙思想的思想渊源之一.黄宗羲通过对历史实事求是的研究,提出了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彻底否定的思想.同时,在以"实学"求"实用"的精神指导下,黄宗羲对未来的理想民主社会进行了设计,成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革命的重要理论.在黄宗羲的思想中,实学精神与启蒙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所蕴涵的"实心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伊论,以及"爱人之诚心,素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实学"社会思潮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哲学界已经注意到心学与启蒙思潮的关系,但研究者一般只注意到心学张扬人的主体精神这样一个维度,而没有注意到心学内部实学的维度,故未能如实地反映两者的关系.其实在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中,无论王阳明、李贽还是黄宗羲,都是主张经世致用的学者,虽然他们将"理"、"物"都看成"外物"在心中的反映,但是他们这并不妨碍他们实事求是地提出一系列改革主张.在反对明末严重僵化、腐败的专制制度的时候,心学所包含的张扬个性精神与实学所包含的实事求是态度,使他们的思想逐渐走上启蒙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的“实心实学”是通过对王阳明心学的修正与转型而出现的进步社会思潮。它不仅以“良知”释“心”,还进一步以“情欲”“私利”“快活”和“真心”释“心”,而且将“实心”与“实学”紧密结合起来,构成明清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明清之际市民阶层启蒙精神的集中表现与反映。今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实学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又一高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本文以黄宗羲的实学思想为例,对之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论述.就时代思潮而言,明清实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所作的批判和总结,也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行全面反思的结果.这种批判、总结和反思,客观上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现实,表现出鲜明的近代走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义利之辩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命题,随着明清时期实学思潮的涌现和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增长,人们的物质欲求越来越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清初实学家颜元在批判地继承以往的义利观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了儒家的义利观,提出了"正其义以谋其利,明其道以计其功"的义利新解,成为清初实学在义利问题上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王杰 《理论学刊》2003,3(3):147-151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明清之际最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就是经世实学思潮的出现.一大批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在抨击理学空疏之弊的同时,竭力提倡经世致用、实学实用,从学风、学术上呈现出一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新风尚,从而形成了一个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学派--经世实学派.人文启蒙思潮是与经世实学思潮同时兴起的.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君主和封建专制制度,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明清之际,中国文化重道德伦理、重修身养性、轻自然科学的发展理路和格局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被打开了缺口,它使中国知识界在沉浸于儒家经典的同时,开始接触和吸纳西方的一些新知识、新思想,扩大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实心实学"价值观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三点:由重内圣之道向重外王之道,由重道德价值向重物质价值,由重群体价值向重个体价值的转变.这一价值观念的转变,既是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愿望的反映,也是儒学传统价值观念表退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王舜祥 《世纪桥》2008,(4):43-44
明清时“实学”的概念和我们现在“实学”的概念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是“泛化”和“窄化”意义上的不同,是两个话语体系的不同。忽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正是造成目前“实学”研究混乱的原因之一。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辨别不同历史时期“实学”的不同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去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实学”。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认识实学的关键词是“近代志向”,而二十一世纪的新实学最终是要对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提出问题,就是对以西欧为主导的近代与近代文明的全面地反省。所谓新实学,可以从两种层面寻找实践方法。第一是响应划时代的变化,根据对于变化的需求研究实学。第二是摆脱旧实学,创造全新的学问。两者的发展目的最终是结合为一体,新实学的可能性只有在将东亚确保为自身思考的领域时才会被敞开。为此首先要跨越个别国家的视野,同时要具备对于东亚文明传统的洞察与慧眼。我们提出的新实学运动首先要寻找符合新实学的议题,其次要寻求符合该运动的实践方法论。但是,新实学还有必要与市民运动相结合,与大众的沟通也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6.
儒学诞生以来,经历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近代新儒学等诸多阶段,从其根据社会的变革和需要而不断发展的过程来看,务实革新、经世致用是儒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因此,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儒学精神依然充满生机,儒学传统依然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依托和道德力量,依然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外来文化结合创新中的基础文化。而深受儒学文化影响的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及其它一些东亚国家,儒学的务实革新的特点如今在那里也愈来愈受重视,儒学经过与当地文化及时代内容相结合,对其政治、经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周树智 《理论学刊》2004,1(8):20-21
新实学来源于中国古代实学又高于中国古代实学 ,是中国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是中华文明活的灵魂。新实学适应中国现时代建设实践和哲学理论发展的需要。新实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化、当代中国建设实践哲学化的产物。关注当代中国的新实学 ,建设中国的新实学 ,新实学就一定能在中国建成。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论述了中国实学的内涵及其主流和核心,中国实学的起点和终点,中国实学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9.
各种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源之一在于弱化了传统至圣先贤伦理道德教育。只有在教育中充实“实心实学”的儒学思想,在重视和借鉴东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部分地方先搞试点的办法进行普及推广,才能真正把儒家伦理的精髓在现代真正弘扬开展,发挥其在工商科技时代正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心学体系中所蕴涵的“实心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实地用功”的“实功”论,“践履之实”的“实行”论,以及“爱人之诚心,亲民之实学”的“明德亲民”论。王阳明“实心实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实学”社会思潮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